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昱将整整一杯酒喝完之后,借着酒意,细细端详着近在眼前的绝世容颜。随后嘴角邪魅的笑容乍现,顺手便将混血老板娘搂在了怀中。
这种时候,自己倘若还不主动,那简直就是脑子又一次有坑了。
果然,混血老板娘没有丝毫的拒绝的意思,反倒是回了公孙昱一个妩媚的微笑。逢场作戏这种事儿,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李儒既然特意让她来陪公孙昱,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思伯,如今汉室倾颓,山河动荡,社稷将倾。董公欲挽狂澜于既倒,必然需要大智之才辅佐。思伯十几日前的一番滔滔言论,当真令我等茅塞顿开,有如拨云见日之感。今日邀请思伯前来,一方面是为迟迟未赴思伯之宴表示歉意。另一方面,还真的是有一些要务需要思伯指点一二。”
“指点愧不敢当,李兄但有所问,在下知无不言。”公孙昱在这种场合上最游刃有余,一方面对混血老板娘悄言调戏,一方面又一脸正气地回答着李儒。
美女在怀,做啥事都挺顺畅。
而事实上,从他猜出这个地方是李儒专门搜罗情报的基地时,他便隐约感觉李儒要跟他说些朝堂和四方的事情。
毕竟,他的那一番治世之策也只是个模糊的构想和大纲,只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真正实施起来,很多问题都还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疏忽。
只不过,公孙昱没有想通的是,从李儒如此隆重且舍得下本钱的作派来看,董胖那里显然将自己的治世之策当成了重中之重。可为何一连十几日,董胖这看起来马上就要搞大动作了,却还不将自己提拔提拔?
幸好,这点疑惑对公孙昱来说并不重要,他也不太想同董卓集团走那么近。此番能从李儒田仪这里获取第一手的朝廷和四方情报,对他来说便很足够了。更不要说,他还结识了混血老板娘这位妙人。
“思伯之前所言,董公必须亲民积威,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这自古以来,都是令自上出,董公自边塞而来,手下并未有任何经世良才。即便想广积人望,造福社稷,亦然先做到政令通达。如此一来,笼络士人之举势在必行。”
李儒斟酌着将这番话道出,随后看着那手越发放肆,心思也开始飘忽的公孙昱。不由有些恼怒地微微磕了磕胡桌提醒公孙昱,开口道:“思伯,此话你以为如何?”
“很对。”公孙昱应了一声,被混血老板娘拍掉一次的狗爪子,又一次开始去摸人家的小手儿。
“思伯!”这下不但李儒面色阴沉,就连田仪也赶紧出来打圆场:“此事关乎董公大业,一举一动皆可酿至大祸,你且可如此儿戏?”
见两人都面色微恼,公孙昱也只能叹息一声收回了自己的手,清了清嗓子后郑重说道:“二位无需这般严肃动怒,此事在下早有论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无需那般僵硬刻板,随时品味调整方位正途。如今董公朝廷根基不稳,加强权力自然势在必行。至于笼络士人用以安抚百姓,亦然不与董公大业冲突,何乐而不为?”
公孙昱一番话看似飘忽,但句句切中时势,也极有见地。李儒听后这才脸色稍霁,抿了一口酒又道:“如此说来,思伯也是赞同此举了?”
“举措得当便可,若游刃有余则更为上佳。”公孙昱一乐,仿若世外高人:“最重要的,是火候儿。只要火候儿把握得准,又能让那些士人难以拒绝,自然能收奇效。”
话刚说完,公孙昱忽然就感到自己的手被一只温热的小手覆上。自然而然地,他就翻手上来与那下手十指相扣,然后他便看到了混血老板娘嘴角那极富魅惑的笑。
这一瞬,公孙昱的骨头都酥了起来,心中不由称赞李儒老狐狸厉害:这美人计,用得也太牛了吧?合着我替董胖出主意,就能得到一点奖赏?……不过,话说回来,这小手儿可真软啊。
有了混血美艳老板娘的明确暗示,公孙昱的心思登时就活泛起来了。这一下,不用李儒刻意提醒,他的注意力也开始放在了话题上。
“既然思伯也认为此举可行,那为兄也不讳言。前日董公被天子拜为太尉后,便准备率百官上书,请求重审陈蕃、窦武党人之案……董公要以德服人,收拢士人之心。”
噗!公孙昱一口酒喷出,董卓要以德服人?这是本时代最大的笑话么?
可是,这一口酒喷出之后,再看李儒那认真的神色,公孙昱的面色也不由慢慢变了:这李儒,果然不简单啊……
陈蕃、窦武一事,可谓是当世士人心中最大的一根刺。
窦武是东汉王朝一个著名的外戚。跟公孙昱那个便宜老爹何进不同,窦武出身于东汉的权贵世家,其先辈大将军窦宪首开东汉历史上外戚专权的先河。
窦家和皇室同气连枝,不是窦家公子娶公主,就是窦家的女儿嫁到皇宫做皇后,掌权日久,家族势力非常庞大。
而窦武虽出身权贵,但他饱读经书,诲人不倦,又清身嫉恶,仗义疏财,救过很多受迫害的正直士人。因此名满天下,深得人心,被士人推举为“三君”之一,位列当时的其它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上。
至于陈蕃,也是“三君”之一,此人仕途有些坎坷,但最终位列太尉、太傅之尊位,在任期间忠君、报国、辅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完全是封建王朝忠臣的楷模,言谈坐卧都体现着天中先贤的风范。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窦武和陈蕃二人,就是当世士人心目中的神!
然而,这两人在对抗大宦官王甫、曹节的时候,却被两位宦官用卑劣的计谋击败。导致窦武自杀,窦氏的宗亲、宾客、姻属及陈蕃等士人全部遇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陈蕃已白发苍苍,却被宦官及侍卫在狱中活活打死。
这一惨案,就是在公孙昱初中历史课本当中,也提过的东汉末两次‘党锢之祸’的后一次。两位忠贞为国的义士,死后却还被宦官污蔑成乱贼,直至现在他们都没被正名,令士人每每提起都泣血扼腕不已。
此时听闻李儒提及此事,公孙昱蓦然又想到一事,不由开口问道:“除此之外,董公是否还要决定以公卿子弟为郎官,补宦官之缺侍奉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