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照杰听完了孙祖杰的指示,不由得有些苦笑,他现在越来越发现虽然备受重用,但是同样压力也非常之大,简直是被放在火坑中呀!
这要从华投的现状说起,华投相比于国内其他部委企事业单位,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外汇,有大量的外汇,手里的外汇多的让人咂舌。
所以一大批人钻空脑袋也要来华投上班,一是出国方便,二是华投各个驻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灵活,收入跟表现挂钩,根本没有大锅饭,最典型的就是华投港岛。
这也是没有办法,华投港岛手底下那么多电子技术人才,不可能国外专家吃香的,喝辣的,他们只拿了微薄的工资,这不是逼人逃走吗?
孙祖杰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在天翼联络成立一开始就要求在港岛特事特办。
按照港岛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也许有些困难,但是必须保证手下的技术人才不外流,所以对他们的奖励措施一定要到位。
中央当时顾虑到天翼联络的特殊情况,也同意孙祖杰开了这个口子,随着天翼越做越大,这个口子也开的越来越厉害,到了今天,天翼集团内部对中外员工已经在表面上一视同仁。
但是由于国内的制度约束,很多拿到天翼配股的电子专家,他们事实上并不能真正拥有股权带来的收益,所以他们的实际收入还是远低于国外专家的。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在海外工作的电子专家也已经心满意足,这些能被派出国外的人,都是人品和才干兼备的同志,能够被上级信任。
很多人甚至觉得拿的太多了,不断有人主动的把自己大部分收入上交,却被孙祖杰拒绝了。
孙祖杰曾经召集这些骨干开会,非常明确的告诉他们,“你们的贡献很大,让你们过得好,是应该的。
过去这一点,国家做得不够,现在正在改正。所以在天翼,你们不要想太多,就放心的工作,大胆的生活,谁也不会说你们不是。”
后来随着中央决策的传达,这些内地工程师才慢慢放下心来,此时在美帝和港岛的工程师待遇都有当地中产阶级的水平,有房有车的不在少数。
后来天翼游戏各个项目组相继独立,变成了一个个游戏开发公司,就完全是港岛的模式,内地出身的工程师有的成为公司老总,有的成为项目主管,都有业务提成,这已经是国外比较通行甚至是相当先进的做法了。
孙祖杰知道中央对天翼这些内地工程师的情况都看在眼里,对于孙祖杰的探索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不断派人过来调取相关资料。
他知道高层也许是在评估他这块试验田,但是既然没有明确的阻拦,那他就大胆的做下去。
先是天翼集团,然后是欧派电子港岛和倭国分公司,最后是华投港岛,凡是他管理下的驻外华投机构,他都在悄悄地进行工资体制改革,将收入与工作表现挂钩。
对于他的得寸进尺,上级还是没有说什么,就当没有看见,当然上级不是瞎子,他们当然知道华投发生的变化,但是天翼发展的这么快,跟孙祖杰的工资改革很有关系,所以他们想看看是不是可以扩大到港岛的中资企业甚至于内地,那就等等看看效果再说。
事情毕竟发生在港岛,国内知道的人都是高层,也没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就让他折腾吧,看看他能搞出什么花来。
当然这也跟孙祖杰的表现有关,随着他赚的钱越来越多,高层对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所以以放手的方式鼓励他大胆开拓。
对于华投驻外部门发生的巨变,最早反应过来的就是一批有背景有关系的人。老人们都有子女亲戚,自己苦了一辈子,甚至很多人的人生沉浮还连累了家人孩子。
所以如果能够合法合规的让子女过得好一点,他们当然也很乐意,于是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各种方式进了华投。
孙祖杰对于这些人是有规划的,把他们放在华投,是一个大好事,别人避之不及,他是来者不惧。当然这跟他的背景也有关系,本质上他也是这个圈子的一员。
甚至于有一些管教子女严格的领导,他还请老丈人帮忙说话,劝说他们让孩子来华投见见世面,这对他们的未来是有好处的。
在他看来,除去背景不谈,这些与杨希背景类似的同志,本身都是受过不错教育的,大部分又经历过人生的波折,接班人不是白说的,所以不管是见识,还是工作能力出色的不在少数。
孙祖杰让国内外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放手使用,把他们的工作挂在港岛,但是都派到国内,有经营能力的放到了欧派电子各个电器部门,公关,销售,管理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
还有一些放在华投人力资源部,有了他们,欧派电子和华投研究院这几年在国内调动技术人员时,就顺利了很多。
孙祖杰的做法实际上是未来国外那些投行的通用玩法,只不过被他提前了。所以一来二去,在这个圈子里,孙祖杰夫妻带动了不少人富裕,而且这些都是合法合规的收入,他们拿的一点都不烫手。
而且这些公子哥姑奶奶经过华投的培养,不论是见识,还是工作能力都有了不错的提升,对于他们的未来实际上是好事,也省了国家不少事情。
这样一来,孙祖杰在这个圈子里的名声就越来越好,慢慢的也是知交满天下了。从1981年初孙祖杰回国开始,他就立刻组建了华夏汽车销售部,调了一批这样的同志,让他们跑中央和地方各个部门卖车。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孙祖杰怎么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卖掉了几百辆车,而到了零配件招标大会时,已经有两三千辆轿车的订单在手,还收到了几千万的资金,其中很大一块将用于零配件的国产化开发。
但是这么多订单在手,也就意味着华夏汽车这个项目必然会成功,所以围绕着零配件配套,大大小小无数企业越来越有兴趣了。
所以手里掌握了几千万资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未来极有可能增加到几亿,甚至十几亿,而一支笔就能决定这笔经费给谁的耿照杰能不压力山大吗?
在华夏汽车这个项目中,孙祖杰负责在经费的总数上把关,根据华投的实际财务状况,决定总投资的金额。
而身为汽车部部长的耿照杰,则是负责决定这些经费分别花在哪一块,或者换句话说,具体用到哪些研发项目上。
若是将整个汽车零配件国产化项目比作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那么耿照杰所在的位置便是舵手。若是他这里出了问题,整艘船都得跟着一起出问题。
但是华国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几十家,汽车配件企业几千家,各种各样的机械类企业各是数以万计,只要知道这个数据,就可以明白耿照杰的压力有多大了。
就算这一次参加招标大会的企业数目没有几万家,但是会议既然搬到了淮西体育馆,各位领导既然扯直了嗓子再喊,以让所有人都听得见,就可见参与者之众了。
因此在这次招标大会开始之后,耿照杰必须耐着性子不厌其烦地和国产化小组的专家一起将每一家企业的方案从头读到最后,从中甄别出那些靠谱的项目或者方案,并且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他需要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经费的支出负责。
但是华国的事情并不是看看项目书那么简单,很明显随着耿照杰的权力逐渐被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拐着弯的联系他,华投给他压力,长汽给他压力,汽车总公司给他压力,淮西省给他压力……,到底有多少压力,耿照杰根本就数不清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