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州铁厂的一号钢铁结构炼铁高炉终于是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造,二十多米高的高炉和与之配套的半地下式的炼钢平炉、水轮热轧机组,整个生产区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十五亩,再加上高达五十多米的巨大烟筒,看上去规模相当宏大。
不过由于还要砌好耐火炉衬,加上许多的配套设施和机械的修筑和安装,这座预计每日出铁水二到三吨的炼铁炉要到明年开春后才能开始试生产。
大宋国的财政收入看似每年都在增长,到了宣和年间居然税赋收入超过了一亿缗,但实际上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冶金行业生产一直都在衰退,钢铁产生在神宗元丰年间曾达到过顶峰,每产生铁产量超过了一万两千多吨,可是到了宣和年间,大宋国的钢铁产量已经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每年只有八千多吨了。各大冶监在拼命铸钱,而官府收刮民财愈加严苛,各地不时就会发生一些民变。
朝廷滥铸钱币的恶果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到了宣和年间,物价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倍,在元丰年间,每石小麦的售价大约是150文,而到了宣和年,每石小麦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350文。
好大喜功,酷爱豪华奢侈的文艺中年赵佶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把他老爹宋神宗赵顼积攒下来的家底已经都败得差不多了。
大宋国的军队衰败是有原因的,元丰年间王安石执政时所订下的厢军每月三贯的粮饷是勉强够军卒养家糊口的,但到了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只能保证两人能吃上饭,问题是这些军卒家里都有孩子,而且还有不少。
因为西北现在兵力空虚,李岘找刘法和赵隆的主要原因是关于陇右各军重新调整的问题。第一是人员的调整,裁汰老弱,就地屯田安置,好在大宋国的兵员都是终身制的,父死子继,兄亡弟补,这方面的人员更换并没有多大问题。
第二条就不太好解决了,陇右和环庆两路目前还有七万多兵额,李岘的意思是家属就地屯垦,不再随营安置。这触动到了大宋国的根本,就是禁军所属的军人家属一般在东京附近或是在军营中安置,决不允许在地方居住,其本意就是防止军方与地方治政混在一起,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问题是现在大宋国已经养不起这些家属了,还让随营安置,这纯粹就是在消耗士气。
李岘和刘法、赵隆三人商量了好长时间,最后决定把这些家属以屯垦的名义安置在各军驻防的城池附近,也基本上能和朝廷交待过去。至于各部换防及驻地的变动,都可以在名册上做手脚糊弄过去。
这几年陇右一直到青海湖一带开垦的荒地不少,这些都算作是官田,三人决定在这方面做手脚,对军伍家属实行田赋优惠,以补贴目前军卒粮饷不足的情况。这粮饷直接多发给士兵,立马会有一大群人告你收买人心,但是减免军卒家属的田赋,这就让那么御使们很难找到确切的证据。
由于这数万顷的官田都掌握在刘法、赵隆和何灌三人的手里,在帐本上做些文章,根本没人能查得出来。
陇右最大的缺点是人口太少,兵员不足,而且有四分之一的部队还隶属于蕃兵,虽然李岘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招募流民,甚至是鼓动朝廷把参与叛乱的流民及亲属发配西北,但这些年来,陇右到西宁州的总人口也只有不到一百万人。
另外就是这一地区还有大约三十万的土蕃和羌人,还有大约有三万左右的蕃兵,但这些少数民族的忠诚度有限,如果国内大乱,还很有可能成为祸患。
这是李岘继续鼓动童贯在河北和山东平叛后,把这些“乱民”都发配到陇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兵员,就是主要的生产力。
西军的几位主帅,所在的地盘都是些贫穷的边地,西北地区最富庶的两块地盘京兆府和兴元府都不归西军统辖,唯一比较富裕的就是种师中目前兼任知府的河中府了。
这是大宋国一贯的作法,不可能让统兵大将能养得起足够多的兵力。
可惜由于李岘的存在,原来得和陕边差不多贫瘠的陇右,由于各种水利设施越建越多,超过一半的农田都能得到灌溉,如今到了夏天变得犹如塞外江南,能够养活的人口已经激长了数倍。根据赵隆的估计,再过上几年,要养活三百万人都没什么大问题。
李岘现在也有着急,明年金主完颜旻就会去逝,而完颜晟继位后,很快就撕毁宋金两国的和约,于宣和六年十月开始大举攻宋。他现在不知道自己能够改变多少历史,金国攻宋的日期是会提前还是会推迟。
陇右这些只经过两年训练的军卒几乎不可能顶住金国铁骑的冲击,如果金国大举攻宋,他自认为能够守住陇右,不被趁机捡便宜的西夏人打过来就算不错了。至于驰援汴梁,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军械,李岘一直在期待火枪的出现。李茂臣倒是按照他的要求给打造出来几种上火枪,可惜的是,由于火药威力不足,子弹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军驽,再加上装药速度也不如驽箭,实际的作用还远不如弓驽。
火绳枪是肯定不能用的,现在唯一的可行的是发射“石雷”的驽炮。
没有办法,现在还得走冷兵器的老路。
他现在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四种武器:陌刀、钢驽、复合角弓和雁翎刀。他本来是准备选唐刀的,后来发现略带弧度的雁翎刀则更适合作为战场上弓骑兵的随身近战武器。
威力巨大的陌刀制造工艺并没有失传,它没有被选作宋军的制式装备并不是被淘汰了,而是因为宋代冶金技术的退步,钢材的性能不过关,加上制造陌刀的成本太高,就被刀头短了短了四分之三的两刃枪所取代。陌刀的形状实际上就像是在一米长的木柄上安装了一柄长达一米二的重剑,如此长的剑身对于钢材的强度和韧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到了宋代由于钢材的质量不过关,陌刀的长度就被缩短了一大半,木柄加上变成了现在制式的两刃长枪了。
而李家的工坊自从装备了水力轧机之后,用轧制的含锰中碳钢条来打造陌刀就已经变得十分容易。对于骑兵,陌刀手的威胁比长枪了兵可要大得多,有些强壮的陌刀手甚至有可能将马上骑手连人带马都劈成两半,而长枪只能直刺,劈砍的效果实在是太低了。
另外就是佩刀,宋军的佩刀足有一掌多宽,重达近十五斤,作为马刀和用于近身格斗实在是太过笨重,这也是由于钢材的强度达不到而造成的。而李家铁工坊出产的雁翎刀只有不到三指宽,而且强度并不低,在实战使用中就要灵活了数倍。
这些都是提升普通军卒战斗力的方法。
李岘一直认为军队的战斗力一半靠训练,一半靠装备,如果放在在后世的热兵器时代,则主要是靠装备。
至于更加沉重的马槊,那种东西也只有像是杨可世那样的“兽人”才能挥动起来,而且也只能装备给少数精锐的重骑兵来使用。
另外就是盔甲,李岘的观念是越轻越好,只要能挡住五十步以外的箭矢杀伤就行,而重甲特别是重甲步兵,真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人家打不过你,跑就行了,你还能怎样?身上穿着五十多斤的重甲去追击对手?至于攻坚冲阵,那也应该是速度更快的骑兵们该干的事。
用骑兵来对付骑兵,这才是最正确的对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