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白马文化”、“黄何明”、“田园木戈”投的月票。
在郑彩从中斡旋之下,王一林顺利劝降了这支水师。
但问题来了,郑彩该如何处置。
吴争将这个问题的处置权给了王一林。
王一林起初是根本不想这个问题,在他心里,从来不会犹豫杀人,而且是杀一个差点害死自己和十一艘战船的人。
可真到了郑彩顺利劝降这支水师的时候,王一林犹豫了。
杀郑彩,必定会引发刚归降水师的混乱,这对于内部的整肃是不利的。
不是郑彩在他们心中有多高的地位、多重的份量,而是唇亡齿寒!
在张名振的敦敦劝说下,王一林终究接受了现实。
主动向吴争恳请赦免郑彩,并任命郑彩为自己的副将,水师副总兵。
吴争没有犹豫,一口就答应了。
王一林的大度和提携,着实令郑彩感激涕零,他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了被王一林过河拆桥的准备。
可郑彩为何还愿意,随王一林去劝降呢?
说穿了,无非就是想搏一搏。
因为不去,死定了。
去了,成功劝降也算是立功,或许能活。
就是这么简单。
……。
但这样大规模的海战,想要隐瞒已经是不可能了。
也就是说,王一林的“海盗”生涯,应该是干不成了。
经过三人仔细商议之后,决定在大将军府旗下,组建第三支水师——陈钱山水师。
这支水师已经无须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一切都是现成的,主要是换装和供养。
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南北巡航,以保护进出杭州、吴淞两个港口商船。
吴争随即下令,令王一林将原麾下幸存的战船和人员,还有这支刚刚归降的水师带往陈钱山据地进行休整、改编。
实际上,这就是将这支水师隔离出战场。
因为吴争明白,这样巨大的损失,郑成功不可能没有反应。
该来的,总会来。
望着风平浪静的海面,吴争叹息了一声。
但这一声叹息,没有忧郁,反而能听出一种松快。
困扰心中、一直举棋不定的事,一旦做出了选择,不管对错,心里反而就轻松了。
马士英说得对,大将军府及治下民众,需要在这个时间段里,有一个目标。
人,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往前走,否则,必会懈怠。
吴争自认,也一样。
……。
郑成功挟士气高涨的庞大水师而来。
至七星岛海域时,是三天后的辰时时分。
郑成功没有继续北上,而是在得到斥侯船回报,舟山、吴淞水师在三十里外严阵以待之后,派出了一艘快船,下了正式的战书。
这是一场堂堂正正地对抗。
为何不说是一场堂堂正正地海战呢?
因为交战时间太短,短到称它为海战,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郑成功排兵布阵,以一支偏师(十二艘主力舰,三十六艘中型炮船),向东迂回,准备插入吴争背后。
自己率主力,呈一字排开,二百多条战船,中型炮船在前排了两行,主力舰在后,整整三行,东西向延绵二十多里,慢慢朝北进逼。
这种阵式,就是实力的对抗,没有任何阴谋诡计可施展。
郑成功一则是忌惮,二则是自恃实力。
既然可以碾压,为何还要兜圈?
……。
北面的吴争,在得知郑成功派出偏师东向之后,随即下令。
令王朝先率舟山水师一部,阻击这支敌舰队。
然后以同样的一字阵型排开,吴淞水师及舟山水师剩余战船,就排了二行,中型炮船在前,主力舰在后。
并且巍然不动,只是转成横向,以船舷对着南面,静候郑成功率战船到来。
在与张名振、王一林对四天前的海战复盘之后,吴争还询问了郑彩及那些主力舰的将领,对郑家水师的作战战术有了了解。
所以,吴争很笃定,郑成功看似来势汹汹,但结果还会象之前海战一样。
因为,郑成功水师的舰炮,同样没有换装新式火炮。
如果只有吴淞水师,面对着郑成功倾囊而来,吴争或许早就下令撤退了。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寡不敌众之下,就会重演王一林十一艘战船被郑彩一声令下围场殴的场景。
可现在不一样,吴淞水师有大小一百多条战船,加上一半的舟山水师,战舰数超过二百之数。
以二百多对三百多,听起来还是不及,但两支水师的火炮射程,却几乎是郑成功的两倍。
主力舰舷炮最远射程可达十六里。
中型炮船的射程,也在十二里以上。
可郑家水师的火炮最远,只能打八里,而且还不多,大多是六里的射程。
这就使得,郑成功如果采取郑彩的战术,不惜代价地冲过来,那么,这八里的距离,足够吴争这边齐射三轮以上。
这种船船相连的密集齐射,三轮之后,郑成功到时还能有多少还手之力,恐怕只有天知道。
吴争也不知道,除了听张名振、王一林描述之外,这是他第一次亲自指挥这场大型海战。
然而,天不从人愿。
这场海战,终究没有大打开来。
因为当郑成功水师接近到十七、八海里时,吴争这边二百多艘战船中,五十多艘主力舰进行了一轮试射。
炮击前试射是为了校正诸元,是齐射前的常规动作。
一般根据战斗的烈度及规模,会选择间隔一门至几门炮,间隔一艘至几艘船,进行试射。
然后从炮弹的落点,对炮口的仰角进行调整。
但正是因为此战规模大,各舰船为了更精准些,以最大的密集度,也就是间隔一门炮,间隔一艘船进行试射。
每艘主力舰单侧三十二门舷炮,分为上下二层。
也就是说,二十多艘船,以每船十六门炮进行试射。
说是试射,可其规模是壮观的,等于是三、四百门火炮的齐声怒吼。
问题就出在这轮试射上。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郑家水师阵线太过密集,试射的炮弹落点,不仅形成了一次跨射,还直接命中了三条在前列的中型战船。
命中也就罢了,炮弹的爆炸,生生使这二条战船在爆炸后,燃起熊熊大火。
这下,在后面指挥的郑成功,震惊了。
试射都有这种精准度,那一旦齐射,会是怎样恐怖的后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