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玄幻魔法>城姬三国阅读> 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

“轮船”的名字由来,本来就是指“有轮的船”、“轮驱动的船”。

历史上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明轮船存在,因为其有轮的特征,也被称为“车船”。

唐代的时候开始有在船身两侧有两个、或更多轮子的车船只出现,宋代时甚至有三层高、可纳上千人的楼船,也采用明轮驱动,元末明初陈友谅的水军,也是使用车船进行水战。

9世纪初,欧洲最早出现的、有实际意义的蒸汽船,也正是以明轮为驱动组件。

后来改进出了“螺旋桨”,以数片浆叶构成的螺旋状推进器,因为相比于明轮,更加稳定、不会在颠簸中出水面,并且更加不易损坏,成本也更低的优势,取代了明轮的地位。

不过因为习惯原因,后世依旧将蒸汽船称为“轮船”。

当然,现在楚国轮船,既不是蒸汽船、也不是真气船,而是……人力船!

和宋明时的车船差不多,主要靠脚蹬,论改进之处的话,就是楚国的辘轳、滚轮、杠杆等等技术,设计独到、工艺精良。

另外就是多了兽笼和真气供能的输入口——没有大型真气机的储藏设备,不过船上的战将,可以实时向其中输入真气。

至于“兽笼”则是类似于大型仓鼠轮的构造,牛马驴等牲畜,可以在其中行走或跑动供能。

无法作为主动力,实验性质居多,但也聊胜于无。

毕竟人力也好、畜力也好,效率虽然比摇桨要高不少,但说到底都需要供能的“生物”也在船上,对效率的提高也就很有限——要多一头牛的力气,也就要真的承担一头牛以及其饲料的重量。

只有将储存有大量真气的真气机作为动力,才算是效率本质上的提升!

不过这类江船,楚国也都制造了一些,毕竟工匠的工艺,也需要打磨,算是作为真气船的“前置工艺”。

实在要使用纤夫河段,也尽量铺就轨道,以及与轨道契合在一起的“轨道自行车”,而轨道自行车可以用于拉纤,也就是可以悬挂绳索、拉动船只。

尤其是需要纤夫小腿、甚至腰以下都需要水中浸泡着劳作的河段,尽量修建辅桥来铺就轨道。

不仅提高拉纤效率、节约了那部分和水较劲儿的人力,而且也是为了改善纤夫的工作环境。

本质上还是靠人力,聊胜于无+。

另外黄月英还设计了一种“水利拉纤”结构,可以在近岸处搭建水车,并且水车的动力,通过齿轮、链条的传动,将被用于在特殊轨道上行驶的“助力车”上,在骑行时更加省力。

算是进一步减少了纤夫的负担……

只是因为需要大块平整的土地,而有这种水岸的地带,多半水势也不会太急,自然纤夫的作用也就比较小,所以……也只能说聊胜于无。

种种“聊胜于无”累加起来,在没有“真气机”这本质性革新技术应用的情况下,三峡的运输效率也提升了近一倍。

虽说真气机一出现,数倍的提升完全可以覆盖这些“花里胡哨”的创新,但白图还是予以支持。

一来是鼓励创新,二来……也是为工匠们,累积技术经验!

同样在武当县,哪怕现在没有大型真气机,现场也制作了人力版吊车、挖掘机等等工具。

只等“泛真气计划”到了收割的时候,楚国的生产力将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因为机关学上的科技点,早就已经点好。

而且此时来说,三峡的辅助运输工程,更重要的是……不明觉厉!

看着岸上在蹬踩奇怪的两轮车的“纤夫”,看着没有帆的船只,看着一架架水车,秦宓陷入了“不明觉厉”之中。

因为只是路过看到几眼,“保护”他的楚军,可不会给他停靠仔细观察的机会,更不会回答多余的问题,所以在秦宓心里……哪怕告诉他运输效率提升了十倍,他怕也是会信的!

虽然这些工程能起到多大的效果,秦宓并不知道,但是秦宓作为合格的官员,至少能够估算出这些工程的成本。

沿岸的那一座座垫高的辅桥、看起来做工就很复杂的车船,还有一座座巨大的水车……

如果让他来督造修建、制造的话,怕都是不小的工程,而这些仅仅是为了令运输更便利,那么……起到的效果,肯定远超其建设成本才对!

因此按照秦宓的推测,提升幅度至少也应该有五七八倍,甚至因此而更添心中的焦虑——楚国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会轻易停战吗?真的只是为了张鲁的汉宁侯?

而且运力提升数倍的话,后勤补给压力也小了很多吧?说不定……之所以没有增兵,只是为了让益州放松警惕,实际上楚国的极限,远远不止两万人!

其实会有这种误解也不奇怪,因为秦宓参考的,是益州的建造能力,以及益州的人力成本。

因为材料、技术的问题,益州的建造能力远低于楚国,所以在秦宓心里,将这些建造高看了一眼,实际上对楚国来说,建造没有那么困难。

而益州既没有工坊、相对战乱又少一些,人力成本低到吃土的价——尤其是官府征发劳工,那就真是吃土的价,连饭钱都不够!

故而秦宓不会理解,对于楚国来说,节约纤夫的人力、劳工的人力,有多么重要。

现在楚国的人力可“贵”得很,真是恶劣地段的纤夫,一个月的工钱能抵得上百亩地一年的收成!

不是白图特地多花钱,而是工坊兴起之后,人力自然而然的宝贵了起来——毕竟整个楚国才一千二百多万人口,耕作效率提升、并且工坊技术跟上之后,城镇化的速度快的飞起。

虽然变革过快,代表着各方面的麻烦增加,但是由此也有许多白图之前没想到的、附加的好处出现……

比如荆扬世家豪族藏匿的那部分人口,基本都已经被普查了出来。

毕竟在乡下种地的话,朝廷不容易查、一定程度上也不愿意翻脸式的查,不过进了工坊,那就必须有楚国户籍!

一来是再怎么“壕”的世家豪族,也扛不住在人力价值飞涨的时候,依旧藏着大量匿户来低效率的耕作、为仆、苦力,二来很多匿户和世家豪族也是挂靠的关系。

只是之前相比于天高皇帝远的朝廷,更相信乡中的豪族而已,在人力飞涨的同时,他们也自然而然的、愿意主动脱离世家豪族,站回到楚民的位置。

与此同时,逐渐将工坊作为重要收入的世家豪族,亦或者说是“工坊主”这一新兴群体,十分热衷于引渡流民……

“捕奴”行为被楚国大力按着,禁奴本来就是楚国的立国根本之一,这方面无法变通,不过……楚国可是欢迎各地百姓移居的!

反而是中原等地的朝廷,要捂着禁止百姓流通——这和生产力极大发展之后,人口已经满溢后的情况截然不同。

楚国,只要遵守楚律,什么人都要!

哪怕是白图以贸易作为筹码,也只能要求魏国、汉室,放开对科举人才的移居限制,而无法直接威胁对方,解除所有移居限制,放任百姓南渡,否则对方绝对分分钟翻脸。

如此一来,普通中原百姓,无力自行移居,然而……世家豪族们却有自己的渠道!

白图也是最近才发现,为什么“各地流民”涌入的数量居然越来越多,完全没有减缓——捕风卫深入调查发现,是有部分荆扬士族,与中原、关中,甚至是北方、辽东的大族对接,稳定的将一部分人口交易了过来……

有些是外地大族的匿户、仆人,也有些是想要迁来楚国,不过缺少门路的普通百姓!

这些人力被迁来楚国的代价、或者说那些士族的收益,一般都是与国内对接的世家大族,签订十年契。

并且为了“吸纳流民”,各地的官署也有流民补贴、并且纳入官员考察范围,因此能“弄”来流民,地方官署也会支持表彰,因此这算是官民合力……

这些世家豪族的确是有自己的智慧,反正之前白图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对此白图并没有制止,只是重点监察“流民安置”的执行规范,落实按户分田与对迁入后已经是楚民的百姓的保护。

尤其防范“隔离”行为,无论怎么来到楚国,既然已经是楚民,就享有楚民的待遇,合法的十年契有效,只是绝不允许企图“隔离圈养”的行为。

再怎么大踏步前进,距离福利社会还远着呢,楚国的优势并不是福利,而是劳动的机会、以及更高的劳动价值,任何劳动力都是楚国所缺少的。

只要的确是符合《楚律》的十年契,并且没有强迫奴役、限制自由,这些人是怎么来的,白图不在乎——要头疼也是人口流逝的诸侯头疼!

哪怕如此,楚国在人力方面,也一直是“嗷嗷待哺”,自然对于楚国来说,建造这些辅助设施设备,来减半人力消耗,就是十分划算的。

当然,人力更贵的弊端,就是楚国朝廷的工程,成本也剧增。

白图并没有特地多给征用的纤夫、以及其他民夫工钱,只是否决了部分官员,提议削减官方征用时的人力报价的建议。

而秦宓现在还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行为……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