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文唐阅读> 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世家的根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世家的根基(1)

为什么把隋朝作为第二阶段的终结?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同时愣住了。

刚才他们以为岳山是为了避祸才故意把大唐作为第三阶段的开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司马迁一样不惧生死,为了著史连命都可以不要。

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并非如此,难道还有什么深意不成?两人同时陷入了沉思。

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岳山把它作为第二阶段的终结。

一旁的小丫头李丽质抓着地球仪稀罕了好一会儿,不过这玩意儿就是一个能转圈的大木球没什么可玩性,不一会儿她就玩腻了。随手丢在一旁继续给白玉娃娃换衣服。

又玩了一会儿她的眼皮子就开始打架,然后就见她抓着白玉小人迷迷糊糊的钻进了长孙无垢怀里。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吧唧吧唧嘴呼呼大睡起来。

长孙无垢宠溺的看着她,一只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哄她睡觉。等她睡稳李世民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抱进里间的床上放好。

三人这才重新坐好继续刚才的话题。

“莫非和科举有关?”李世民问道。

“圣人英明,正是科举。”岳山赞道:“科举制堪称是最接近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了。”

“举孝廉没有固定的选拔标准,谁也不知道推举上来的人是否真的有才能,且容易被世家豪强把控。”

“科举制则不同,它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不容易被世家掌控。朝廷可以按照要求出题,这就有了选拔标准,能答上来的即便不是顶尖的贤才,也不会是庸才。”

“可是你刚才说过,学问掌握在贵族世家手里,平民怎么可能考的过他们?”李世民反驳道。

“圣人太小看人的了。平民的学问之所以不如世家贵族是因为选官的途径被世家所掌控,他们学与不学都一样当不了官。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求学,还不如去地里劳作多收三五斗的粮食填饱肚子。”岳山摇摇头说道:

“如果朝廷实行科举制,不闻出身只看学问公平公正的选官,平民爆发出的能量会超乎你的想象。前几年可能贵族世家考中的多一些,用不了几年平民子弟就能取而代之。”

“无才,即便是王侯将相的子弟也只能当闲散官有才,哪怕是贫寒子弟也能高居庙堂。朝廷一直坚持科举选官,不出五十年五姓七望都会被淘汰。”

李世民呼吸急促,双目放光的看着岳山,问道:“真的能够做到吗?”

不怪他这么激动。

贵族和世家是什么德行他再清楚不过,可以说隋朝就灭亡在他们手里,皇族最想消灭的就是世家贵族。

皇帝被称为天子,顺应天命掌握天下大权,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皇族和贵族世家共治天下,或者说皇族就是实力最强大的贵族。一旦天子的所作所为触及了其他贵族的利益,就会改朝换代。

夏商周的朝代更替皆源于此。

虽然秦之后血统贵族消失,但世家豪强应运而生,他们取代血统贵族和天子共治天下。

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如此频繁,背后少不了世家豪强的身影。隋朝灭亡与其说是隋炀帝荒淫无道,不如说他想削弱世家豪强引起反弹。

出身五姓七望的李世民比一般人更清楚皇权和豪强世家之间的关系。他和杨广一样,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不尊皇权的人杀光。

可他很清楚此事绝对不能急于求成。隋炀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一个搞不好大唐也是二世而亡的命运。

从当上皇帝那天开始他就在思考,该如何削弱世家的势力而又不引起反弹,一直没有想到办法。

今天岳山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一条看起来非常具备可行性的道路。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他有些不敢相信。

“能不能做到不应该问我,而是取决于圣人你想怎么做,又有多大的决心。”岳山说道。

李世民起身岳山深深鞠了一躬道:“还请翠岚教我。”

岳山蹭的一下就从椅子上窜到一旁,慌忙的道:“使不得,使不得,咱们有话好好说,不兴这样吓人的。”

“噗嗤”长孙无垢失声笑了出来,这俩人太好玩了。

李世民脸颊抽搐有点想揍人的冲动,本来挺好的氛围,全被岳山给破坏了。深吸了口气,克制住揍人的情绪,冷冷的道:“坐吧,有什么计划老老实实的说。”

岳山擦了把冷汗,太吓人了啊。他能接受秦王的大礼,这叫礼贤下士。但绝对不能接受皇帝的礼,这叫大逆不道。

也许李世民行礼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重视和决心。但岳山绝对不能和以前那样大大咧咧的接受。

所以他用了一个颇为滑稽的方法化解了这个不算危机的危机。

重新坐好后他说道:“真正想达到我们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两点,第一完善科举制度,第二普及学问。”

有唐一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和贵族恩荫制五五开的局面。也就是一般的官吏通过科举产生,一半的官吏从贵族子弟里选拔而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科举制还不完善以及文化普及率太低。

比如有唐一朝科举只有一级考试,也就是只在京城举行考试,有志于科举的直接去京城就可以参加。没有什么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是宋朝才出现的。

我们所熟知的学院制度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才出现的,那时候大儒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到深山隐居,有些大儒无聊就想开山授徒。

想入学的人多了,就想出了考核入学的办法。后来学生还是太多,一两个人根本就教不过来,就邀请别的大儒一起授课。

于是书院正式诞生了。

也就是说,在唐朝还没有书院。

孔夫子首开私学不问出身门地把学问教给所有人,在之后的一千五百年间,教学工作一直是以私学形式展开的,没有专门的书院。

所谓的私学是什么样的呢?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