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晚明之江山无尽> 第二十七章 张同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张同敞

张同敞?如何行此大礼?朱慈烺一时还想不起这个人来,但还是赶紧上前扶起文士,忙道:“先生请起。”

张同敞又叩了个头方站起身来,李老头察觉到殿下很可能不记得张同敞了,就在一旁提醒道:“别山乃是张江陵公的曾孙,当日在文华殿曾见过殿下一面。”

提起文华殿,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常常用来会见群臣的地方。朱慈烺这才猛地想起这文士是谁。

说起来,这文士的来历还不简单,李士淳口里的张江陵公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名相张居正,说是名相,实际上,明朝自打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不再设立宰相一职,就是怕宰相权利过大损害了皇权,张居正虽然只是内阁首辅,偏偏能力强,想办大事,办大事的人自然就需要手里有权,可惜首辅的权利大了,皇帝的权利就小了,一消一涨之下,皇帝当然是怀恨在心,等张居正一死,就将他削秩抄家,连谥号也一并褫夺。

到了崇祯年间,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因为内忧外患,屡遭败绩,便想起了传说中能干的张居正,誉其为救时之相,感叹之余,就下诏按照惯例,荫补授予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为锦衣卫指挥使,后又改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一职按说也算是属于太子东宫的编制了,可实际上呢,也只不过相当于一个从七品的小官罢了。当然了,即便如此,这也足以让张家人忘了自家先人曾经被老朱家饿死流放的惨况,反而对当今圣上的浩荡皇恩感激涕零起来。

想起张同敞的来历,朱慈烺自然不敢怠慢,又重新见礼,忙问张同敞怎么到了这里。

张同敞说自己是当日奉了崇祯的诏令,南下安慰被圈养在湖广的诸位王爷,执行完所有差事后就回京覆命,不承想,走到半路惊闻京师之变,就掉头往回赶,到了济宁打算买舟南下,谁知道刚上船还没有离开,就被攻打济宁的大顺军给扣下了。顺军从他身上搜出牙牌,得知他的身份后倒也没有为难他,却将他一直软禁在客店里,现在要不是朱慈烺恰巧攻下了济宁,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听了张同敞的遭遇,朱慈烺也有些感叹,想不到自己竟然在无意间给这个时空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接着也对张同敞说起自己的遭遇,张同敞更是唏嘘不已,说起祁八、张三、杨秀才和孙大壮等人,张同敞就赞一句,“真乃义士也!”谈到攻下茌平、济宁,张同敞更是夸赞朱慈烺道:“有成祖之风也!”

张同敞口里的成祖,朱慈烺当然知道就是明成祖朱棣,那可是真正能征善战的主,被称赞为那位,脸皮再厚,朱慈烺的老脸也不由得一红。

主动上前搀扶着李士淳边走边说,一路上朱慈烺还故意责怪那个来给自己报信的士兵,说是既然老师要见自己,就应该自己去找老师的,哪里有让老师来回跑的道理,把个李老头感动得泪流满面不说,更是让一旁的张同敞连连点头,赞许不已。

等回到同样被太子军用作临时指挥部的济宁衙门,看到杨秀才已经清理完缴获的财物,朱慈烺又吩咐要赶紧分发给众军,务必做到公平公正,特别对那些受伤的将士,更是嘱咐一定要将财物交到他们本人手中。

张同敞在一旁看了自然又是连连点头,不多一会,却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忙对李士淳使了个眼色,就将朱慈烺和李士淳请到一旁的签押房里,李士淳进去之后,也是神色郑重地吩咐杨凤鸣,不许有人靠近,张同敞这才说道:“殿下可知,当今天下已然危如累卵了吗?”

朱慈烺吓了一跳,非常不习惯这个时代的人老是故作惊人之语的说话方式,但也知道张同敞话里有话,忙道:“还请先生指教。”

张同敞正色说道:“京师沦于贼手,先帝蒙难,君位虚悬,到今日已有五十余日,国不可一日无君,留都上下军民定然无不翘首以盼殿下。殿下既然安然无恙,就应当急速南下,早正大位,以安士民之心。若是在这里迁延时日,要是有那宵小之辈,心生妄念,觊觎神器,不单殿下有危险,江山社稷也就危险了。”

此言一出,不单一旁的李士淳差点站不稳不说,朱慈烺也有些吃惊,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皇帝,自然更不会去想什么抢不抢皇位的事,现在张同敞不但是怕有人和他抢皇位,而且还说出了这里面可能包含的风险,这就让朱慈烺不得不加以重视了。

李士淳更是从心里感到后怕,作为殿下的老师,他没有想到这一层就是失职,造成目前的局面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真的因此让太子陷入危险之中……李士淳不敢想下去了,他现在后悔不已,一时之间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好在,到底不愧是名相之后,皱着眉头稍作思考,大明王朝的死忠,皇汉的铁杆粉丝张同敞就说道:“南下之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殿下应早早启程,不可再耽误时日。为今之计,可先派遣数名精骑火速赶往淮安,向淮扬巡抚路振飞等人通报殿下安然无恙,使其告知留都诸公,以安人心。”

可是听了张同敞的话后,朱慈烺反而冷静下来,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当什么皇帝,去不去南京还是两说,又怎么会在意这些风险呢?

看到朱慈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张同敞大为着急,几次三番和李士淳一起向朱慈烺请求,实在拗不过之后,朱慈烺才勉强同意让孙大壮安排几名骑兵火速南下,张同敞还叫人拿来纸笔,站在衙门大堂的书案前,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了几封信让骑兵带去给路振飞等人。

不仅如此,张同敞还以太子中书舍人的身份危言耸听,不断催促,让大家得不到休息就紧锣密鼓地开始收拾行装做起了登船准备。

对太子军战斗力非常了解,同样害怕顺军很可能会打反击,又从顺军俘虏口中得知早在五月初三,野猪皮的后代,威风凛凛的睿亲王爷多尔衮已经率领八旗子弟兵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城,朱慈烺更是不但不反对,反而放权让张同敞在那里胡乱指挥,连俘虏的顺军也被张同敞全交给了济宁当地的士绅去处理。

既要搬运大量物资,又要安排人将那些受伤的将士小心抬上船,加上朱慈烺还特别嘱咐一定要找郎中在船上照料伤员,整个太子军上下立即就忙活开了。

可就在太子军正忙前忙后的时候,祁八派人来禀报说,码头上有百姓聚集,为了避免闹出更大的乱子来,请太子殿下定夺如何处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