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宋在关内各州部署了三万大军,两万军返回灵州,郭宋则率领两万军队返回河东,按照惯例,战俘中挑选两万士兵编为新军,送去河东集训,其余战俘送去矿山采矿三年后释放回家。
随着控制地域扩大,河西军的总兵力已超过二十万人,分布着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关内以及河东等地,此时再称为河西军已经不太适合,由于郭宋被封为晋王,统治中心已迁到河东太原,军队已正式改名为大唐晋军,只是大家习惯上仍然叫做河西军。
十月底,郭宋返回了太原府,这时,张掖官衙和众臣都已陆陆续续迁来太原,凉州刺史由郭宋的前幕僚张谦逸出任,同时兼任河西节度府长史。
这天上午,郭宋正在和潘辽等人商议设立粮仓事宜,设立大粮仓是历朝历代普遍采用办法,隶属于朝廷,使各地产粮地的粮食能够就近入库,像广通仓、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等,便是天下著名的四大粮仓,另外还不少规模稍小的粮仓,长安的太仓、陈留仓、江都仓、晋阳仓等等。
太原的晋阳仓便是一个有名的大粮仓,李唐王朝兴起之初,就是得益于晋阳仓的粮草物资。
晋阳仓修建在汾水河畔,是一组仓库群,由数百座大仓库组成,四周有城墙,其实就是一座仓城,最初修建于南北朝时代,多次被焚毁,又多次重建,元氏王朝便在晋阳仓内囤积了近百万石粮食和数十担草料。
潘辽将一幅仓库图纸挂在木架上,对郭宋和众官员道:“仓部司的官员实地测量过,晋阳仓能容纳粮食三百万石,草料两百万担,还有其他物资都能存放,我们再考虑扩建,使物资储存能力翻一倍,目前晋阳仓内的小麦有八十万石,草料四十万担,我们考虑准备把张掖仓城和姑藏粮草的粮草物资都搬运过来,那边粮食储量有一百五十万石。”
“把粮草物资搬运过来,有什么困难吗?”郭宋问道。
把河西的粮草物资搬运过来,这是郭宋最关心的问题,战争对粮草物资消耗巨大,没有充足的物资储备,他就无法和中原以及河北各大藩镇较量,今天召集众人商议仓储,其实最终也是为了搬运物资。
潘辽苦笑一声道:“最大的困难还是运输能力不足,五百多艘船走一趟至少耗时两个月,一次能运送三十万石,一年顶多走五趟,不光要运送粮食、还有草料、羊群以及其他物资,至少要两三年才能运完,如果我们有两千艘船,一年就基本上能运完了。”
郭宋点点头,“船只我再想想办法,造船肯定赶不上,只能想办法去买,大家还有其他好的想法吗?”
曹万年举手道:“卑职有几个细节方面的想法,值得商榷。”
“你说,什么方面的细节。”
“首先是羊群,刚才潘长史提到了羊群,我觉得羊群最好不要长途运输,可以在丰州和榆林各建一座中转牧场,用圈养的办法,运输的时候从榆林上船,两天就运送到岚州合河县,在那里上岸,那边地势平坦,草场有十几万亩,还有析州牧场,甚至还有云州大牧场,都能容纳百万只羊,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曹万年的想法不错,大家都纷纷赞成,郭宋点点头笑道:“这是建立内陆牧场,是大战略,可不是细节问题,你说说细节!”
曹万年沉吟片刻道:“卑职几个月前曾去过黄河壶口,考察那里的旱地行船,可以说,壶口断崖是黄河水运最大的阻碍,但也没有办法,旱地行船这个办法可取,只是耗费人力太大,其中主要集中在搬运货物和运送货船这个环节上。”
郭宋借口问道:“你说的是把物资先从船上搬下来,然后运输两里,再搬上船这个环节?”
“正是这个环节,我看见船只用健牛拉拽,倒不是很费人力,主要搬运这个环节,搬和运,运是用牛车或者骡车,搬就完全是靠人力从船上背下背上,数千人在劳作,耗时很长,卑职考虑,如果有一种大型器械,将物资迅速从船上卸到岸上,那就能大大减轻人力,而且卸货和上货速度加快。”
郭宋点点头,曹万年其实说的是吊车,虽然唐朝没有吊车,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一定有别的办法实现。
曹万年继续道:“卑职和几个老搬工聊天,他们倒是有不少想法,其中有几种卑职感觉比较靠谱,一种是利用滑板,滑板一头挂上船舷,把粮袋放在滑板上,粮袋就顺着滑板滑下去,直接滑进下方的牛车内,这种办法已经在使用了,不过只能卸货,不能上货。
还有一种办法是利用水力驱动,建立一个风车一样的大转盘,它永远是转动的,利用转动时的高低落差,把货物在船只和牛车之间搬运,不过这个办法容易失去平衡,要么一头太重拉不起来,要么另一头太重,到高处后直接砸下去,很难解决这个平衡问题。”
郭宋眼睛一亮,笑道:“根本的解决办法其实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利用水力,但方向没有找对,比如说利用水力推动磨盘磨面,利用水力榨油等等。
水力就像一个大力士,它不会疲惫,应该想办法让它把货物背上船去,具体怎么做我一时想不到,但可以组织工匠去琢磨,只要能把旱地行船的效力提高,我们就能利用黄河和汾河,把各地的粮草物资源源不断运送来太原,至于船只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
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走到郭宋身边,低声对他说了两句,郭宋冷笑道:“朱泚的动作还真快,立刻派使者过来了,潘长史,你先接待他们,探探他们的意图,明天我再和他们谈一谈。”
“卑职遵令!”潘辽行一礼,匆匆走了。
众人纷纷起身,郭宋又对曹万年道:“刚才说的旱地行船办法,你交给工部司去处理,你分管肃政台,要把肃政台迅速完善起来,在河东和关内建立肃政台巡回制度,年底前我要看到效果。”
“卑职已经着手了,会加快速度。”
这时,郭宋又想起一事,叫住了士部司郎中颜硕,颜硕是颜真卿的第三子,目前掌管士部,士部相当于礼部,主管学校贡举、对外交涉、礼仪大典、寺庙道观等等,管辖的范围颇广,下设三个署,鸿胪署、仪典署和贡举署。
“请殿下吩咐!”
郭宋笑道:“我们边走边说吧!”
两人走出晋阳宫,晋阳宫两边的官署已经修建完成,分为左右两坊,占地数百亩,官衙密集,虽然不像大明宫那样气势恢宏,但房舍极多,功能齐全,可谓应有尽有,从河西过来的各个官署已经各就各位,全面运转起来。
晋阳宫内朝政区则主要是天策府、国相府、肃政台和内务司四大军政机构。
在正南面还有一座很长的建筑,叫做承事厅,是各个官衙的对外窗口,像地方官来太原府出差办事,商人们申请各种资质,都在承事厅递交文书,取回批复,颇有点像后世的政务大厅。
这样就避免了闲杂人员在官衙内乱窜。
郭宋对颜硕道:“各地不仅官吏缺乏,而且鱼龙混杂,坑民害民,选拔人才已是当务之急,我考虑明年春天在太原举行科举,当然,我们不能叫做科举,而叫科考募士,考中进士科可以授官,考中明经科则为吏,先考明经,再考进士,这件事关系重大,你们士部要立刻筹备起来。”
颜硕想了想问道:“请问殿下,这次科举是只针对我们控制的区域,还是整个天下?”
郭宋微微笑道:“我们欢迎天下才俊,至于报考资格,考过举人者皆可前来太原报考,另外,我们提供两个月的免费食宿。”
颜硕点点头,“卑职现在去找孟郊商议,尽快提供报告给使君。”
“我期待郎中的报告!”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