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幼儿老师闯异界阅读> 140.谁说女子不如男...要不要试一试...实践出真知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0.谁说女子不如男...要不要试一试...实践出真知嘛

宋敖兴狠狠瞪了宋庆一眼:

“杨部长,这里面,或许是有一个状况!

蒙元乃是蛮夷,并不能一下子搞清楚,玄义军与此前的军队是不一样的。

在今上赐下煮海神釜以前,咱们的船在海上,得不到清水,会自行崩溃。

在今上赐下空中取水螺旋以前,咱们这样的上万的人,在鹰嘴岩这样地理的大军,得不到足够的清水,也会自行崩溃。

所以,蒙元和宋兵叛军们,兵力远远超过我们十倍以上,他们只要稍微挤压一下我们,甚至破坏了一线天的水井,咱们就自己完蛋了。

这或许就是他们北线悄悄进军的目标。”

宋庆得意地说:

“而且,他们的北线,也不一定只有步军,

也可能带有投石兵,只要远远把炸药和毒药污染我们的水井,让咱们在三天内得不到足够的清水,他们能够持续骚扰我们,无法掘进新的水井,他们就能得胜了。

明天天一亮,宋兵叛军有的是攻城器械和八牛弩、三床弩、投石机,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攻我们。

所以,很可能他们觉得风险并不大。”

炜杰师傅一击掌:

“哎,老了老了,竟然没有参透这个军机,

反而是个小辈,点醒老夫。

这个可能还真是不小。

等一等,如果是这样,当初了解咱们饮水军机的,应该不知道咱们鹰嘴岩上空如许空中取水螺旋的奥秘。

但是知道一线天缝隙里面的水井。

我听毋好德千户讲过在西大门,那个蒋力夫和郑参军的一百护兵,后来揪出一个能够徒步徒手测绘舆图的。

现在想来,那个人或许进入过一线天,一线天的位置仅仅靠口传,可不一定能够描绘清楚。

但是他没有上过二层以上。

这种文士咱们是招募过的,但是这个人应该隐瞒了自己的这个身份,只装作不太擅长识字的。

他又要能够走过一线天,是了,咱们当初几个军营分别去干过活,取过水。

其实南大仓的蒋力夫还有郑参军的护兵,是进不到一线天里面的。

所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那个人测绘人,把东西传给了那些护兵。

还有一种可能,那个测绘人跟着护兵走了。

如果是给了那些护兵,他们当初是怎么约定接头的呢?倒是费解。

如果是测绘人跟着护兵走了,这个人要多么机敏,随机应变呀!

当真是可怕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竟然没有上到二层以上?

我怎么有点不信呢?!”

涂熙才开口道:“或许有一个解释,那个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让他没法进入二层入口!”

珍娘端着茶过来,杨部长问:“珍娘,若是有宋兵,有什么特征让他入不了二层入口?”

珍娘给大家奉了茶,巧笑嫣然:“杨部长,你是让奴家露丑呢吧,我一个女孩家家的,如何懂得兵事呀。”

宋庆说:“哎呀,我们玄义军里,女子可是不输于男子呢!”

杨部长说:“就是,珍娘,今上何等神奇的,你们日日侍奉,便是熏一熏,也要熏出些聪明呢?”

珍娘脸色就红了起来:“娘娘~~~~,莫要笑话我,米三妹那是女中豪杰呢!”

杨部长说:“说起来是呀,米三妹那个丫头,今上倒是没有熏过她,只是说几句话的功夫,就像开了窍似的。”

珍娘眉头蹙在一起:“上人还给米三妹度了三十二息真气,哎,真真好福气。”

【注,蹙,形声。字从足,从戚,戚亦声。

“戚”意为“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戚”与“足”联合起来表示“脚步从大步慢走变到小步快走”。本义:脚步变小变碎。

引申义:紧迫,急促。

所以蹙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如有紧迫、皱,收缩、局促不安之意。蹙还可以组词为哀蹙,蹙起。】

杨部长埋怨起来:“珍娘,你这是绕话儿呀,问你有什么特征让二层入口进不去,你推三阻四......”

珍娘却愣住了,期期艾艾地说:“娘娘,我想到了两种可能。”

。。。。。。

【注:期期艾艾,音qīqīàiài,形容口吃的样子,或者近似口吃的样子。

现代汉语辞典这样解释——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跟汉高祖争论一件事,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又三国魏邓艾也口吃,说到自己的时候连说“艾艾”。后来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县人。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不料,众臣皆反对。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

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邓艾,义阳郡棘阳人。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世说新语·言语篇: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懿戏谓曰:‘卿称艾艾有几艾’艾应声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其资性敏捷,大抵如此。此二人深可畏也。

“凤兮凤兮”是《论语·微子》中一个典故:春秋时楚狂接舆歌中说“凤兮凤兮”,指的是一个凤。

另外,《艺林伐山》卷十二引《玉箱杂记》:“邓艾号伏鸾,陆云号隐鹄。”鸾也就是凤凰。可以猜想,邓艾号伏鸾,当时的回答凤兮凤兮除了用典故之外,同时是指的自己。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和在一起,就有了成语“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结巴。

所以,期期艾艾不是主要说口吃,而是有能力或者因为临时性因素,暂时说话不利索的情况……特定的是指,有能力的人因为某个原因,而心存敬畏,故而出现了口吃的现象。】

。。。。。。

宋庆连忙说:“这道稀奇的紧,快快说说看。”

珍娘说:

“我也是瞎猜。今上治军严整不严整,我是弱质女流,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是呢,君上素常要求兵士洗澡,二层入口的兵士,多有跟着今上短发或者截发束发的。唯独女子并不要求短发。

这个,非是进出二层门入口,是感觉不到的,但是进出二层门入口,咱们自己的守兵,立刻就能知道是不一样的。

那个兵丁若是短发或者束发,若是跟二层门内的一般,出了门,各军各伍都会看他,那人便隐藏不了了。

那人如果是投靠了我们的,那个兵牌就造不了假,各营都有通话器,进行验证,那人如果是个聪明人,就不敢上二层门里面来。

但是可能闯过试过。”

这时候,立刻就有一个参军按下了通话器:“二层门谁在值夜?”

二层门很快回话:“回禀大本营,二层门值星温元桥百户在此。”

参军问:“三日以内,是否有人经常来访门,但是没有手续的?”

二层门也很快回话:“回禀大人,我们要查一下,这个要问一问,稍等一两个字。”

杨部长也感兴趣了,对珍娘说:“嗷,你看,我说今上就是金口玉言,谁说女子不如男,珍娘就已经说出一个来,我记得,你方才说有两个呢。”

珍娘已经有点走神了,这时候被杨部长又提起,一下子没有想起来:“啊,还有一个?哎呀,我也没有记住。”

一纠缠功夫,二层门的值星回话了:“报,有一四五十多个都是比较可疑的,我们没好办法甄别,但是肯定手续不齐的,进不来。”

参军说:“你们想一想,有没有实际上来过多次,但是你们印象不是特别深的。”

过了一会,一个声音回过来:“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有一个人,自己来过一次,说是官长差他来取东西,后来说搞错了,就回去了,当时登记的叫做布谷。

后来应该来过有的说四五次,有的说十来次,因为都是陪着别人,而且也没有登记,因为没有进来。”

炜杰说:“虽然没有确切的因由的,不过,我昔日里到听蒙元的拔都吐鲁克曾经说过一嘴,在宋军里面有一个钉子,做了宋军水军的梢丁或者梢头,吐鲁克从来不说他的汉名,只有一次说过那个布日固德如何如何。”

参军问:“那个布谷可曾留兵牌号码?”

二层门入口道:“那个布谷,那日,兵牌还没有全发到,确实有人还没有领导兵牌,当日晚间兵牌就都有了。”

涂熙才说:“不一定真确吧,若是宋军水兵的梢丁,那是知道咱们有煮海神釜的,更何况空中取水,更是神奇,怎么会不知道。”

炜杰说:“不,没有发兵牌的时候,咱们的空中取水螺旋,只有鹰嘴岩的顶上投入使用了。大营结寨以后,各兵营的人活动,就受到很多限制,他们没还有能力了解整个鹰嘴岩大营的运作。”

炜杰举起望远镜四下看了看,对涂熙才和林夕说:“今上,元帅,我建议撤回北线守军,让北线敌军误以为我们兵力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饮水,甚至可以内部鼓噪喧哗,让他们进入投石机的攻击范围,那个范围,我们的投石机和火夜叉居高临下,更容易攻击。北线必然是主力,只要剿灭北线敌军,西线的也不足为虑。”

杨部长说:“袁部长,内部鼓噪喧哗不可取,若是有探子、奸细其中趁机作乱,我们会很被动。”

涂熙才说:“那么,我们来个声东击西,引君入瓮,关门打狗。”

宋敖兴配合着说:“怎么讲?”

涂熙才兴奋说:

“让一号求从空中攻击西大门的二道线和三道线,最好声势大一点,这样让北线敌军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底细,引诱他们加快速度。

等到西线敌军进入投石机攻击范围,让二号球从空中攻击他们的中军和后军,让他们自相践踏。

今上以为如何?”

林夕说:“实践出真知,不试试如何知道?”

宋庆连忙举手:“今上,我们可不可以提前试试您说的云爆弹。减少些伤亡也是好的,不不,我们先试试好不好用。”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