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温穿过垂花门,从抄手游廊往书房走去的时候,看见徐府的前花园中正在搭中元节请客用的戏台子。
徐知温瞧见前院里这番忙碌的景象,不禁立住了身,饶有兴致地多看了一会儿。
直到前院书房的小厮赶来催促,徐知温才慢慢挪动脚步,继续往前院走去。
小厮一边引路,一边恭敬道,“现下前边儿都忙乱乱的,也没处绕开,大少爷见谅。”
徐知温微笑道,“无妨,”他说着,又往花园的方向瞥了一眼,漫不经心道,“今年的戏台子,似乎比往年搭得都豪阔些。”
小厮道,“是,今年请的人多,这席面一广啊,就怕坐在末座的客人看不清戏,因此老爷特意嘱咐了,让小的们把今年的戏台子搭得阔一些,也好面面俱到嘛。”
徐知温淡淡地“哦”了一声,又问道,“那今年预备的,都是些什么戏啊?”
小厮道,“都是中元节惯唱的几出旧戏,没甚新鲜的。”
两人走过了抄手游廊,出了前花园,小厮的步子略略加快了些,走在后面的徐知温也没多言,只是亦相应地稍稍加大了步伐。
快要临近书房的院子时,小厮听见身后的徐知温忽然问道,“那必得有《目连救母》罢?”
小厮一怔,随即答道,“是啊,必是有的,”他说着,回头对徐知温笑了一笑,“啊,原来大少爷喜欢看这出戏啊。”
徐知温淡笑道,“嗯,我喜欢。”
两人到了书房门口,小厮又朝徐知温行了一礼,徐知温点了点头,径自进了书房。
徐知温走进书房的时候,徐广正在看一幅画,见他来了,还朝他招了招手,温声笑道,“来了?快过来瞧瞧,这幅画裱得好不好?”
徐知温缓步上前,在离书桌还有几步的地方站定,答道,“儿子觉得装裱得极好。”
徐广点了点头,又似不经意般问道,“那依你看,是今日就送到宫里去,还是待明日正节时,再呈送给四皇子?”
徐知温抿了抿唇,没立刻答话。
徐广低头待了一会儿,没等到徐知温的回话,又抬起头复问道,“你以为呢?”
徐知温道,“儿子以为,两者无差,父亲不妨听听五弟的意愿,毕竟,这幅画,署的是五弟的名儿。”
徐广道,“就是因为你五弟举棋不定,我才来问的你。”
徐知温垂下了眼帘,“父亲,您该先问问五弟,再判定五弟是不是当真‘举棋不定’。”
徐广瞟了他一眼,道,“有道是,‘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你五弟是,”徐广微微摇了下头,“当真没主意。”
徐知温的神情有些动容,他思忖片刻,道,“依儿子之见,待明日正节时再送更好一些。”
徐广点了点头,“好,那就这样办罢。”
徐知温一怔,下意识地抬头看了徐广一眼。
徐广注意到他的目光,不禁笑道,“怎么?难道我‘从谏’一回,是桩稀奇事儿么?”
徐知温行了半礼道,“不敢,”他直起身,道,“只是儿子私心里以为,父亲您大约会追问几句,儿子也愿意与父亲探讨个明白。”
徐广轻轻地挥了一下手,“不必了,”他说着,低下头又去看那幅画,“你桩桩事体都算得准,我明不明白,又有何妨?”
徐知温浅笑了一下,“父亲将儿子看得也太高了。”
徐广又摇了摇头,抬起头来认真道,“不,和厚,是我从前将你看得太低了。”
徐知温一怔,就听徐广道,“譬如,这回,你是几乎一句话都不听我的了,而事体却处理得极好,是连我都想不到得好。”他一字一顿道,“这说明,你早该不听我的了。”
徐知温竟一时辨不清徐广说得是正话反话,于是他行了个礼,“父亲言重了。”
徐广道,“不重。”
这下徐知温听懂了,他直起身来,微微笑道,“父亲确实言重了,”他顿了顿,道,“其实,儿子也没想到,清宁宫和东宫会参与进这桩事里。”
徐广显然不信徐知温的说辞,“《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果然如此。”
徐知温道,“‘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儿子不过效仿先哲之行而已。”
徐广道,“那你效仿得,可比太子好多了。”
徐知温一愣,随即行了个全礼,没应徐广的话。
徐广又道,“我只遗憾,此案虽牵连甚广,但……”
徐知温立即接口道,“父亲,有关周氏一族,必得从长计议。”
徐广道,“我知道。”
徐知温道,“旁的都不论,就单说今年中元节,圣上因福嗣王的一句‘庶子不祭’,就免了三位皇子的朝陵之行,实在不得不让人生疑。”他顿了顿,道,“虽说这不过是句说辞,但……”
徐广接口道,“福嗣王不足为惧,”徐广抿了抿唇,“圣上只是,借了福嗣王的口,圆了周氏的面子罢了。”
徐知温道,“是,”他道,“倒可惜了四皇子,生母刚被追封,就被免了朝陵,可谓是无妄之灾了。”
徐广“嗯”了一声,默然半响,忽而道,“我倒觉得,最应让我们担心的,”他看向徐知温,“是琅州文氏。”
徐知温笑了一下,“父亲说的,是琅州文氏,还是文一沾?”
徐广郑重道,“是琅州文氏,”他眯了眯眼,“尤其是那文一沾。”
徐知温微笑道,“是啊,儿子到现在都没看明白,这琅州文氏与文一沾,究竟是站在谁的一边?”
徐广抓住了徐知温话里的一个关键短语,反问道,“‘与文一沾’?”
徐知温点了点头,“是,‘与文一沾’。”他微笑道,“儿子本以为商贾多重投机,即使门下有一二杰出之人,也不过是吕不韦一般的‘穿窬之雄’,打的是‘奇货可居’的主意而已,却未曾想,这‘担石之徒’中,亦能生养出‘窃雒之辈’。”
徐广叹息道,“是啊,若是周胤绪与文氏交好,恐怕又是一患啊。”
——————
——————
1 《左传》:“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改立了卫殇公。后来,宁殖在临终的时候,表示出后悔逐出卫献公的意思,让儿子宁喜掩护卫献公回国。
几年后,宁喜杀了卫殇公,驱逐了孙林父,立卫献公复辟。结果卫献公害怕宁喜专权,命令公孙免余杀死了宁喜,灭掉了宁氏,宁喜父子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摇摆不定为自己挖掘了坟墓。
《左传》: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
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 扬雄《法言》曰:有人问:“吕不韦他聪明吗?拿人做货物,进行交易。”
回答说:“谁说吕不韦是聪明人啊!用封国换取了宗族的灭亡。吕不韦这个偷东西的人是穿墙行窃的奸雄啊!穿墙行窃的,我见过担负斗石之量,没见过窃取洛阳的。”
《资治通鉴》: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
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3 秦庄襄王本名子楚,年轻的时候曾在赵国都城邯郸做质子,因为秦国屡次攻打赵国,他在赵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当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子楚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拿出了五百金作为政治投资,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养子,最终,子楚成为了安国君的继承人
《史记》:“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