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朝庭。
西苑,又称会通苑,它是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北至邙山,南抵伊阕,周围二百余里,据记载,其内造十六院,屈曲周绕龙鳞渠。
因萧皇后喜爱牡丹的艳丽堂皇,易州专程进贡了二十箱上等的牡丹,皆便植于西苑之中。故而萧皇后常常流连于西苑,因此洛阳牡丹始名闻天下。
时正春夏之交,牡丹园中,数百株牡丹发蕊齐放,五彩缤纷,蔚为壮观,蒙蒙的细雨撒落在硕大的花瓣之上,更显的牡丹娇艳欲滴。
在牡丹园深处的一处凉亭之中,精干壮硕的杨广,此刻双眸愈发幽深,而面色苍白,其体内的真气较之当年,更显浑浊混乱。
他一身常服,眉宇间隐隐有死气缭绕,在其下手方则矗立着一位青色官袍,头戴高冠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的身材有些枯瘦,头发花白,五官与样貌都普普通通,规规矩矩下,好似后天雕琢而成,于他那原本平凡的身形中,倒是添一分神秘色彩。
在他的身上,最为吸引人注意的,则那单薄身形中透露着的无尽落寞,和带给人的一种难以忘怀的孤独之感。
除此之外,其一身气度凝然,更胜那些饱读诗书的鸿儒。
再兼杨广与他交流时所站的位置、角度以及神态、语气,更可知此人的手段之高超,能力之卓越,深得杨广看重。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此人姓裴名矩字宏大,乃是杨广最信赖的臣子之一,曾为大隋立下过赫赫功劳。
他曾参加大隋一统天下的灭陈之战,曾以三千士卒对恃岭南,击破俚帅王仲宣等……
又曾受隋帝之令,多年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乃是大隋为数不多的有能之士,也是这一次出兵高句丽的第一个提出者!
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亲征高句丽的失败,大隋朝庭之内再无敢擅言与高向丽开战之事,然杨广平定高句丽之心不死,因此在今日下令召裴矩前来商议三征之事……
按道理来讲,如今的大隋内部义军四起,各大门阀也是蠢蠢欲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这等危急关头,杨广绝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耗费国力,只为争一口气。
因此,杨广的这种想法,是许多忠心于隋朝的文臣武将所质疑和极不赞同的。
对于这些忠心于隋朝的大臣而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杨广的此举非但是大错特错,而且有可能一着不慎,便导致江山倾覆!
可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站在杨广的角度来看,他亦有着他难言的苦衷——他不得不去打这一仗!
在这个时代,整个亚洲都是以中原为核心,历代王朝都往往自称天朝上国。
何谓中原?
及中心、平原。
也就是天下的中心,最富饶的土地!
所有人的认知局限于这个时代,最多也就有着东亚这一区域的模糊形象,突厥、大隋、高句丽、东瀛、土古浑、天竺以及其他一些小国家,加起来就是整个天下。
而在这其中,大隋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占据最富饶、最广袤的土地,是整个已知的国际秩序的领袖,其地位就如同水星的灯塔国一样是世界的老大、秩序的制定者!
无论什么时候,有人就有竞争,在这个时侯,隋朝刚刚结束缠绵数百年的分裂,昔日五胡乱华之事,距今并不遥远。
对于这个龙头老大的地位和身份,此时的隋朝坐得并不安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老大的权益与尊严,确保其他人都得在他制定的国际体系下安静听话。
——有“天底下”最强大的武力支撑,必不可少!
正所谓乱世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在杨广第一次准备亲征高句丽之时的局势,就如水星上伊啦ke之类的国家不服灯塔国的管教,在暗里动些小手脚,公然质疑他的地位……
对于那个时候龙头老大之位坐的还不稳的隋朝、杨广而言,此事他是万万不能忍受,更绝不可能后退的。
特别是这小小高句丽,还对隋朝统领“天下”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无论是为了杀鸡儆猴还是稳固地位,高句丽万万不能留,即便是留,也必须先正大光明的向杨广表示臣服……
为了巩固地位,表示自己龙头老大的威严,水星上的灯塔国就将伊啦ke打服了,而距那时相隔数千年之久的杨广,同样也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高句丽打服!
即便国内局势再不稳,可为了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天朝上国的身份,甚至于整个华夏大地,杨广绝不能退!
因此在一征高句丽之时,杨广动用了史无前例的整整一百一十三万大军——这一百一十三万大军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战士,更多的还是辅助兵和平民。
之所以动用这么多的士兵,杨广的本意根本就不是灭了高句丽,而是彰显武力,让高句丽不战而降。
为此他在各大军队中都设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请降,隋军就得停止进攻!
而高句丽之中亦有能人,他们的军队恰恰利用这处破绽,在情势不利时候,多次以诈降获得喘息时机,以至于最后反杀大隋!
总体而言,杨广此次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在军事上却是错误的,因此才一把将他拖入泥潭,导致耗尽大隋国力,已至于隋朝之国。
不过,所谓欲戴王冠先承其重,坐了这个位置就必须担负这个位置的责任。
不光杨广如此,后来的李世民也是如此,他同样也是三征高句丽,也没有把它打服,然后他儿子上任后继续,终于在唐高宗手上才彻底收拾了高句丽。
原本的历史上,自隋朝之初,到唐高宗之时,近百年时间,华夏以灭亡了一个王朝的代价才解决这问题,
彻底确立了自己在这“天底下所有土地之中”天朝上国、龙头老大的地位,为未来的天朝上国之身份以及“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外部基础!
若仅仅站在华夏内部来看,杨广两败之后,朝纲不稳,居然还丧心病狂的去攻打高句丽,这绝对是发了疯,脑子出了问题!
但站在世界的角度上来看,他以耗尽一个王朝气数的代价,却是真正的遏制了一个威胁性极大、正在居于上升期的高句丽的发展,令这个国家虽然三战三胜,却也再也不可能威胁到中原。
为日后彻底瓦解高句丽这一危险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盛唐的出现,足可谓是功在千秋。
只不过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却是没有几个人想得到,一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另一个就是因为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还只是停留在华夏之地,远远没有想过整个世界,这是眼光与认知的低浅。
杨广做这决定,本身其实是相当正确的,他的眼界和目光一如从前,从未发生过变化。
这不是他昏庸过头,而是真正的英明,是其本身有着不得不做的理由!
事实上,历史上任何后来者看似昏庸的决定,如果在当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大都有着不得不做的理由。
而且实际上,这时候隋朝虽然内部不稳,也远远未到瓦解的时候,杨广手里还有着相当一部分力量,可以保证自己的统治!
只是这一力量后来大多都消耗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以及高门大阀的叛乱和对隋朝积蓄的分刮掠夺。
从大唐双龙传以及历史来看,佛、道、魔、世家大族共同背叛,连战高句丽的失败……这是杨广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也是其犯的最大错误,从而导致他毁了整个隋朝!
特别是在现在,两战连败,国内局势不稳,“天下”龙头老大的地位和威势已经塌了大半,杨广已经彻底势成骑虎!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他也再不能罢手了,否则他以后拿什么来震慑国内的乱局,心思诡谲的各大势力?如何整顿国际秩序?
于是最后三战之下,他虽然打服了高句丽,但也生生耗死了自己!
…………
杨广和裴矩原本正在思索迅速平定高句丽,再回返过来,掠夺高句丽之一切籍此反哺大隋,镇压国内动乱的最佳方法。
可就在某一刻,感知着天地间一股宏大飘渺,如仙如神的气息,诞生于终南山之后。
这一帝一臣二人,几乎是同时色变,双目之中冰冷与无情之色一闪而过,旋即转身遥望终南山。
不过片刻后,杨广与裴矩又几乎是同时回首,望向对方,如此默契,二人一时相顾无言。
不过须臾之后。
裴矩一改面上沉重,反而以郑重、欣喜的口气,长身向杨广长施一礼,温声道:
“臣,裴矩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欲征高句丽,而此刻终南山却正有天人出世,此可谓大吉之兆矣!”
杨广闻言不由一怔,但他们君臣二人合作已久,彼此之间极为了解,再加上他亦是一个极聪慧之人,因此不过转瞬,他便恍然。
“嘿嘿,想不到青玄那小道士当年还真没吹牛,不过区区数年,这条路还真被苏无敌给走通了!
不过,宏大所言正是,天人强者数百年难得一见,此时楼观道有天人出世,正是我大隋国势正盛,国运沸腾的征兆……”
“陛下龙章凤姿,天日之表,自得天地护佑,您先前还担心争伐高句丽之时,傅彩林和佛门、各个世家等势力的勾结与影响。”
裴矩一脸无害的笑道。
“如今天人强者上映天地大道,下合我大隋之国运出世,定是我朝守护之神,为了镇压着群魔乱舞的纷争天下,和四周的对我大隋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而出世,陛下当为楼观道贺之!”
杨广深深的望着裴矩,目中幽暗深邃之色愈发浓重,“不错,正是如此!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种种阻碍,尽可化解,覆灭高句丽之战,在此一举!”
“传旨,朕闻“仙都”终南,有神人出世,手掌神通,为平乱荡魔而生,公正无私,至真至圣,利国惠人,多行善举,
百姓皆知其贤,得其助益,其德行圆满、功德无量,天下景仰,当为“隐仙显化元妙至仁济世真君”,执掌道佛二门!”
“陛下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