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德不知道自己差点被挖墙脚,此时他正在藏书阁处理另一件事情。
“柳卿下笔如神,其字骨力劲健,有大家之风。”
一旁的柳公权心中欣喜若狂,脸上却更加恭谨。
“多谢皇上夸奖。”
“我身边正好缺一个侍书,柳卿可愿意担当此任?”虽是邀请,但柳公权却没有拒绝的权利。
“微臣愿意。”柳公权头颅一倾,沉声道。
侍书,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柳公权专心研究字体,心根本不在政事上面,哪怕学识不低,也只能做一个矫正文书的工作。
当然,朱承德看中柳公权还有一点是因为柳公权的兄长柳公绰。
比起柳公权这个一心在书法上面的弟弟,柳公绰虽然也精通书法,但更多的还是放在了事业上面,目前为兵部侍郎,而且还比较年轻,升迁有望。
无意到藏书阁一趟,朱承德就收服了柳公权,以后还可以借这层关系插手兵部,可以算是一个妙手。
离开藏书阁,朱承德漫步向一个方向走去。
可惜的是,选秀有积分,但是收服这些官员却没有积分,不然以朝廷众臣的属性,肯定能收获大笔积分。
走过廊道,朱承德停留在一处建筑门口。
青炉坊。
推开有些腐朽的大门,朱承德踏进了这一座被封存了十几年的建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需要需要众人环抱的炼丹炉。
“微臣拜见皇上。”数名道士从房间中走出,跪拜朱承德。
“起来吧。”朱承德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青炉坊,乃是某代大明皇帝建立,用于炼丹采药,以求长生。
那位皇帝最后因为水银吃的太多挂了,而青炉坊后来也有过废弃和重启,朱承德的便宜老爹就是选择废弃的一员。
不过到了朱承德这里,就再次重启了,至于那些说此举耗费钱财会损耗国力的大臣,朱承德直接表示不会动用国库一丝一毫,统统用内库解决。
毕竟内库才得到了两千多万的巨款,朱承德也不准备留着,钱就是要拿出来用才被称做钱,丢着不用只能生锈。
重启青炉坊,朱承德可不是准备练什么长生药,毕竟他还年轻,再说他也不相信水银铅这些重金属能够让人长生不老,这只会让他死的更快。
“崔文子,你真的可以练出帮人突破的丹药?”
转过头,朱承德看向一位头发半黑半白穿着道袍的老人,这是他利用沈万三的情报网从某个地方挖出来的炼丹师,号称天上地下没有他炼不出的丹药。
当初沈万三曾问他能不能炼长生不老药,结果崔文子居然点头应下了,不过他需要的药材却是太过难寻,万年人参都只是配药,而主药就算是穷尽沈万三之力也难以得到。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崔文子在吹牛,不过他一身炼丹术却不是虚言。
但朱承德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一流高手突破到顶级高手的丹药,这样的丹药,哪怕是少林也只有传说中的大还丹有这个能力,但少林的大还丹据说早就耗尽,再难炼出。
“皇上放心,区区突破用的丹药,以微臣的能力,不过尔尔。”崔文子捏着一缕胡须,得意的说道。
朱承德点了点头,没有把崔文子的那点不敬放在眼里,毕竟有能力的人都有脾气,如果崔文子真的炼出丹药,他自然能无视这不敬,但要是不能,也自然有人教他做人。
“那就开始吧。”
朱承德命令道。
崔文子进入炼丹房准备炼丹,之前已经准备好的药材开始汇聚,有的做成药液,有的保持原样,都被投入炼丹炉中。
朱承德站在炼丹炉外观摩,他倒不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举动,这一次炼丹他是打着为太后祈福的口号,实际上他也真的让崔文子准备了一些有益于太后的丹药,若是没有这本事,他也不会相信对方。
“东方,周围已经清理过了吗?”朱承德的声音直接消失在一米范围内,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朱承德的声音,最多只能看到朱承德嘴唇蠕动。
“锦衣卫已经将周围戒严,目前还没有发现问题。”东方的声音从朱承德左侧响起,朱承德没有回头,直接命令道。
“继续警戒。”
这次炼丹不仅是为了丹药,更是为了揪出朱承德身边的细作,只有找到他们,朱承德才可以安心实行下一步计划。
炼丹房内,崔文子一脸平静,上百种药材随着他的命令被投入炼丹炉,被其中准备好的蒸馏水包裹,药力逐渐融入水中,而剩下的废渣从之前预留好的通道中排出,蕴含药力的药液在炼丹炉中不断蒸发,最为精纯的药力汇聚在一起,发生莫名的变化。
“火力再提高两个层次。”待到所有药材都下去,感受了一下炼丹炉的温度,崔文子发出了命令。
负责地火的道士将准备好的火种放了进去,瞬间熊熊烈火被点燃,火焰一瞬间蹿起,将整个丹炉包裹。
崔文子的手掌一直放在丹炉上面,火焰在距离他手掌一尺之处就停止前进,仿佛不敢靠近。
通过内力,崔文子将药液分成九份,每一份都沿着早已经准备好的通道融入搁置好的药丸,等到药力融入药丸,这丹药就练好了。
而崔文子的内力,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调和药力,保证药力平均渗入药丸,过高会吃死人,过低会毫无效果。
直到两个时辰后,崔文子才收回手掌,眉角露出一丝难掩的疲惫。
“幸不辱命。”
丹炉被打开,在龙头拱卫之处,九枚散发着药香的丹药出现在面前。
药香刚刚出现就有专人将丹药取出放入玉盒,防止药力丢失,最后将玉盒送到朱承德面前。
“不错。”朱承德赞叹了一句,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青炉坊崔文子炼丹有功,赐八品官服,其余人等赏赐金银。”
封赏说完,朱承德耳边同时响起来自东方的声音。
“细作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