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霸王必须胜> 第八十三章 告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 告别

有些事可以等,可有些事必须第一时间着手去做。

就如同眼下的工坊,军队编制改革等等事情。

这些事情当中,也许不见得都是好的,可项羽觉得这些事至少没有坏处。

刘邦跟韩信能够给他的时间不多。同理,一些事情上你不进步,可能被别人超越。就像他们发现齐军的纪律和士气比汉军好很多一样。

单从治军这方面来说,项羽相信韩信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做的更好。

建设新工坊的事情项羽也想了三天。这天一早,项羽也就让季布着人将那两万六千降卒召集在了一起。

不过原本想的抽调一万步卒,却是改成了在军中选出了五千精锐看守。

在工坊成型之前,这些人每天会在彭城以南五十里外的埩邑跟工坊选址之间往来。

天亮时,他们会被带着去工坊选址处进行工坊的建造。天黑之前会让他们回到埩邑休息。

面前是来来往往,不同年龄的降卒。在项羽仔细的注视下,这些人有不少都是绷着脸。

他们不敢反抗,可也该是不情愿才对。如果说答应放他们回去,这些人估计会立刻谢恩,然后连夜赶路。

看有一时,项羽将目光看向了精锐中的一个小将。

这小将名叫陈黔,长的虽然不算高大,可却是一脸的凶相。陈黔当初参军的时候也是冲着项羽武力来的,在军中,他喜欢用拳头说话,没少跟人打斗。

也因为这种不能吃亏,谈不拢就动手的性格,这陈黔没有少吃军纪的惩罚。不过也是因为这种钢猛,他才能够在军中有如今的功绩。

在参军之前,这陈黔也做过土木建筑这些事情。

项羽考虑的是这家伙够忠诚,因为他爱比拳头的大小,而项羽明显比他强的多。

在加上这货不怕惹事,甚至有些喜欢挑刺。把他安置在这工坊做主要的责任人,项羽觉得很合适。

因为从一开始,项羽就没有想过让这些降卒在有生之年离开。

不是说项羽想要残忍。而是项羽不想把太多的兵力放在看守他们这件事情上。说白了,就是项羽不放心他们。也许选择跟之前那种下发粮饷,以这种友善的方式让这些降卒在这里从事生产更好。

可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长年累月,从事一件事情的枯燥生活。最主要的不是所有人知道感恩戴德。

如果是楚地征收的民夫,项羽很乐意按照后世工厂的休假等制度去合理的对待。可这些人,给了他们休息时间,你让他们去哪里?

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老老实实安稳休息一天,然后接着在工坊里劳作的人。可并非所有人都会如此,总有人会想着离开。而项羽又不可能在如今的条件下派过多的人一直认真的看守。

所以对待这些人,项羽选择一开始就压迫。没有什么仁慈不仁慈。因为工坊里不仅仅要生产如今有的东西,还要去生产诸如马镫马蹄铁这些当代没有的。

真有人跑出去了,他们带走的消息要比他们的命重要的多。

一些东西传递回汉齐等地,这就不是仅仅这两万多人受苦的局面了。可能原本能够被一方很快结束的战争变的更加持平,然后出现长久的动荡和消耗。这对双方兵卒的伤亡更大,而且连带的所有百姓都要受苦。

面色严谨的看着小将陈黔,项羽义正言辞道:“这里的五千将士不用再操练,往后应该也用不着他们上战场。只要能够看好这些降卒。

降卒每日只供应一餐的饭食,而且这些食物必须你每日晨起着人去十里外的东临邑运到埩邑,以免这些人哄抢储粮。

若有不从安排者,试图擅自逃离者,当众施以重型,该以何种方式用刑,本王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人。此人名张孟,他知道刑罚的滋味,也知道如何去做。

你最好挑了时间在他们脸上施以烙印。脸上带有刑字,各地百姓遇见也不敢去救。如此,即便他们有人真的逃离了这里,没有吃的也走不远,离不开我西楚。”

陈黔也不是什么仁爱之人,对于项羽的这些话自然是没有任何异议,当即郑重的应了下来:“末将定不会辜负项王的重托。”

“让你来此,就是本王信的过你。所以,最好不要辜负了你刚才的话。”

“诺。”

二人面前就是推车拉土或者背石块的降卒。兵卒们在周围严格的值守。

这次的工坊建造依旧是以当下主流的土木加石基的结构。

项羽也想过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烧砖,因为他的脑海中有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可思来想去,感觉烧砖对于眼下的土木结构而言,防御和耐久度是高了很多。可也麻烦了很多,项羽只想尽快可以让工坊开始生产。

再者,烧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一点就是木炭,虽然如今可以用水冷却燃烧的木柴获得木炭,可这方法却是太慢,砍伐木柴,再制取木炭,然后又是挖土打胚。这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而且真的着手建造时,项羽觉得问题还会更多。就好像看似简简单单的炒菜,给一本菜谱,不同人按照同一本菜谱做出的味道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没有更多科技设备支撑的条件下,这些费时费力的东西,项羽只能暂且放下。因为没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做这些事情。如果以后统一了,人口开始恢复,砖窑这些自然可以去做,哪怕第一次失败了,也有的是时间和人力去改进。

在离开的时候,项羽的心其实是痛的。这里面有太多太多人的背影。他们像是数千年后那个世界里,自己的哥哥,自己的亲人。或者要好的朋友。

可之所以狠心,因为身处这个位置,他明白自己必须这样。就像大多数帝王会去选择宁可杀错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因为这一个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曹操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也不要天下人负我。

如果王不能以一种手段凝聚百姓,那这个国家就是一盘散沙,国终将不复存在。就好比大周,春秋时上百的大小诸侯尊礼,所以周只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就可以存在。

可当某天一些诸侯或者说诸侯下的(韩赵魏)不想尊礼了,感觉自己本事和功劳都比你大,凭什么你来做天子的时候。没有血腥手段、甚至连天子直属大军都没有,只讲礼的大周天子,也就成了空壳,没有人再把他看在眼里。

一步步的走着,那犹如时代巨人一样的雄壮身影,却仿佛被抽去了一丝灵魂。

项羽的脚步随着垂落的夕阳而变得缓慢。

一个人走。这条路他只能去一个人走,因为这世界上不会有思想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他只能去认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不要天下人负我’。

微风扬起了身后血红的大氅。项羽的呼吸变得沉重。

远离了建造场地的喧嚣。他再听不见其余的嘈杂。

一颗心不停的猛跳,双耳中也只有自己的心跳声。这是思想压制内心的结果。因为项羽知道人做事终要靠头脑,而不是心中的感受。

看着夕阳,那眼角微微的湿润了。

一滴泪珠垂下。这是他为身后两万六千降卒感到心痛的泪,也是自己从此挥别数千年后认知的泪。

这是他对数千年后美好年代的告别。也是思想融入这个时代的开始。

心痛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进入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一样。他想把正常和更加先进的思想传给这个年代。可在这之前,他得先想办法融入这个年代,去了解这些人究竟想些什么。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些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