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偏院,刚才还严肃着脸的大明朝谈判团队神情都变得轻松。
剑拔弩张,喷口水,那是谈判的需要。焦芳做过亲民官,对下马威、杀威棒这些手段,熟门熟路。
而王华作为翰林学士参与,主要是因为老王熟悉典籍、旧事啊!张昭需要状元来撑门面。明朝这帮状元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那都是基础操作。
其实,这事最好的人选是梁储。只是梁学士觉得张昭搞互市贸易是非正常路线,担任使者出使鞑靼已经尽到职责,不愿意参与后面的谈判。
梁学士做官、做人向来都能如履平地。和他这方面的做事原则无不相关。
张昭只好把王华喊来。同时,也是让太子朱厚照能够随时了解到谈判的详情。
鸿胪寺卿柳渊全程够没怎么开口。对方都是用的汉话,他准备的翻译都用不上。
他心里清楚现在众人轻松的原因。别管最后谈的如何,有当朝第一红人张昭负责,他们这些人的官帽子绝对是安全的。
焦芳作为“地主”,邀请张昭等人到他的公房里稍坐、喝茶。张昭和焦芳关系不错。他前段时间还借助焦芳的职权,把教坊司的分舵开到美食镇中。
待小吏把茶水送上来,焦芳笑着道:“今日这鞑子的官话说的还不错。他不会真以为朝廷急着和他们互市吧?”
他是干吏。对互市里面的门道清楚的很。历年来互市,都是北虏来求大明开市。
产自中原的日需品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譬如:铁锅、布匹、茶叶、酒、糖等等。草原上物资很匮乏的。鞑靼人真要不想互市,梁储去一趟鞑靼就能把人忽悠来?
张昭一身绯袍官服,那张年轻的脸让周围一帮官僚们看惯中老年绯袍大员颇为不适应,坐在临窗的木椅中,拿起茶碗喝茶,笑道:“官话说的好,减轻柳寺卿他们的负担啊。今天第一天,双方先相互摸底。以我的看法,接下来的商税谈判是重点。”
王华和柳渊两人点头。
历年来互市就是双方相互交易。以物易物,或者金银交易。真正得利的是参与交易的大商人。而大商人背后都是国朝的缙绅。朝廷没有收入。
而这一次,张昭不仅要对国朝的商人征税,还要对来交易的鞑靼人征税。税率为十五税一(约为7%)。税务司都设立了。然而,鞑靼人不会轻易同意。
焦芳捻须道:“在何处互市,他们会争一争。这问题不大。倒是修建互市用的城池支出,这也会是谈判的重点。”
“慢慢谈,不着急。”张昭心态很好。
挖坑埋人啊,总得有点耐心。
明朝当前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率新军营横扫草原,灭掉鞑靼。所以方才有现在和鞑靼人互市。
其目的,是为保持韦州大捷后对鞑靼人战略僵持阶段的优势。互市的好处,张昭之前在武英殿中和重臣们都介绍过。其一:贸易顺差、商税。其二,增强鞑靼人中对抗小王子的部落的实力。
对于增强明朝国力这个目标而言,贸易顺差、商税这都是有益的补充,属于外因。内因部分就是张昭现在正在做的:释放人口,搞制造业。
具体来说,就是纺织产业、钢铁产业、基础设施建造。
几人正闲聊着,沟通对谈判的看法,这时一名小吏飞快的跑进来,“老大人,鞑靼使臣出事了。”
…
…
张昭、焦芳、王华、柳渊几人在焦芳的侍郎公房中闲聊时,鞑靼的使者团一共四人也离开礼部。
小王子的长子,带队来谈判的图鲁一直臭着脸。今天的谈判实在让他不爽到极点,那些明人欺人太甚!还妄图册封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也不想想他们的前朝是怎么灭亡的!
图鲁的汉话说的并不标准。他并没记住“南宋”这个朝代的名字。话说,南宋当年的国号也是“宋”。
博尔哈穿着蓝色的鞑靼贵族布袍,跟在自家王子身边,劝慰道:“济农,不必为今日的谈判烦恼。谈判和做生意是一样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明人话说的再难听,这生意还是要做的。我们不让步即可。”
跟在图鲁身边的另一名察哈尔贵族讥讽道:“博尔哈,你不要脸皮,还劝济农不要脸皮吗?今日明人欺辱我们的事迹传回草原,我们如何向大汗交代?”
他名叫合丹,是察哈尔部里的一个千户。
博尔哈只是永谢布万户下的一个小部落的头人,这一年来因推崇明军的新军卫火器战法而得到大汗的赏识。他们这些大汗的本部察哈尔的贵族们早就看他不顺眼。
博尔哈低下头。他作为一个小部落的头人,在草原上艰难求存。整个部族的军事力量不过一千骑。得到大汗的赏识,划分到一片肥美的牧场,得以休养生息。
他在察哈尔部的贵人们面前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底气。
图鲁摆摆手,“走吧。”是非好歹他还是分的出来的。临行前,父汗交代他的任务,并非来明廷谈判。而是要一窥明廷的虚实。而真正负责谈判的就是博尔哈。
鞑靼使团的四人走出礼部。此刻约是上午九点半许。等在外面的侍从纷纷围过来。
图鲁等人翻身上马,纵马而行,“驾!”
图鲁毕竟是年轻人。他知道好歹,但是心里的火气还是压不住的。因而马速很快。而且,他有意用这样跋扈的行为试探明廷的反应。
礼部所在的位置正是棋盘街后的江米巷。出礼部就是京师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棋盘街。此时虽然是盛夏的上午,但棋盘街上依旧有一些行人。
图鲁自持马术,并没有减速。他身后的鞑靼众人当然是紧紧的跟着他。十几匹马略微提速,那声势就相当的惊人。行人纷纷躲避,棋盘街上在瞬间一片狼藉。
就在这时,一名货郎挑着担子躲避不及,被图鲁的一名侍卫骑着马撞翻在街边。
“死人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