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红楼大贵族阅读> 第656章 请立新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6章 请立新君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一行一百多人往熙园行来。

这一百多人,都是品阶较高的。

因为如果品阶太低,连进熙园的资格都没有,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忠顺王带着宗室诸人,有些雄心万丈,英气勃发的感觉。

因为这一路走来,周边全是歌颂赞美他的言辞。

“小弟在此先行恭贺九王兄了,九王兄身为太上皇唯一的皇子,这一次,太上皇定然会册立九王兄为新君……”

“九王叔德高望重,又有首辅和朝中如此之多的大臣,以及咱们宗室子弟的支持,将来登基称帝,文治武功,必定名垂青史。”

“正是正是,等会见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我们大家都会举荐九王叔登基称帝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一段时间,关于新君的人选,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呼声最高的,自然就是忠顺王和靖王。

可是大家一瞧,今儿那靖王根本都没有来,可想而知,这些大臣们支持的,肯定就是忠顺王了。

而对于宗室来说,一个还没有被他们完全接受的毛头小子,和太上皇的一代血脉,且还拉拢过他们的忠顺王相比,他们自然更愿意支持后者了。

此时他们这一百多号人,几乎占据了朝廷和宗室大半核心人物,就算是太上皇,也必须郑重以待吧?

况且,他们始终觉得太上皇更应该册立忠顺王。

哪有放着好好的儿子不立,去立一个大家都不心服口服的毛头小子?

忠顺王瞧着周围这一片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弟,心情真是相当的好。

不过随即他也瞧见后头的几位不太热情的人,于是收敛一些笑容,说道:“承蒙众位抬爱,小王先行谢过了。

不过小王才疏学浅,不敢觊觎大宝,大家还是不要折煞我了。

照小王看来,果郡王年纪虽轻,却器宇轩昂,儒雅的紧,可是咱们宗室中少见的贤王,说不定太上皇会册立果郡王即位……”

忠顺王说着,笑看着后方那比他年轻许多的果郡王。

果郡王连忙摆手:“王叔过誉了,小侄如何敢与王叔相提并论,王叔就切莫挖苦侄儿了。

今日此来,不过是替王叔做一个见证罢了。”

竞争皇位可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要是从始至终未表露还好。

一旦表明心意,要是最后没有成功,那可能就会被继位者记恨上,下场凄惨。

所以,在没有什么把握的情况,果郡王是不会表露心迹的。

“哈哈哈,你太过谦了……”

果郡王如此识相,令忠顺王很高兴,朗声一笑,也就不在意他了。

正好此时翰林学士谭瑞生拿了请求册立新君的谏书从前方走过来,让他们共同署名。

忠顺王一瞧上面只是谏言太上皇册立新君,却只字未提到他,心头有些狐疑。

谭瑞生看出来,拉着他走到一边,低语道:“老师说了,这册立新君归根到底乃是太上皇一言之事,群臣虽有谏言之权,但若是直接写在谏书上,有逼迫上意之嫌。

不过王爷还请放心,等到面见圣颜之时,群臣自会向太上皇谏言册立王爷的……”

忠顺王这才了悟,心头只觉得王维仁果然不愧是首辅,想的这么周到。

因此很高兴的就签了名字,又拿给其余宗室诸王公。

一时来到熙园之前,守门的将军见到这么多白衣大臣前来,吃了一惊,赶忙上前拦截。

“站住!”

王维仁出列,“吾乃内阁首辅,率百官有要事求见太上皇,还请将军通报让行。”

殿前司护卫将领有些迟疑,虽然朱紫大臣们有资格进熙园,但是除了太上皇、太后的寿宴之时,从来没有这么多人齐来过,这令他有些担心。

“不知首辅大人有何事求见太上皇?可否容卑职先行请示过太上皇?”

王维仁眉头一皱。

大臣面圣,都是可以先进熙园,然后再向濯尘殿通报的。

因为熙园很大,就像是皇宫一样,除了太上皇,还有太后、诸位太妃甚至一些公主、郡主住在里面。

不过他也明白将领的担忧,反正这么远的路都走了,也不在乎多等一会,便点头,让将领进去通禀。

一会之后,太上皇身边的内监出来,道:“太上皇龙体欠安,不便见外臣,请各位大人都回去。

另,太上皇还问了,今日乃是陛下的大殓礼之日,首辅及诸位大人不在大明宫为陛下送行,跑到熙园来做什么?”

后面的话,显然是责问了。

王维仁忙道:“还请公公通报,非是臣等有意怠慢,而是臣等确实有十万火急之事要面陈太上皇。

朝廷连番动乱,百废待兴,西海诸国却又再次举兵来犯,而且这一次还是各国联兵,形势十分危急。

当此之时,朝廷急需册立新君,坐镇中枢,以带领群臣共渡难关……

此诚事关重大,还请公公代为通传。”

太上皇不见,倒还在王维仁的预料之中。

他之前也来过好几次,也几乎都被拒见了。若不是回城的那一日他还看见过太上皇,只怕都要以为太上皇已经不行,而被人控制了……

那红色暗花纹袍服的大内监斜着眼睛瞧了众人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王大人的话小的会带到的,不过太上皇可是明确让诸位大人各自回去的,如今各位大人却执意不走,要是惹太上皇生怒,到时候可别怪小的没提醒诸位大人……”

说完,他也不管那些大臣们突变的面色,摆正佛尘,傲慢的走了。

“此等阉竖,实为可杀!”

王维仁身后,一人怒道。

王维仁也是暗中捏紧拳头,随即却摇摇头,制止了愤怒的文臣们。

太监和文官们素来互相瞧之不起,这也没什么,只是这个太监却也太嚣张了一点。

但是却也有那心思狡猾的心下揣测,那些太监们服侍在圣人身边,是最会察言观色的。

那大内监对他们如此态度,是否从侧面说明,太上皇真的对他们不满?

于是,一些人心下开始打退堂鼓。刚刚还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便有些散乱起来。

直到过了许久,都还没有接到太上皇的命令,很多人再也忍耐不住。

那宗室中人对太上皇是最为畏惧的,又少有文人气节。

礼貌些的,打个招呼,没礼貌的,趁着别人不注意,便溜了。

转眼间,宗室中人已经跑了一半。

忠顺王有些坐不住,来找王维仁讨主意。

王维仁面色沉俊至极。

他没有想到太上皇居然如此不顾念众大臣的情面,居然连传递第二道命令都不愿意。

瞧着已经散乱的队伍,王维仁知道,今日要是他们兴师动众而来,却灰溜溜的回去。

那么,他将再无颜面,担任这首辅一职。

于是,他厉声一喝:“自古以来,武死战,文死谏。

值此朝廷危难之际,吾愿以五尺残躯,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

从古流传下来的口号,极具号召力。

别说王维仁的门生故旧,便是其他那些人,都一下子受到煽动,纷纷跪立在熙园之前。

今日前来的这些人,本来也非都是支持忠顺王或者唯王维仁之命是从的。

他们中也有很多,是抱着“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样的正统思想,而被蛊惑而来。

他们或许不明白太上皇为何迟迟不立新君,但是他们却觉得,圣人若是不明,则需贤臣以死谏之。

国无主,犹如天无日,岂是长久之策?

再说,首辅和诸位大人们都决心以死谏君,这个时候谁要是悄悄走了,以后还在朝堂上混不混了?

因此文臣没有一个人逃走,他们全部高唱一声“请太上皇圣心明断,早立新君!”然后跟着王维仁一起,跪在熙园之外。

……

熙园内,太后的寝宫。

老太监急忙来报:“太后,不好了,王维仁带着百多位大臣,跪在熙园门口,恳求太上皇册立新君!”

太后闻言手上微微一抖,手中的银耳汤碗差点落下,旁边侍立的宫娥见状,连忙将汤碗接下去。

太后这才道:“哦,他们要拥立谁?”

“这个不知道,不过看架势,像是要拥立忠顺王爷,因为忠顺王就在其中……”

“哼,痴心妄想!”

太后一掌打在桌面上,令桌子发出厚重的悲鸣声。

“将你知道的与我细细说来。”太后吩咐,然后那老太监便将之前熙园外发生的情况,以及濯尘殿的反应,都与太后说了一遍。

太后听完,脸上的紧张之色不在,竟浮现一抹笑容。

不过随即她还是冷声道:“这个王维仁,好好的首辅不当,专管生事,竟一而再的干预我天家立储之事,实为可恨。”

老太监自然附和,帮着骂了王维仁几句,又道:“幸好太上皇明断,没有中他们的奸计。奴才瞧着,太上皇压根就不想理他们,他们那些老骨头,要跪死几个就好了……”

老太监说的无心,但是太后听了却是面色微微一变。

跪死了……

不行!

太后终于知道王维仁等人的险恶用心。

太上皇一生极为维护自己的名声,鲜有做出荼毒朝臣之事。

所谓天家无私事,更何况还是册立新君这样的天下大事?

王维仁等请求太上皇册立新君的举动,若按法礼来说,并无过错。

若是他们因为这件事而被太上皇罚跪而死,只怕太上皇百年之后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靖王现在在何处?”

“回太后,靖王尚在大明宫为大行皇帝祈福。”

太后闻言,点点头,贾宝玉能够坐得住是对的。

王维仁等的行为,若是真要说错,那就是在景泰帝的大殓礼之日擅自离开……

“你派人留意外头的举动,有事尽快来回。”

“奴才遵命……”

……

“没进去?”

大明宫,贾宝玉闻得卫立琁的回报,有些意外。

“回殿下,是的,现在王维仁等还跪在熙园之外,咱们可以放宽心了,看起来太上皇确实无意册立忠顺王……”

贾宝玉笑了笑,他自然明白这个。

若是太上皇当真有意册立忠顺王,就不会给他这么多权力,还让他节制了京畿之地的兵权。

除非,太上皇想杀他……

但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太上皇可是冒着被天下非议皇室的风险,强行把他纳回皇室的。

太上皇要是没病,应该都不会干出这样辛辛苦苦把他捧高,再把他摔死的行为。

“既然那些人中有我们的人,有什么事,等他们回来我们也就全知道了。

今日是陛下的大殓礼,就不要频繁的派人过去打探了,免得节外生枝。”

“是……”

卫立琁躬身应道。

“对了,朝廷没钱了,这件事你知道吗?”贾宝玉忽道。

卫立琁点点头,“卑职也听说了,大玄这些年四海升平,十年间,除了当年为太上皇建造熙园,再没有过巨的开销,财政一向都是较为宽裕的。

不过这一年间,倒是猛然发生了不少大事,朝廷忽然周转不过也是有的。

不过想来也无妨,再过两个月,今年的秋税就该入京了,到时候危机自解。”

只听卫立琁这一番话,就知道此人虽然之前没在朝廷做官,但是却极为关注朝政之事,否则说不出这么肯定的话来。

心中不由再次高看两分。

果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如冯、陈、卫三人都是凭借军功发的家,但是陈大良已经有了一些安于享乐之意,而冯唐则只好军事,对于政务多有不耐。

只有卫立琁,在朝廷罢用他们这些武将之后,主动转型做文官……

只有这样善于适应环境的人做事才能更让人放心,所以,他才会愈发倚重他。

不过贾宝玉却并没有赞同他的话,反而道:“秋税的话,各省通常要到冬腊月才能统计上来,而要等到税银入京,很多都要等到开春之后了。

而眼下西海之战迫在眉睫,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卫立琁想了想,觉得贾宝玉说的对,于是道:“这一段时间以来,被抄家问罪的文武勋贵近百家,那些更小的吏员及普通将士,更是数不胜数。

便是如今,也还有好些家还在封存,等待清查。

不然,卑职加派人手,尽快将财务清点出来上报国库,以供此次朝廷应对西海之战?”

一场大战虽然耗钱多,但是架不住这些日子抄的家多,只要这笔银子出炉,打一场西海之战,想必是足够了。

贾宝玉闻言没说话,只是瞧着他。

卫立琁微愣,忽然笑起来,“卑职可是糊涂了,那些文武官员数量众多,家中财物、田地又分散,清查起来十分复杂、费时,短时间内决计清点不出来的……

朝廷若是问,卑职便这样回答,殿下瞧着可行?”

贾宝玉这才笑了起来。

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