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奋斗在开元盛世阅读> 第581章 登闻鼓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1章 登闻鼓响!

登闻鼓响!

谢三郎猛然回身。

“殿中侍御史何在?”

当值的殿中侍御史吓了一跳,赶紧上前行礼,

“启禀中丞,属下在此。”

“今日何人值守登闻鼓?”

谢直一语出口,当值的殿中侍御史周身一震,回答问题之前,先偷眼看了一眼御史方阵最前方。

“启禀中丞,是高明高御史。”

谢直听了也是一愣,我说今天怎么没看到高明?我还以为这臭小子大朝会溜号了呢,敢情是被御史台派出去看守登闻鼓了。

同时,他也注意到当值殿中侍御史的眼神了,顺着目光一看……杨国忠,独自挺立在御史方阵的最前方,正贼眉鼠眼地往这边偷瞄呢……

这么一看,谢直顿时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他从开元二十三年调任御史台,虽然实实在在地在御史台待着,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也算是资深御史了,对御史台内部的这些弯弯绕,那都是了然于心,他杨国忠干御史才多长时间?这点小伎俩使出来,还不是被谢直一眼就识破了?

这是杨国忠给高明穿小鞋呢!

值守登门鼓这种工作,在御史台来讲,是一个特别枯燥而且特别没用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呀?

大唐子民千千万,一年到头,能有几个去敲响登闻鼓的?

说是值守,就是一个应急机制罢了,没有,肯定不行,但是说有,其实平常也没啥正事……

你跟那不搁人肯定是不成,万一要真来一个受了天大冤屈的,鼓足勇气、甚至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找天子告状,咚咚咚敲响登闻鼓,结果,没人理人家……这也不像话不是……

但是要安排御史到登闻鼓那里值守,得,一天什么都甭干了,跟金吾卫大眼瞪小眼去吧,而且驿站就是一天,一站就是一天,好像要跟鼓架子比比谁先倒下一样……那跟大傻子能有啥区别?

所以呢,这种活儿,谁也不愿意干,甚至在御史台的内容,都有人嫌狗不待见的趋势……

但是,不安排人也不行啊……

怎么办?

有招儿!

事实上,在御史台内部,只有三种情况,才会有御史“被轮值”去看守登闻鼓。

第一种情况,新人。

新晋御史进了御史台,想办案?别急,先去登闻鼓那里做几天冷板凳吧……

一来,让你知道一下,御史虽然拥有独立办案的权力,但终归是来之不易,要珍惜,二来,也是给新晋御史提个醒,办案这种事,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住孤独,没有一上来就天雷滚滚那一说,要想把案子办明白了,得沉得住气。

这是什么?

这是御史台给新晋御史的杀威棒。

第二种情况,惩罚。

御史拥有独立办案的权力,自然也要承担独立办案的后果,办成了,自然皆大欢喜,要是办不成呢?

如果出现了严重失误,那枚别的说的,贬官、流放,自有朝廷出手,不用御史台。

但是,如果失误的程度不足,仅仅是罚铜,甚至朝堂上天子、政事堂都懒得理会的那种微小失误,怎么办?

御史台,就得自己拿出态度来了。

赏功罚过是最基本的吧?

你的案子办瞎了,天子虽然没说什么,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懒得理会你,这并不代表你就没错,有错就要受罚!

如何罚?

值守登闻鼓!

正好,那地方清净,你还能利用这一段清净的时光,好好做个复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能为日后再次办案积累给经验。

以上的这两种情况,或是给新晋御史的下马威,或是给犯错御史的惩罚,这才是值守登闻鼓御史的主要人员构成。

至于高明“被轮值”去值守登闻鼓,那就是属于第三种情况了,领导看你不顺眼!

哪个领导?

杨国忠呗,还能是谁!?

王鉷升任御史大夫之后,故作大度,将御史台中的所有庶务都交给杨国忠打理,美其名曰“知杂事”,这些庶务之中,自然也包括,派谁去值守登闻鼓——谢三郎虽然以御史中丞的职位回到了长安城中,但是又要侦办长安武库大火一案,又要带着淮南军肃清长安地面,自然没时间,也犯不上跟杨国忠去争抢什么“知杂事”之类的活计。

杨国忠就借助手中的便利,直接把高明“发配”去值守登闻鼓了。

说实话,看到谢直不经意的一撇,眼神之中全是了然,杨国忠也有点心虚了。

为啥?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啊,人家谢三郎在朝堂之上的战斗力,竟然能这么强!

借着安禄山一封奏报,上怼天子,下怼群臣,中间还没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一张嘴,跟小刀子一样,上下翻飞、一顿乱捅,逼得安庆宗哑口无言,压得满朝文武一言不发,就连天子都没话说……

到了最后,还是王鉷,不得不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人家谢三郎也一点没惯着,什么御史大夫不大夫的,直接告诉他,不懂军务,你就闭嘴!真是一点脸面都没给啊……

杨国忠天宝五载接杨贵妃的裙带关系进入朝堂,算算时间,也十多年了,自问也算见识过朝堂之上的风浪,毕竟扳倒大唐首相张九龄,天子废太子等事,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不敢说见多识广吧,也不是没见识的人。

但是,杨国忠还真没见过能有人能够像谢三郎一样,不但能够压服群臣,连带李林甫和天子还能一块压制的!

早知道这样的话,咱招惹他干啥!?

不过,也正是因为谢三郎如此强横,倒是把杨国忠那蜀中混子的混不吝劲儿给激发出来了。

在谢三郎的目光中,猛然挺起胸膛,故作不屑,一言不发地看着谢直。

你能把我怎么着吧!?

你谢三郎是厉害,奉调回京,还没进长安城大门呢,就砍死砍伤我杨家好几百奴仆……

可是我杨国忠也不差啊!

我就安排你徒弟去登闻鼓那里坐冷板凳了,你能奈我何!?

且不说我这个“知杂事”的御史中丞,本来就可以随意安排,就说高明,长安武库大火一案是他办的吧?别说什么过程中有功无罪,这不是还没查清楚呢吗!?长安武库,到底是被引爆了,在没有最后的结果之前,谁知道他高明在这个案件的侦破之中,是有功,还是有过?

值守登闻鼓,坐坐冷板凳,吹吹冷风,也让他清醒清醒,好好想想去……

这安排,没错!

谢直都没搭理杨国忠色厉内荏那劲儿,你让高明去值守登闻鼓,正合我意!

“殿中侍御史听令!将当值御史,以及敲鼓鸣冤之人,一起带到金殿上来!”

“属下得令!”

殿中侍御史听了,想都没想,直接领命,转身就走,只留下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满朝文武为啥是这个反应?

因为,程序,不对啊……

按照道理说,朝廷设立登闻鼓,就是为了给天下所有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哪怕是最后的一个机会,也是希望所在,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全天下的百姓说明白一件事儿——天子心里,有你们!

实打实地说,登闻鼓设立之初,可能真的是为了百姓鸣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得作秀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敲响登闻鼓也是有要求的。

第一个,你得是平民。

注意哈,这可不是后世,后世随便扒拉一个脑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其中还包括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各种人身权利……这时候是大唐,人家可不认这个。

平民身份,不是说的是老百姓,而是说的一个阶层,最起码什么部曲、奴仆之类的,都是排除在平民这个阶层之外的,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商贾,以及各种匠户、乐户,也不再平民之列!

为啥要安排御史值守登闻鼓?

值守御史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甄别敲鼓之人的身份,啥?你是个商人!?金吾卫,过来,先打他八十棍子,然后轰出去!

第二个,想敲登闻鼓,也是要有程序的。

一个普通的平民,受了委屈,到自己所在的县去告状吧,县这一级大唐的行政单位不接你的案子,你可以到州府去上告,州府也不接,才允许你来敲登闻鼓。

啥意思?

大唐即便设立了登闻鼓,也不鼓励越级上告,只有你的委屈,州县都不敢管,才允许你来告御状!

当然除了上述摆在明面上的两点,想敲响登闻鼓告御状,在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多困难。

比如,你是扬州人,想要告御状,你得先从扬州走到长安城吧?路途遥远,历时弥久,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你没有“介绍信”!

后世拎着一张身份证,天下之大,尽可去的,但是在大唐,不成,越渡关津,你得有“过所”,也就是介绍信,上面还得写明白了,你是谁,从哪来去哪里,干什么去,要不然的话,你肯定走不出扬州范围,连淮河都过不去!

说到这里,现实问题就来了。

这个过所,恰恰是由州县的一把手来审批!

扬州县令不接你的诉状,不管什么原因,难道他就原因让你跑到长安城告御状不成?告不成,一切还都好说,要是告成了,人家扬州县令,不得跟着吃挂落啊?你治下的百姓受了冤屈,你不能为人家伸冤,连状纸都不接,逼得人家不远千里跑到长安城告御状去?最起码,“无能”两个字的评价,就能稳稳当当地扣在他的脑袋上!

那人家就是要去告御状,怎么办?

碰上那种心狠的官迷,找个由头,就把这哥们给抓了,解决不了麻烦,就解决带来麻烦的人!反正你也受了天大的冤屈,再多受点,也没啥……

碰上那种心善一点的,手段就能变得柔和一点了——不给你过所!你还想去长安告御状?闹呢!我看你怎么过淮河!?

说句闲话,为啥历朝历代的京城,都被称为“首善之地”,京城的普通老百姓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别的不说,只说他们万一受了委屈,想要发声的话,总归要比穷乡僻壤的百姓们更容易一些……

另外,大唐立国百年,只有武后当朝的时候,曾经大肆鼓励百姓进京告状,还特意甚至了东西两匮,用来收取举报信,甚至特意明旨发布,让各地州县不得阻拦百姓进京告状,不但不能阻止,还让他们善待告状之人,允许享受朝廷的邮驿系统,一路“公车入洛”。

结果,告状之人,不绝于路。

最后一问,大部分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前来告状,甚至有人拿这事当“公费旅游”,临到最后才胡编一个故事敷衍一番……

到了最后,随着武后还政李唐,这种“鼓励”也人走政息了……

闲话休提,只说这类现实性的困难,简直是多如牛毛,对于大唐的普通百姓来说,告御状,简直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然,登闻鼓摆在了皇城的门口,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政治态度而已,很少人拿他真当一回事了……

但是,越是这种摆设一样的东西,焕发出真正的威力,越是容易震撼人心。

你作秀,人家不当作秀来看,这叫虚让客碰上实诚人了,你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接待呗!

而且,还得特别严肃地接待!

既然是作秀,就要秀到底,不但要快速反应还得坚决处理,以此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要不然的话,开元二十三年,谢三郎以待考学子的身份,状告科举主考官李昂,如何会那么迅速地得出来一个结果,甚至还引发了科举主导权从吏部到礼部的让渡。

就是人家谢三郎敲响了登闻鼓,震惊了整个朝堂,甚至可以说震惊了整个天下,李老三必须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事实上,自从那以后,关于登闻鼓处理的相关规定,也被不少人翻了出来仔细研读了一番,按照规定,简单来说,登闻鼓响了,不管是谁敲响的,都是通了天的大事,不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是捅破天的大事,所以,只要登闻鼓一响,天子不管在哪里,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处理,要不然的话,真有大事,耽误了,咋办?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程序问题。

登闻鼓响了,俗称告御状,不管是谁在敲鼓,都是找天子李老三告状。

虽然按照程序来说,李老三都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接待,但是,“将敲鼓之人带上金殿”,这句话,得人家李老三说……

今天,李老三还没开口呢,谢直就越俎代庖了!

最关键的是,当值的殿中侍御史,竟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反而转身就走,直接领命而去,看那架势,就算李老三亲自下令,恐怕都不能让他这么痛快……

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

一时之间,金殿之上,竟然因为三声登闻鼓响,变得寂静起来,慢慢的,气氛变得极其古怪……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