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华娱之从流量到巨星阅读> 第三百九十九章 评委的工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九章 评委的工作

华国时间14号上午,国内第一时间报道了红毯盛况。男明星不说了,路泽无论是关注度还是造型出彩程度都是一骑绝尘,一如既往的优秀。

并且毫不意外的出现在了各大国内外杂志的封面。

其余的男星没有很大的看点。

至于女明星...

不说搏出位的,今年如果说本身情况最好的,是范彬彬的RalphandRusso定制礼服,她和这个品牌合作过很多次。所以今年的合作也不算意外,稍后她还会身穿这个品牌的高级定制礼服出席萧邦戛纳TrophéeChopard晚宴。

这次品牌方为她准备的是特别定制版,白底绿花露肩长裙,飘逸灵动中带着几分大气。

而靠人撑起衣服的,

是热吧的Givenchy礼服。

全身镂空的裙子并不算出彩,当然热吧也不可能穿这么开放,于是内搭的是象牙白配金色花纹内搭,再加上黑色长靴。说实话,也就是一套中规中矩的搭配。

但...

首先选择和搭配上总比通常其他几位选择了Givenchy的好,那几位简直像野人。观众可不管几年的流行趋势,就是不好看。

而加分的是,热吧这一套腿真的非常修长,整个人在现场显得气质非常出群。

别的不用赘述,已经描述过亮点还是:

配饰。

大设计师路泽外搭的时候很心机地配搭了小马哥出的一款MarcJacobs的长方形黑曜石铂金耳坠,配合宝格丽的经典灵蛇造型胸花以及宝格丽玫瑰金钻石宝格丽项链。

整套造型于是在轻巧灵动之余,贵气暗涌,这一条价值高达6位数的项链当然是来自全球代言人的特权...但路泽实在是忍不了这一季Givenchy的设计。

...

视线回到戛纳。

14号早晨。

卢米埃尔大厅门口已经大排长龙,8点半开幕的电影非竞赛展映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据说6点半就有人排队。

关键是今天这部电影就全球上映了,也不知道排个什么劲。而且影院放映的还是2D版本,对于前方有人因此发生冲突还堵塞了行车道路,他表示???

何必呢?

再一打听,据说是几个粉色证件记者混进了粉色加点记者的队伍,先行进场了,这就让剩余的人愤怒了。

因此起了一些肢体冲突。

好吧好吧,大概是大早上排队火起。

路泽如果露面,只会引起更大的骚动,于是安静地等了官方慢慢来疏散。

戛纳电影节其实管理还算不错了,毕竟运行那么大一个电影节,但偶尔也会出这一些小问题。

...

顺带提一句,戛纳是一个有着严格又复杂等级机制的电影节。

所以对新人很不友好。

在国内,国人其实很烦排资历这一个东西,但如果自己到了那个地位,也希望坚持这个传统。因此手里更有权力的人往往赞成这个道理,同样这个东西在戛纳电影节也适用。

关于戛纳电影节评委、导演们的“派系”、“等级”之分并不是新闻,其实这里看到的这些记者也是有等级的,分为了七等——戛纳电影节的记者证件是按等级和作用分为白色、带黄点的粉色、粉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绿色这七种。

第一个等级白证,持有这个证件你基本上能在最高的等级进入各种电影发布和放映大厅,而且在各种电影之外的聚会晚宴中也是优先级别的——是的,戛纳管理就是这么全面。

然后第二等带黄点的粉色证件,仅次于白证,而纯粉色证件又次于带黄点的粉色证件,这是这次冲突的主角。

接下来是蓝证,持有人一般是首次参加电影节或者受众太少的媒体记者,再有就是黄证。

排最后的还有橙色和绿色证件,连电影都看不了。

...

如此前提下,你就知道这些事情有多被诟病了。这几年,戛纳常被批评过于依赖大师,不肯承担选新人新片的风险。

好啊,那就试试改变:

这一现象似乎在今年得到了改善——今年电影节向更多“新人”敞开了大门。19位入选主竞赛单元的导演中,首次入选的导演多达9个。

结果呢...

路泽是知道后来的发展的。

新导演们确实表现不佳,路泽也知道越到后期,“一种关注”单元的导演们就越会受到更多关注。

但现在也不弱。

路泽提前到达霓虹导演河濑直美的《澄沙之味》的德彪西大厅时候,大厅里正在放着别的电影,门口聚集的并不少。

路泽于是和门口影迷合影,并在一群人激动到惊叫失控之前进入了大厅。

...

这位霓虹的导演算是戛纳的嫡系。

97年就凭借执导个人第一部35毫米的剧情片《萌动的朱雀》获得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新人导演奖

今年来,也就是年她执导爱情片《朱花之月》以及剧情片《第二扇窗》,获得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这次也是一样的风格,霓虹自然主义电影。

...

评委就是这样,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得看。

路泽专业性较其他人稍弱,所以他选择了大厅观看,以便观察周围的人的反应,希望能给出一些观众的看法。

至于他嘛...

《澄沙之味》的逻辑性还是不错的,改编自明川哲也所著同名小说,以一家铜锣烧店为舞台,讲述了曾身患汉森病的老人德江与周围人展开的温情交流故事。

这部电影把霓虹的社会问题和自然主义相结合起来,但结合的并不是那么的好。

有些地方很刻意,也有的很空洞,路泽看周围有人泪流满面,但也有人在他身边小声骂——应该是骂人吧?他来法国这么多次,其实也有听过不少脏话。

意见两极化。

这位《综艺》的主编最后总结说“铜锣烧看起来很美味,但诗意根本无法消化,差点被最后一段大量的樱花镜头给溺死”,但也有一些记者夸赞“看了感觉很想去霓虹。”

嗯,难以决断。

不过这时候还是以自己的意见为侧重,其他的意见大致考虑一下吧,反正最后都是电影节主席做决断。于是他拿起了笔,乘热开始跟着关键词写起了影评。

...

下午路泽去了《楼下》的现场。

这个导演曾是贝拉塔尔的助理,然后果然不出所料的是部大闷片。周围很多人都睡了,路泽作为评委不得不打起精神来看完,并且时不时用笔记本盲写下一些关键词。

出门的时候,又引起一阵轰动。

一个当红明星如此经常地出现在观影现场,虽然造成了一些骚乱,但官方喜闻乐见。

他们想要请路泽来当评委就是为了引起更多关注,而路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远超希望。

那就够了。

:。: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