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皇爷,大喜啊!大喜啊!”王承恩兴冲冲的闯入了西暖阁。
“王伴伴,何喜之有?”崇祯头也没抬,只顾翻看案上奏折。因为拍卖会的事情,言官又上了不少折子,倒不是反对崇祯变卖家当,他们是反对说开拍卖会,竟然还要售票,更过分的是,竟然在会场内高价出售茶水饭菜,这就是从商了,是陛下与民争利了。
“陛下,此次拍卖会,我们可是发了啊!三日拍卖会,每日仅仅是售出门票便收入了三万多两银子,三日下来,门票收入十多万两呢!还有会场内售出茶水,饭菜,虽然不多,三日下来也有三万多两。这都还是零头呢,此番卖出物品,总收入达到了九百多万两!扣除了开办拍卖会的费用十多万两银子,那只是个零头,门票费就抵了。”王承恩满面春风的说道。
“王伴伴,又有言官说我们与民争利了,这些折子,你看看吧。”崇祯指着一叠奏折说道。
“与民争利与民争利,皇爷卖出自己的东西,这也能叫与民争利了?卖门票,卖饭菜,卖茶水,这又如何?又不是长期开办!现场维持秩序的那么多人,租下店面的费用,这都不要钱了?哼!那些言官,嘴上说的什么清正廉洁,谁知道他们又收了商人多少好处?”王承恩翻着折子,满腔愤怒的说道。
通过一个小小的拍卖会,李国栋不仅让崇祯皇帝以比他原本估价高得多的价格卖出物品,还让崇祯皇帝看清楚了朝堂上一群文官的嘴脸,尤其是那些御史之类的言官。
“朕毕竟卖出了祖宗传下来的宝物,心中惭愧啊,”崇祯感慨了一声,突然话题一转,“王伴伴,李爱卿呢?”
“回皇爷,他已经回去了。”
“哎,真是可惜啊,朕还想和他好好聊聊。”
“陛下若是想要见武威伯,大可一封诏书再把他请来京城。”
“不必了,建奴已出关,接下来该剿贼了,就让李爱卿回去准备一下,朕准备让杨爱卿总督剿贼事宜。”
李国栋并没有在京城久留,拍卖会一结束他就离开了京城,但他并没有直接回山西,而是沿着运河南下,去追施福去了。他知道,因为孙传庭的秦军被调入京师勤王,结果孙传庭还被崇祯给下狱了,李自成很快就会死灰复燃,而张献忠又降而复叛。大明王朝从这个时候开始,从此对上流贼开始败多胜少了。所以说李国栋并没有打算真正出力去和李自成硬碰硬的硬拼,他可以拼得过李自成,但没有必要,李自成这把刀子还要留着将来有用。
按照他前世里的记忆,杨嗣昌是十二月份发兵剿贼,现在才六月份,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李国栋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帮王全再做点事情,他打算在长江边上建造一座造船厂,把水师发展起来。
将来会在江淮一带同清军决战,在河网密集的地形作战,水师尤为重要。
一艘快船沿着运河南下,追赶前面施福的船队。
施福是奉了郑芝龙之命前来京城,郑芝龙让他务必把《清明上河图》给拍下来,无论出多高的价格也要拿下。现在施福成功完成了郑芝龙交给他的使命,正坐船南下,准备回福建。
“施将军,后面有一条快船在追赶我们!”一名化装成伙计的郑家军士兵向施福禀报。
一身富商打扮的施福摇着扇子,走出了船舱,顺着那名士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自己身后果然跟着一条体形修长的桨帆快船。
“施将军,这条船已经跟随了我们一整天了,会不会是贼人?”一名郑家军把总问道。
“先观察一下,即便是贼人,区区一条船我们不怕,我们有六条船,三百余人。”施福回道。
李国栋乘坐的船只之所以未能靠近施福的船,是因为后面还有两条郑家军的小船纠缠着他,毕竟这时候李国栋对王承恩说了自己要回山西练兵,不好明目张胆的报上自己的名号,只能同郑家军水师的小船纠缠。
航行到一处船少的水域,李国栋令人向前面的船喊叫:“吾乃武威伯,还请施将军等下。”
“是武威伯?他该不会是想要来追回这副《清明上河图》的吧?”施福感觉有些担心,只怕崇祯把这幅画卖了之后,又后悔了,于是他对身边的军官说道,“你问问武威伯,跟着施某有何事?”
“请问武威伯,您跟踪我们郑家船队有何用意?”把总站在船尾大声喊话。
李国栋令人回道:“李某欲同施将军叙旧,若是施将军信不过,只让李某一人登船即可。”
施福道:“让一条小船靠上去,让武威伯上小船,再把他拉到我们的大船上。”
小船靠上了李国栋的快船,船上的一名郑家军什长拱手道:“我们施将军有请,还望武威伯登上小船,随我们来。”
李国栋跳上小船,郑家军水兵划着小船,把他拉到了施福的大船上。
“李将军!没想到您居然追过来了!”施福见到李国栋,立即拱手行礼,“该不会是陛下后悔了,令你来追回那副画吧?”
李国栋哈哈大笑:“怎么可能?皇帝陛下说话是金科玉律,岂能轻易反悔?若是那样,皇帝的面子岂不是丢尽了?是李某有事相求,还望施将军能帮李某一个忙。请施将军放心,和《清明上河图》没有一点关系。”
“李将军快请,到船舱李某坐吧。”施福把李国栋请入了船舱内。
施福乘坐的这艘船,是一艘内河客船式样的大船,船的主甲板比较低矮,距离水面很近,但是上面有两层楼,船舱内装饰豪华,船头挂上了两副写着“熊”字的灯笼,这就代表这艘船是熊文灿的官船,路过一些关卡,明军就不敢检查。而船内其实也夹带了不少私货,有了熊文灿的灯笼,可以省下不少过路费。
其实施福去京城的时候,就带了不少南方产的茶叶、生丝之类的货物上去,在京城换到了银子,又购入了一批人参、东珠、貂皮、景泰蓝之类的货物,准备带回南方。那些购入的货物将会被郑家船队卖到海外,这样来回倒腾,又能赚一大笔银子。
郑芝龙舍得花几十万两,甚至愿意花一百万两购入《清明上河图》,因为他根本就不差钱,仅仅是修缮安平桥,修建安海镇,在老家修建豪宅,这一系列开支就舍得掏出近千万两银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