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宋第一枪阅读>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内场文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内场文试

“少君是第九名!”高卫一直在找高宠的名字,他觉得自己的爷不是第一,会输给杨再兴和罗延庆,这肯定是考官弄错了。一路找了下来,最后在第一列的末尾位置发现了高宠的名字。

听得出高卫还有些不乐意,不过高宠知道这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武试是一个综合的评比,他在弓箭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竟然还有一箭脱靶,才使得评分有些偏低。

他们三个的发挥还算正常,刘子翼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这一次武试只取80人,武艺又不是刘子翼的长项。他们开始向后面寻找,最终在64位发现了刘子翼的名字。

刘子翼对于自己的这个排名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他的武艺并不是多么的出色,而对后面的文试又是充满了信心。

现在几个人是信心大增,他们飞快的回去准备三日后的内场文试。一回到家中,他们几个就回到书房,抱着武经七书互相提问考核。

经过三天的准备,他们再次来到了贡院,这次考试搜查的很严。不仅要仔细的核实考牌,还要进行全身的搜查,一经发现有夹带石私藏就立刻被拿下,取消考试资格。

高宠在这里等着搜身的一段时间,就发现了好几个心存侥幸的人被揪了出来,然后哭喊着被赶了出去。

天下文武兼备的并不是很多,这些武者大部分不通文墨,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冒险一试,不过都被赶了出去。

很快检验完毕之后,他们进入到了贡院内。武举考试只有这么几十个人,和文试人数差了很多,而且考题也就10道经义,还有三道问策。

经义主要是检查大家对武经七书的背诵情况,需要补齐其中的经义(有些类似于填空)。问策三道,其中两道是解释阐述自己对经义的理解,还有一道是以边关的兵事提问,让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考试大约半天的时间,比文试动不动就考试好几天可短了很多。

高宠他们进去贡院之后,按照自己的考牌找到自己的房间。等他们进去之后,有人分发考卷,接着外面咔嚓一声把房门锁上,直到考试结束才会打开。

高宠点亮油灯,研好了墨,看着手上的三张试卷还有一沓子的白纸,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这些倒是足够他做完自己的考题。

首先拿过自己的试卷,在卷头上写上籍贯,名字和考牌号码,高宠才开始读下面的考题。

前面10道题考的是武经七书,这武经七书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第一题考的是孙子兵法上面写着: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后面是空缺的需要大家补充完整。

这个比较简单,是《孙氏兵法》中地形篇的一段。高宠已经将书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他也没有直接往考卷上写,而是在稿纸上写了一遍。

再三检查没有错误,当即没有再犹豫,在考卷上接着写道: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不得不说用毛笔写字就是比较慢,高宠好不容易才做完第一题;接着又看向第二题。

就见上面写道: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

这是《司马法》中仁者第一中的一段,高宠也对这个记忆犹新,按照第一题的方法。他接着在后面写道: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自古之政也。

一口气将这几道题经义做完,高宠揉了揉手腕子,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后面的有些生僻,不过幸好高宠还都记得,基本上算是没有什么遗憾全部默写下来。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高宠这么好运,很多人在这个默写经义这一步就被难为住,抓耳挠腮无法继续。

他还听到外面爆发出一阵阵的哭声,接着这个人就被巡场的士兵抓了出去。还有人大叫着:“给我纸,我的纸不够用了!”

“没人的笔墨纸都是同样的,不够了自己的想办法!”外面的军兵大喝一声,根本没有怜悯的意思。

听到外面的哭闹,高宠暗暗地好笑,他再次低头埋在自己后面的考题上。这是三道文策题,前面两道考的是对武经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考题写出一篇不下于700字的策论。

第一策问云:“兵法起于黄帝,历代用之,其书日滋,有三门四种之异。其后浸失其传,而学者之所讲习者,七家而已。其当时之所记,后世之所师,详究其说,宜在所置议也。昔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今其书具在,不识所附之兵法尚可考见而分别乎?李靖以为张良之所学《三略》、《六韬》是也,韩信之所学穰苴、孙武是也,今以良之运筹、信之胜敌,求之诸书,所谓师而行之,果何事耶?因其书而论其人,此所当尽心焉。至于唐太宗谓霍去病暗合《孙》、《吴》,其所合者,复何事耶?其详以告,欲观所蕴。”

这道策问起首说,兵法起于黄帝,历代相承,其书种类不断滋长,曾有三门四种的分类。以后渐有失传,传到后世的只有七家而已。当时人所记载的,与后世人所师法的,各有什么优劣。请详细说明。

高宠仔细的想了想在草纸上慢慢的想到:“予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为地之不同也。古之良法,在今世为害民之法,此为时不同也。

古之争在中原,今之国有九州,古之人尚道德,今之人较力气。非是古今兵法异同,实为地域和天时相宜。兵法之变并无优劣,皆因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也……”

一口气写完了这个问策,高宠仔细检查了一遍,感觉没有什么纰漏了才誊抄在自己的卷子上。

写完之后,他看是看自己的第二道问策题。其策问云:“问:兵有众寡,众难持,寡难支,用寡而能支,则可以有功,用众而能持,何向而不克矣。古者用众而败者固有,而粗能持也则固无敌,兵法是以有“十围五攻、敌坚敌擒”之说。而以寡取胜亦不乏人,败于寡者皆是也。故将兵者不得已于用寡,而乐于用众固也。而胜败之迹异,则能否之不同也……愿详论四子之得失,摭其定说,以见谂焉。”

这道策问的主题是探究在不同的兵力对比条件下的作战原则,即所谓“众”、“寡”问题。在列举了四个战例之后,提出了以下问题:凡此种种,兵力众寡不同,胜负各异,是因为四位将军用兵之法不同?还是战场形势变幻莫测,必须临事应变,根本毫无原则可言呢?请详细考究四位古人的胜负得失,对照兵书中提出的战术原则,加以分析论述。

这道题不仅考察的是兵法,还考察了考生对于历史的了解。让通过王翦破除,苻坚淝水之战,李陵败于匈奴和马隆大败鲜卑为例子讲述王翦和苻坚都是60万大军攻南为什么一胜一败。李陵和马隆都是3000勇士和草原民族战斗,为什么一个失利,一个大胜。

高宠想了想在下面一一阐述了一下他们的失败经过,点出他们必败的理由,最后笔锋一转道:“故: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将这篇策论写完,高宠仔细的检查一遍,然后誊抄在了卷子上。

有人多人不太重视这个卷面分,不过高宠可是久经考验,才不会犯这个低级的错误,特别是在古代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全凭考官判断时代就更是如此了。

写完之后,他满意的将卷子放下,数张卷子先不说答得怎么样?就是这个字迹分毫不错也能让人赏心悦目。

估计一下时间,应该还比较充足。高宠拿起了最后一张卷子。这也是一道问策,不过这次不是考得学生对武经七书的理解,而是让他们对实际的兵事进行分析论述。

这道题让大家论述一下,朝廷这次对于燕云之战的评价还有对金人的看法。

高宠拿着卷子偷偷地发笑,看了这个官家被投降派和主战派闹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让武举们阐述对于主战还是主和的的看法。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