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青禅结丹一
三年的时间等待,青禅也走到了结丹的最后关头,她是天灵根修士,天生经脉俱通,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外物。
况且青禅修炼紫气法术一百三十七年,虽然暂时没有炼成紫气玄罡,不能依靠先天紫气结成金丹,可是她的法力、神识都早已经让她能炼成金丹,修为更上一层楼。
修士在筑基的时候打开的是上丹田,开辟紫府时要打开上丹田,到了结丹的时候,也要打开下丹田。
中丹田练气、上丹田炼神,下丹田炼精。人体生命的精气神三宝,是元气培养的根基,精气神三宝合一,就能炼成金丹化出神魂,神魂经过天雷洗炼,度过雷火劫,就能与金丹融合化成元婴。
元婴度过三劫,化成元神之后就能摆脱躯壳炉鼎的限制,成为一种更高阶的生命。
青禅是天灵根修士,在元婴期以前根本没有太大的瓶颈,对旁人千难万难、开启下丹田这一步,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几乎一瞬间,她就成功破开了下丹田,将体内的法力融会贯通,形成了大周天。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更能滋养肉身。相比紫府期修士,金丹修士不仅法力强大,肉身中的元气也更多,身体强度也远甚。
随着大周天打通,一股股灵气开始进入青禅体内,点点的灵光开始形成,这些星星点点的灵光忽明忽暗,蕴含着精纯的天地灵气,纷纷融入青禅肉身。
这已经不是张志玄第一次亲眼目睹修士结丹,在九十多年前的中玄山,几人就见过这一幕。
不过当年他们修为还低,只能远远的站在外围,一脸羡慕的看着陆老祖,如今却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青禅结丹的地下洞府,灵气比中玄山强出不少,并不需要炼化灵石补充灵气。
点点的灵光无边无际,很快就形成了一道灵气漩涡,将方圆几百里的灵气吸收一空。
这样大的动静,根本瞒不过别人,即使修士在几千里之外,也能看的一清二楚。如果善于望气的修士,即使在万里外,也能很容易的发现这种大动静,猜到这一幕。
岛上灵气瞬间就朝着青禅结丹的地方流动,这种动静自然瞒不过岛内之人,尤其是修为有些根基的几位筑基期修士,更是第一时间察觉到异常。他们相互传信,很快就来到了中央山脉的顶峰。就连三位受伤闭关的筑基,也选择了马上出关,脸色万分沉重的看着这一幕。
就在灵气漩涡出现的刹那,一位发须皆白的老年修士打破了平静道:“你们怎么看?”
老年修士的修为已经不错,是岛上七位筑基修士中修为最高之人,修为已经筑基九层。他虽然看上去年老,战力却不弱于张思泓,经验老辣还要胜过几分。在年前的大战中,张志玄亲眼看到他大展神威,在山顶干净利落的斩杀了一位筑基八层高手。
“看动静应该有前辈在岛上突破境界,看灵气漩涡的大小,应该在突破金丹境。”说话之人是个中年美妇,此人修为在七个筑基中排行第二,也是一位筑基后期修士,不过中年美妇仿佛伤势不轻,说话之间还带着一丝丝轻声咳嗽。
“我们这座小岛虽然比荒岛好一些,却没有高阶灵脉,怎么可能有前辈来突破金丹?”
老年筑基没有说话,神色微微一变,仿佛回忆起了一丝久远的记忆,喃喃自语的说道:“看来传说果然没有错,我们大方岛上确实有前辈高人。
当年我们的祖先在逃难的时候,遇到了可怕的凶兽,要不是一位紫衣女仙搭救,只怕早已经丧命大海中。此后在这位紫衣女仙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大方岛繁衍生息,就连我们所传的功法,也是这位前辈的传承。
在我们最早六个修仙家族祠堂中,还一直挂有这位前辈的画像,她就是我们六家最早的祖师,这一点何道友、于道友都能够证明。”
“是啊,我们在大方岛定居三百多年,这位当年关照我们先祖的前辈一直没有出现。我本以为这位前辈是顺手帮了祖上一把,仅仅是出于善心留下了功法传承,没想到我们大方岛内竟然还有隐情。
灵气漩涡进入地下,只怕地下必定建造了洞府,看样子洞府中的灵气也非比寻常,远胜于我们赤阳峰,也不知道这位突破的前辈有没有人护法,能不能成功?”
何姓修士看上去比较年轻,修为也仅有筑基三层,他眯了眯眼睛,脸色微微一变道。
白须老者道:“怎么,你想打这位前辈的注意?
我劝你不要这样做,且不说突破的前辈与我们的祖师一定有密切的关系,勉强算得上自己人。
况且人家既然敢于在这里突破境界,必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必定有护法之人。就算无人护法,也有厉害的禁制保护,我们在大方岛定居三百多年,都没有察觉到地下有洞府隐藏,由此可知这座洞府的禁制必然十分高明。靠我们这几个三瓜俩枣,除了白白送几条人命,根本闯不到洞府中。”
白须老者名叫贾孟真,不仅修为最高,在大方岛上也最有威信。他虽然法力最强,却从不让自己的族人欺压他人,大方岛之所以能发展的越来越兴盛,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万众一心,实际上与此人有很大的关系。
他这样一说,剩下的筑基也赞同他的分析,马上压下了自己的小心思,不敢再有异动,轻易打搅突破境界的高手。
“如果这位前辈结丹成功了,我们怎么办?”中年美妇问道。
贾孟真想了想道:“我们可以试着接触一下这位隐居在地下的前辈,看看人家愿不愿意庇护我们。没有高阶修士保护,我们终究是无根的浮萍。如果这位前辈愿意支持我们,就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大方岛能发展壮大也许就在我们这一两代人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