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奶爸大文豪阅读> 第三八二章 概念惊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八二章 概念惊奇

张重他们到的时候,庄语他们几个都已经在包厢里面了。

包厢里面云雾缭绕,一股子烟味。

张重有些惊讶,因为之前跟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庄语他们就没有抽过烟,让张重有种错觉,他们都是不抽烟的。

坐下之后,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又把陈青介绍了一遍,众人就落座了。

看到桌上只有余冬雨面前有包烟,张重也大概了解了,估计今天大家都抽烟也是这家伙带的。

他这才想起来,余冬雨这杆老烟枪是出了名的。

以前他还看过一篇文章,余冬雨写《竹蜻蜓》的时候,短短五万字的小说,写作时间有一个月,余冬雨硬生生抽了一百三十多包烟,平均每天四包多。

据说学》的主编李楠去看他的时候,在他的书房待了两分钟就待不下去了,差点没被熏死。

后来有人戏称,《竹蜻蜓》这本书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一支一支烟草熏出来的。

不过《竹蜻蜓》这本书也挺争气,连续拿了好几个传统文学奖,也是余冬雨当时跳出通俗文学最好的作品。

张重刚一坐下,余冬雨就要散烟,张重却连连摆手,“我不抽烟的。”

余冬雨没说什么,又把烟往陈青那边递。

陈青平时也不抽烟,不过余冬雨给他递烟,他就没有拒绝,接了过来,想着就算不抽接过来也算是一种礼貌。

但是余冬雨递过烟之后,打火机就点着了,要给陈青点烟。

好吧,大佬给点烟,这烟不抽也不行了,陈青就顺势抽上了。

这下,整个包厢,也就张重一个人不抽烟了。

陈青抽上了烟,余冬雨很满意,靠着椅子说道,“张重,吸二手烟可不好,危害更大。”

张重笑道,“这可是悖论啊,毕竟你们也跟我一样吸了二手烟。”

“这倒也是。”王忆抖了抖烟灰,说道。

刘源笑道,“主要看心情,毕竟主动抽烟的人别的不说,至少身心是愉悦的,不像被动抽烟身体会抵触。”

张重不想跟他们纠结抽烟的问题,冲着王克望说道,“老爷子最近身体如何?”

“老爷子身体不错,不过毕竟是冬天,天天在屋子里面待着,人有些闷,我昨天去看他,他还提到了你,说是你最近的那本《淳于棼奇遇记》很好,他很喜欢。”

“老爷子喜欢,是我莫大的荣幸。”

说到作品,余冬雨也凑过头来,“我倒是对你的新书《最后一个海星人》很感兴趣,里面的社会工程学非常有意思。”

坐在张重旁边的陈青皱了皱眉头,社会工程学?

《最后一个海星人》他当然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遍,但是他可不记得书里面有提到什么社会工程学这种东西,余冬雨是不是弄错了?

“算是一种畅想吧,毕竟人类还没有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张重笑道。

陈青惊讶地看着张重,怎么听老板这话,余冬雨没有说错?他的书里面还真有社会工程学这种东西?可是陈青真的不知道,还有这社会工程学到底是什么?

在座的其他几个人倒没有陈青这样疑惑,因为他们对《最后一个海星人》并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这书里面到底有没有提到社会工程学。

余冬雨说道,“七十年前,波普尔写过一本书,叫做《历史主义贫困论》,里面提到了社会工程学这个词,却没想到在你小说里面被一群外星人给实现了。”

提到了《历史主义贫困论》,王忆他们几个也就有了插入话题的机会。

“听余冬雨这么一说,我确实想起了波普尔的社会零碎工程学。张重的新书《最后一个海星人》我囫囵地看过一遍,现在想来,确实有这么一个意思,似乎故事是对一个古老命题的思考,社会学的应用多大程度能改造社会。”刘源说道。

余冬雨点头道,“嗯,其实有很多科幻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视为对一系列母题的思考和解惑。比如《左手指尖》试图解答‘性别观念的来源是什么’,《未来人》以及张重的《我,机器人》试图解答‘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等。”

听到他们说了一大串,陈青了解了余冬雨说的社会工程学跟小说的关系,但是他对所谓的母题却有些不太理解,母题跟一般的问题有什么区别么?任何小说不都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么?

想着不懂就问,陈青小声问张重,“母题是什么?”

刘源耳朵尖,听到了陈青的问话,张重还没回答,他就开口了,“就是基本问题,也没什么特别的定义,要想区分也容易,只要想想平时我们比较忽略的事情就行了。”

张重笑了笑说道,“嗯,刘先生说的没错。我记得《庄子》里面有一则寓言,大概可以很好地让人了解母题。有一只青蛙问百足虫,你走路时先抬哪只脚,百足虫听到之后,立马停下来,告诉青蛙,当你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不会走路了。”

王忆接着说道,“张重旁征博引,令人佩服,这个例子举得确实好。这也正好阐释了母题的魅力,往往当我们对一些基本事实提出问题时,提问的对象在刹那间也彻底陌生起来。”

陈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懂了,谢谢。”

刘源摆了摆手,“不用拘谨,大家敞开胸怀聊天,为的就是这个。”

余冬雨看了陈青一眼,继续说道,“科幻故事尝试对母题进行解答、甚至创造假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跟科学研究相似。因为科学假说也需要想象力,甚至可以取材于梦境。这些,都是为了制造概念惊奇。”

概念惊奇,余冬雨又抛出来一个词语,别说陈青了,就连庄语他们都没听过。

余冬雨大概也知道他们没怎么听过,就解释道,“英国《卫报》曾经用‘高概念’和‘惊奇’评论姜德的《你的一生》,后来就有人提出了‘概念惊奇’这个说法。”

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