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和吉鲁是喝完茶才从张重房间离开的。
临走的时候,阿德里安还笑着说道,“我之前也喝过一次你们华夏的茶,不过这一次在你这边喝的要比之前喝的要更加清香一些,味道也清淡一点。”
张重笑了笑,“阿德里安先生、吉鲁先生,祝你们两个今晚有个好梦。”
“你也一样pz先生。”
看着阿德里安和吉鲁离去的背影,张重笑着摇了摇头,恐怕阿德里安今晚很难会有一个好梦了。
今天用的泡茶的茶杯不小,张重给他们泡了不少茶。
阿德里安对华夏文化比较了解,华夏茶叶他应该并不陌生,所以茶水并没有喝完还留了一半。
但是阿德里安却把一大杯茶都给喝完了。
这么一大杯茶下肚,阿德里安今晚也就别想睡觉了。
等到他们走后,张重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面,思考着第四大学和时中学院战略合作的事情。
暂时看来,两校合作,时中学院能得到是一些名望。
交换生什么的张重不太看重,他比较看重的是假如两校达成合作,校长恩波利会跟阿德里安一起到时学交流。
特别是阿德里安。
这么一位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能给时中学院的学生们讲讲话,对学生们当然是大好事一件。
张重一直主张博采众家之长,在背靠华夏悠久的文化大幕下面,博览其他文化,去其槽粕,采其精华。
咚咚咚。
正在张重思考两校合作的事情时,门口响起敲门的声音。
张重带着疑惑的表情走到门口,透过猫眼看到外面站着的李何斌。
“李主席,你怎么来了。”张重有些意外地说道。
李何斌笑着说道,“不是说过么,叫我李团长或者直接叫我李何斌都行。”
张重笑了笑把李何斌请到了房间里面。
看到茶几上还有每收拾的茶杯,李何斌挑着眉毛说道,“刚才来客人了?”
张重点了点头,“刚才阿德里安来坐了一会儿,刚走没多久,你来敲门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他们又回来了。你坐吧,我去给你泡杯茶。”
李何斌连连摆手,“这么大晚上的喝什么茶,我给你带了点好东西。”
好东西?
张重面露疑惑。
只见李何斌从随身带着的小布袋里面掏出一瓶红酒来,还有两个塑料袋,看样子里面应该装着熟食。
刚才开门的时候张重就注意到李何斌手里提着的布袋,但是张重没想到的是这个布袋里面竟然装着红酒。
他跟李何斌接触不多,对李何斌也不是很了解。
难道李何斌是个老酒司?
“转了一圈没找到白酒,也没什么买吃的店铺,就去超市买了瓶红酒和一点卤牛肉,咱们凑合一下。”李何斌说道。
喝点红酒张重倒是无所谓,而且喝点红酒晚上也不至于睡不着。
他笑着说道,“房间里面也没有杯子,只能用普通的玻璃杯喝了。”
“没那么多讲究,就用茶杯挺好的,最好能弄两个盘子,我装一下牛肉干。”
盘子是没有的,张重也没有去麻烦酒店的服务员,两个人就直接拆开袋子拿着塑料叉子凑合着吃了。
端着酒杯,张重笑问道,“李团长平时在家的时候也喜欢喝一口?”
“我在家从来不喝。我这个人喝酒从来不搞对影成三人那一套,要喝至少也得有个酒友推杯换盏才能痛快。”李何斌说道。
张重点头道,“李团长也是性情中人,这次咱们到法国来也全靠你安排。”
“咱们就不要说这些虚话了,我知道我这次来可能会让你们各位感到有些麻烦,毕竟我身份不同,会让你们有所顾虑。我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依旧还是要来,是因为我也知道,咱们这些文化部门需要多一些这样实实在在的文学交流。我不管是以学习的态度还是其他什么态度站在旁边,也能受益很多。”李何斌说道。
“李团长你过虑了,这次团里面的成员都不是什么瞻前顾后的人,他们对你绝对不会有太过其他想法。”
李何斌摇头笑道,“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来当团长。来吧,不说这个事情了,咱们来喝一个,现在咱们团也算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后面的时间里面我们把这次的文学交流走得漂漂亮亮的。”
“这一点李团长你放心,我们既然过来了,肯定是希望不虚此行的。”
两人碰了个被,李何斌又不经意地提到,“刚才阿德里安先生过来是有什么要事么,需不需要我做配合?”
张重知道李何斌心里面还是没有把阿德里安过来的事情放下,就笑着说道,“他过来找我其实不是为了团里面的事情,李团长你也知道,我是时中学院的校长,阿德里安过来是跟我商谈他们第四大学和时中学院合作的事情,他们希望我们时中学院能够为第四大学提供几个交换生名额。”
李何斌眉毛一挑,“这是好事情啊,张团长你同意了么?”
“同意了,回头还要跟恩波利校长正式商谈这个事情,具体情况要到那时候才能定下来。等到我这边定下来之后,我跟李团长汇报一下工作。”
“说笑了说笑了,哪要跟我汇报什么工作。不过贵校跟第四大学合作的事情,我倒是挺感兴趣的。时中学院现在在国内可是声名鹊起,特别是这段时间高考刚结束,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到时中学院。我也不是教育部那边的,对个高校的招生也不了解,听说时中学院现在分数线奇高,快要赶上燕京大学了。”李何斌说道。
“没有,离燕京大学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因为我们学校招生少,所以占了一些便宜,分数线自然也就相对高一些。等到学校后面扩招之后,录取人数多了之后,分数线肯定也会跟着降下来的。”张重说道。
“我看只会越来越高,特别是这次跟第四大学达成合作之后,学生们肯定趋之若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