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半夜发生的地震,确实让人心有余悸,第二日朝会,百官便对此议论纷纷。京兆尹王尊上报,这次地震规模不大,只有少数房屋坍塌,造成了少许伤亡,没有造成大的危害,算是万幸。
不过这事弄的人心惶惶,今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有些人甚至说这是大汉国运将衰的预兆。
刘骜听到这个就烦,因为他们也就嘴上说说,没见他们提出可行的办法。王朝不是盛就是衰,瞎说都有一半的概率对。刘骜当即便训斥了说这话的人,说话要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要有行动。
至于大汉衰不衰,刘骜当然非常清楚,想要阻止大汉衰亡,不仅仅是要与人斗,更重要的,还是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异常天象。在这种自然灾害,人力有时候就显得太过渺小无力了。
如今这种情况,皇帝当然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干。像这种天降灾祸,当然是要与上天“交流”,皇帝即然是天子,这事自然就是天子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只有天子,才能接受上天所赐之福。
祭天是人与天的“交流”的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为了稳定人心,祭天之事很快便被确认下来。虽然祭天根本没用,但这也是一种态度,让别人知道,刘骜非常重视这件事,是诚心为万民祈福。
祭天之前,有不少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择日、斋戒、习仪、省牲器、告庙、有司陈设等。这些事情,主要是由太常来完成。
按照祭祀礼仪: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圜丘祀天,方丘祭地。因为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
祭天的地点是在长安南郊圜丘举行。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
祭天礼复杂而完整,主要过程包括迎神、行礼、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等。
迎神,燔柴炉内升烟火,表达了将人间敬天之意传于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礼,后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后,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迎神后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进献玉、帛。
行礼,由太常导引皇帝盥洗后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礼,执事官向皇帝呈进玉帛。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献礼仪,鞠躬拜兴后回拜位。
进俎,皇帝在导驾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进俎,进俎毕皇帝复位。
初献,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涤爵、拭爵、进爵,而后升坛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行三上香礼,同时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
亚献、终献,除了不宣读祝文外,程序与初献基本相同。
终献以后,行饮福受胙礼,奏饮福酒,奏受胙,饮福受胙后彻撰送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观看焚烧祭品,内赞奏礼毕,祭天大典正式结束。
祭祀之前,皇帝与百官都要斋戒,等到祭祀之日,刘骜率领百官一大清早便来到南郊圜丘,准备祭祀。
祭祀活动当然是声势浩大,就是为了让长安的人都知道这事,刘骜也是极力的配合着仪式。
其实这也不是刘骜第一次祭祀,所以也已经习惯了这场面。按照祭祀礼仪,每年都有祭祀,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方上帝,之后便是轮回。
祭祀的时候,对于皇帝的穿着有严格要求。刘骜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一切准备就绪后,便是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献给天帝的牲畜被带过来,这些牲畜都是活生生的牛、羊、豕。
接下来,要把它们当场宰杀,它们的血也是用器皿装起来。然后这些牲畜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刘骜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
随后乐声响起,一群被称为“尸”的,登上圜丘。刘骜之前第一次见的时候,倒也是觉得新奇,不得不佩服古代先贤的脑洞,把这个搞的活灵活现。
这个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造型都很怪异,在他们面前,葬爱家族就是小儿科了。
尸就坐之后,他的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这时先将刚刚宰杀牲畜的鲜血献给尸,尸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这鲜血喝下。然后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
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铏羹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进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
进献完祭品之后,还要献舞,而且这段舞,刘骜也要亲自上场,不能代劳。这个舞被称为《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
第一次祭祀之时,便有人教刘骜跳这一段舞。这个舞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有点像跳大神,刘骜当然是欣赏不来,完全就是尬舞,把刘骜雷的外焦里嫩。第一次跳的时候,自然是跳的不好,不过也没人敢说啥。
到现在,刘骜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也不觉得有丝毫的尴尬,即然这是天子该做的,刘骜也就没有理由推辞。
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称为“嘏”,也叫“饮福”。这就是代表天帝赐福,天子做为代表,接受上天的赐福。
当然,上天的赐福,不能由天子独享,接下来,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饮福受胙之后,便是彻撰送神。祭天的祝文由专门的读祝官宣读,然后连同其他的祭品一同焚烧。在一段礼乐声中,祭祀大典正式结束。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