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明月出祁连阅读> 38、龙门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龙门渡

宗望率领大军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卫州渡过了黄河,梁方平统领的禁军十万人马一触即溃,整个东京现在只剩下十几万禁军和一些零散的地方勤王部队,已经无法阻挡金军抵达汴梁城下了。

形势紧急,已经退位的“道君皇帝”在童贯的护卫下匆忙出城,坐船前往亳州“祈福”,李岘出于某种原因还专门写过一封信给童贯,劝说他坐镇京师,不要跟着老皇帝出逃,这样或许能保护他一条性命,也算是报答了他一番“知遇”和提携。可惜童贯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胆气,只想着能跟着老皇帝逃命,却不想这样反倒是真的害了自己。

什么人是什么命,他现在还对老皇帝“忠心耿耿”,新君赵桓肯定对他已经恨得要死。

高俅就要比童贯聪明得多,在京城磨磨蹭蹭呆了三天这才领着三千人动身,到了濮阳时居然上奏称病请求致仕,赵桓就顺手解除了他的职务。

宗望的东路大军在一路如入无入之境,在正月初三大军完成渡河,何灌正准备率领自己的部众和临时拼凑起来的三万多人前往浚州支援梁方平,不料那位太监统领已经大败,只得又退回到了东京城下。宗望率领六万多大军抵达汴梁城下,宋军不敢接战,都龟缩在城池旁边,于是金兵毫无顾忌地纵掠周边,以补充粮草的不足。

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金国的兵力不足,宗望兵力不足,手上只有六万多人马,而宗翰一直被王禀阻击在太原城下,到了十二月下旬才开始率领主力绕城南下,现在才走到介休,金国两路南下合围的战略并没有成功。现在宗望的大军周边刘延庆、刘韐、王渊、姚平仲等人手上还有三十来万人环伺在侧,如果这几人合力围攻,实际上处于很危险的境地。

可惜这几人互不统属,大家都在相互观望,谁也胆子敢和金兵动手。

李岘带着大军到了华州之后,转而北上,朝着冯翊方向进军,这一路上不管不顾,把各地拼凑出来的勤王厢军也都收拢在了手上。刘锜在他率军抵达兴平时率领着本部三千精兵赶了过来,李岘把赵隆的手令给他看了,严令他返回镇戎军防守西夏,不得轻举妄动。刘法和赵隆这样的西军老将的威望还在,刘锜只得带人悻悻返回了原州。

这一路上李岘在京兆府收刮了一万多厢军和一部分粮草,现在他的队伍扩大到了三万多人,不过战力倒没怎么增加,他只是想让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去加强潼关的防御,而不是到关内去白白送死。

现在关中就数他和姚古两支实力比较强的队伍了,姚古带着大军在绥德军黄河右岸徘徊,也不敢轻易渡过黄河,可是朝廷却严令他救援太原。问题是他也深知自己部队的情况,精锐都被姚平仲带去了河北,手上就根本没有多少可战的部队,哪里还敢与金军主力对阵。李岘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大军到了龙门之后也停了下来,他也不敢过河去硬撼正在河东南部攻城掠地的宗瀚主力大军。

不过他还是给在河东的种师中写了一封信,分析了一下战局,希望他能放弃河中,带着部队撤回到河西,暂避金军锋芒。种师中资格比他老得多,职务也在他之上,不但不听李岘的劝告,反而率军南出隆德府前去求援汴梁,同时还要求李岘立即过河,去防守绛州。

李岘当然不会听他的,于是就在韩城驻扎下来,守着龙门黄河渡口,另外就是整饬手下的京兆府厢军。

这些厢军平日里归永兴军经略置制使节制,现在兼任永兴军经略的种师中陷在河东隆德府一带,因为是战时,这些部队都暂时归目前在陕西南路军阶最高的李岘调遣。永兴军辖地包括京兆府、耀州、同州、华州、邠州和坊州五地,禁军在京兆府屯军八千,其他四州各屯兵三千,战时能出动一万余人。

永兴军辖地是关中人口最集中,也是最为富饶的关中平原地区,西北五路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聚集在这里,总人口将近有四百万。问题是这一带承平已久,军纪早已败坏,也是陕西路最不能打仗的部队,所以一直都被排除在了西军的体制之外。

驻防在永兴军的大部分禁军都被何灌带去了京师勤王,李岘能够征用的只有各州府的厢军。李岘在兴平的时候,兴平县尉居然不听号令,张口就向李岘要粮要钱,否则本地驻防厢军无法开拔。然后,正在找借口震慑地方的李岘就开始大开杀戒,甚至都懒得警告他们。如果这一路上人头滚滚,等到了京兆府时这整个永兴军就再也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了。

闻讯赶到咸阳的京兆府知府孙竢在看到李岘的营门上悬挂着的三颗血淋淋的人头,顿时变得目瞪口呆,他知道各地的厢军将领都不怎么听话,却没想到李岘会如此跋扈,这一言不合,就砍了人脑袋。

“安国,你这么做会激起兵变的啊,况且这咸阳县尉张靖乃是关中张家的族人,以后你就等着这关中的读书人上书弹劾你吧!”孙竢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人头,额头上的冷汗忍不住就涔涔地流了下来。

“哦,原来是张家的人,我说这厮怎么胆子不小,敢在我的中军大帐里咆哮,还真以为他自己是个文官老子就不敢杀他!”李岘冷冷说道,要在过去,他这回惹得麻烦确实不小,杀了关学领袖张载的侄孙,基本上等于得罪了三分之一关中读书人,可是现在么,他哪里还会有什么顾忌。

孙竢做过好几年的秦州知州,李岘每年都得数次到他的府上送礼和拜访,一直执晚辈之礼,这次也不例外,依然客客气气地把孙竢请到自己的中军大帐里喝茶。

他看到孙竢依然心神不定,于是笑道:“孙公不必担心,乱世用重典,这些人如果不让他们明白军法无情,那么到了战场上就会一哄而散,我要他们还有什么用?!到了军中自然就要守军中的规矩,张靖不遵军令,在军帅节堂内咆哮,按律当斩!至于有人闹事……哼哼!”李岘没再说下去。这张靖仗着自己是赐进士出身的文官,把李岘不当回事,拿来震慑陕西各路和的文官们却是最好,至于厢军闹事,李岘现在正需要用人头来整肃军纪。

正说了几句话,却见苗傅和王荀两人一身血腥地进了大帐:“禀大帅,咸阳县厢军营中的闹事者已被镇压,斩首者二十六人,另外有六十七人被缚!”

“不服军令,聚众喧哗啸营!全部都砍了,把脑袋挂到城头上示众!”李岘面无表情地吩咐道,“另外,王荀暂时接管咸阳厢军!”他现在是代理熙河路经略招抚使,有任命各营都头的权力,让王荀做咸阳县尉做不到,但暂时接管厢军却是在战时拥有的权力。

不过,他就是手伸的长了些,都到了京兆府而已。

问题是现在整个北方都应该算是战区,他实行军法并无不可。

这下永兴军各州县的文官们算是被震服了,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来触李岘的霉头,否则先被砍了脑袋能不能伸冤到时都还两说着,至于弹劾李岘,那也是等到战后的事。现在各地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就是各地的主官尽可能地避免与李岘见面,基本上都是派些属官出面办理提供补给事宜。

李岘也是乐得清净,也并不主动去招惹他们,双方现在反而都相安无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