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科幻小说>永不下车阅读> 第七四七章 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四七章 记忆

这种前景,显然,在座代表们都设想过,发言者轻咳一声:

“时势的确如此,全民永生,与新成员的加入,是一对迟早会爆发的矛盾。

长生的技术,如今似乎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从长计议,如果未来真的如您所描绘,那么,人类必然直面这矛盾,那时又待如何?”

“首先,必须声明,文明如何保持活力,我本人也还没有一万全之策。

但解决的思路,完全可以奉告:

事实上,盖亚净土正在进行的研究,所谓‘永不下车’,并不一定是各位所理解的那样。”

“……?”

“各位,不必担心;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定义当然不会有不一致。

毕竟自己是否‘一直活着’,这并不是可以模棱两可、或者由他人说了算的问题,具体细节,可以关注相关研发机构的报告,这里我只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活着’,对在座每一位、乃至于我本人而言,完全是一种基于历史的经验,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经验,或许就将变得不合时宜。”

驱使“替身”坐在桌旁,看到代表们一脸疑惑,方然整理思路、岔开话题:

“其实,所谓‘文明将变成死水’的担忧,那总归还很遥远,早在这一困局到来之前,事关永生,我们就会先遭遇到另外的麻烦。”

接下来,花费一些时间,阿达民吩咐ASA给在座者提供资料,

概略说明盖亚净土的“意识迁移”等研究。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在西历1512年的盖亚净土,看起来已不是一项无法触碰的奇迹,近年来关于“意识迁移”、“脑外连”乃至“意识模拟器”的研究,进展都还顺利。

如斯蒂芬*霍肯教授这样,危在旦夕,传统维生手段不一定可靠,原则上已可以进行“意识迁移”,采用脑神经系统与“意识模拟器”相连的手段,逐渐将教授的自我意识迁移到一套计算机系统中。

之所以还没有这样做,无非是顾虑风险,想在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再进行。

事关永生,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大方向相比几年前而调整,崭露头角的量子计算机被纳入项目规划框架内,目前还在验证其可用性。

如果这一技术可行,量子计算技术支持的“意识模拟器”,规模、功耗乃至性能,都会胜过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然而不论采用经典计算机、还是量子计算机,有一个关键性问题都无法回避,

便是人类的记忆。

“意识模拟器”的初期验证机,方然记得,主要以承载“自我意识”为目标。

为承载这种流淌的生物电,模拟器的架构、模块设计与实现细节,是一种情形,在其基础上添加“记忆保持”功能,则又会是另一种情形。

丢失记忆,按当今时代的理论,并不会毁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却必定会影响其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这是旧时代诸多案例中,从脑震荡到失忆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科学设想的结论。

某种程度上讲,自我意识,是记忆充实起来的东西。

彻底抽离一个人的记忆,仅存意识活动,这个人,还是不是最初的哪个人,

这一点直到今天,在盖亚净土的研究机构中,仍存在争议,主流观点并不认为摧毁记忆会一并摧毁自我意识本身,但普遍都认为,这会妨碍到当事者的“自我感知”。

说白了,倘若没有记忆,一个人连意识到“我是谁、我在哪”,

都将会极其困难,甚至根本办不到。

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记忆,都是一个人之自我思维的组成部分,虽然直到今天,盖亚净土的科学家们,仍未对脑神经系统中的记忆、思维、意识等相关概念有准确的把握,但却清楚的知道,

这些东西,就在那里。

一方面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意识迁移”过程,有几乎必然会损失记忆。

记忆,简单说来,是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这种有形的存在,并无法通过生物电的流动、扩散与驻留,迁移到“意识模拟器”。

取而代之的办法,现在,办法似乎有很多,

但没有一种可以确保将脑神经系统中的全部记忆,完整无损的“复制”进模拟器。

原因很简单,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读取”记忆的手段,已有的手段,从脑电波分析、到全脑电流扫描,都只是辅助的手段,神经元间的突触,乃至其内部的生化改变,究竟代表什么样的记忆内容,

除当事者外,他人一概无从得知。

不清楚事务的内在机理,却可以迁移思维,这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其实却不然,迁移意识并不等同于“制造意识”,而更像是在大致考察植物的生存状况后,将其移入新的花盆。

浏览到这里,阿达民就对在座者指出,与久远的“文明僵化、一潭死水”危机相比,人类追寻永生的过程中,记忆造成的麻烦可能来的更早,而且,其实质与“禁绝繁衍”如出一辙,解决的办法也异曲同工。

“各位,虽然你、我,现在都还是寿命短暂的一介过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想象力。

不妨设想,当一个人活得越来越久,年龄大大超出旧时代的平均水平,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久,那么这个人的记忆,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种事,在生命演化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发生,

只因原始生命并无‘记忆’可言,高等动物如人类,一生如白驹过隙。

而我们的躯体,头脑,显然并未被演化塑造为可以连续工作几百年、几千年那样久,这,并非运行寿命的限制,而是功能上的不可实现:

无法想象,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的人脑,能够存储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所有过去。

这种情形绝无可能发生,事实上,即便人的短暂一生,记忆也不断在刷新,旧的记忆被有选择遗忘,新的记忆则在脑中积淀,撇开年龄所致的效能下降,可以认为,这一过程贯穿生命的始终,是再寻常不过的现象。

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