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子的婚期定下,众臣掐指一算,原来就只有不到一个月了。
太子大婚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此前因为太子已经定下了联姻的贵女,婚事既定,宫里宫外的都开始忙活。
能够提前准备的,像是衣衫,障车,障扇这些早就是制作好了,储存起来的。
不过,还有许多东西是得根据婚期才能确定制作的。
像是婚礼当天,夫妇对床的时候需要使用的金银花朵,太子妃却扇的团扇,都需要现作现用。
更别说那些在太子大婚时需要营造的火树银花的辉煌景象,只有数以千计万计的火烛才能够让整个皇宫都如白昼辉煌耀眼。
要知道,大唐皇室的婚礼是在晚上进行,所以在婚礼进行当中,保持夜间的明亮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这些火烛现在还有一大半都没有作成,婚期临近,宫内的匠作大臣简直是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赶工。
不只是皇宫内部的匠作坊,就连东西两市的店铺有的也被征做皇室用具制作部门。
像火烛,幔帐这一类需求量大,又没有特别重的皇室特征的,就可以委托给普通的店铺工匠制作。
当然这样的店铺,肯定是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皇商身份的可靠的店铺。
但是,这次更令大臣们头脑发胀的,还不止是李俊大婚的问题,更可怕的是,这皇庭里最刁蛮最任性,最不讲理的安乐公主还要和太子在同一天大婚。
安乐公主可是皇帝李显的心头肉,以往各项待遇都是对标太子的,少一点,差一点都不行。
这也就是说,如此奢靡的排场,需要准备两份。
这国库里的黄金哗啦啦的流走,也就不计较了,关键是这些用具的准备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能不能赶在婚期到来之前全部完成,现在也是未知数。
安乐公主也是个随时爆发的不稳定因子,众位工匠对安乐的乖张早就有所耳闻。
很多老人还记得,上次她和武崇训大婚的时候,那副风风火火,踏平一切障碍,老娘也要排场最大的模样。
这次,她又要和武家人联姻。
是重蹈覆辙还是变本加厉,众人心里都没底。
在众工匠不安的等待当中,本次婚礼的主角,太子李俊和公主李裹儿,都在忙着和婚礼毫无关系的事情。
根本没人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安抚了李裹儿,让她吃好喝好又玩好之后,太子李俊终于可以回到东宫,舒舒服服的休息一阵了。
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即将过元正的美好氛围当中,基本没人干正事,就连街市上的平民都不可避免的松懈下来。
皇城里的各位贵戚,平时就懒得要命,这个时候更别指望他们能勤勉起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李俊的挂牌老爹,皇帝李显,自从那一日在大明宫招待了群臣,他就进入了全面赋闲状态。
上朝什么的,都免了免了,可也是,还有十几天就元正了,谁还有心情主持朝政。
日常的事务就留给大臣们处理,这期间,还有个新罗国来的使团,说什么也要朝觐。
你说,这寒冬腊月的,冷风嗖嗖的,他们那个半岛上面现在也是东北风呼呼的吹,回去抱着火炉好好过日子不成吗。
非要远渡重洋的过来拜见,不嫌累吗?
答案是,当然不累,不仅不嫌累,他们还可喜欢呆在长安了,按照他们自己吹出去的豪言壮语,他们这次来访至少要住满半年。
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大唐好吃好喝,物质丰富又包容万象,在这里生活简直是美滋滋,只要朝廷不赶他们走,他们的大王不召唤他们回去,别说是半年,就是一两年也没问题啊。
再加上,这次新罗使团过来,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他们随团携带了一些人参、铜镜作为进贡的礼品,对于大唐的赏赐他们可是相当的在意的。
这次赖着不走也是希望能多要些体面的赏赐,这样,回去就可以好交差了。
听说,他们的身上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只是事情极端机密,除了使团之中的核心人物,根本就没人知道。
前些日子,新罗使团就已经到达长安了,住在皇城边缘的驿馆里,李显推脱了几次,不是借口旅途劳顿还没有恢复精神,就是腰疼腿疼脑袋疼的,总之是怠于朝政。
最后,只能李俊自告奋勇,承担了会见使团的任务。
这才算把这件事平稳解决,没有得到大唐天子的会见,可太子的身份也不低,新罗使团表示很满意。
然而,他们并不准备就此打道回府。
李显的懒惰给了他们借口,使团长振振有词,强调一定要面见天颜才肯回国。
他们不会要求陛下马上会见他们,只要陛下想着这件事就行,在此之前,他们就老实的住在驿馆里,绝对不会惹事。
那使团长是个干瘦老头子,胡须飘飘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着他对大唐天子的敬仰。
希望见到李显的诚心,那个声情并茂的劲,看的李俊肠胃都不舒服起来。
啧啧,这个老汉还真是能演戏,说是为了面见李显才赖着不走,其实,还不是为了得到正式的召见,好多领一份赏赐。
毕竟,大唐对待使臣也有个三六九等,凡是官员面见的,大多都是些洒洒水的赏赐。
等级待遇都是朝廷规定好的,他们只能按照律令执行。
可只要能见到皇帝,这事情就不一样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陛下只要不是太奇葩的,面对使臣都会很慷慨,糊涂蛋李显自然也不例外。
只要你能见到他,这赏赐的等级就能直线升高,一行人赚的盆满钵满,说不定还能填满自己的口袋。
李俊看着使团老头声泪俱下的模样,心中冷笑。
这个世界简直是没天理了,明明就是出来打秋风的,还什么瞻仰天颜,什么崇敬无比,这些个话,说出来,他们自己相信吗?
他要是个普通人,现在早就甩甩袖子溜了,根本不会听他们的废话,可现在,他是大唐太子,这种场面他是不想忍也得忍。
这是太子的职责,好在这样的工作倒也不算烦累,且十来天就这么一场。
他应付应付也就熬过去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