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氏兄弟这这段时间可没少受罪。
自从在魏邑停留避雪之后,他们可以说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渡河到虢国的时候,申生已经率军离开了,打探到申生是准备率军入秦,这兄弟俩又马不停蹄的往秦国赶。
兄弟俩衣着打扮皆是不凡,又有车马,一路之上遇到多少觊觎他们财物的盗匪可想而知。
万幸这兄弟俩年纪虽然稍大,但是技击之术甚是高超,而且老当益壮,与人搏斗起来丝毫不输于年轻人,狐偃更是一杆长戈使的虎虎生威,让人望而生畏,加之两人勇猛,杀起人来,眼皮都不抬一下,所遇盗贼大多被这兄弟俩杀的胆寒。
总的来说,一路行来,虽然耽搁了不少时间,遭遇了不少危险,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不过兄弟俩风尘仆仆的样子多少显的有些狼狈而已。
渭河北岸,在这边广阔的关中平原上,一辆马车疾驰而过,车后卷起滚滚的黄烟。
狐偃手执缰绳,目视前方,专心致志的驾车,狐毛远望四野,右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原上大片土地被整整齐齐的分割成块,狐毛站在车上,尚能看到田间纵横的垄渠,田间地头,大多数农夫都在埋头苦干,木制的锄头,石制的耒耜每一次挥落,泼洒的都是农人勤劳的汗水。
左边的渭水还在缓缓流淌,“哗哗”的流水之声轻快悦耳,渭河河岸上,枯死的茅草苇茨耷拉着头,没有一点生气,甚至仿佛连骨头也没有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随风摇摆飘摇,像一片黄色的波浪。
而新生茅草苇茨则在这边旧的苇茨丛中生根发芽,已经长到与人的膝盖齐高,直挺挺的,挺拔英伟,风能吹动叶片,却吹不动笔直的秆茎。
狐毛觉得现在的晋国就像这片茅草苇茨,君上已经行将就木,太子才是未来……
“大兄,你听……”狐偃的话打断狐毛心中的无限遐想。
狐毛收敛心神,静心屏气,竖起耳朵仔细的听,只听得前方隐隐传来马鸣车轮之声,隆隆咚咚,动静好像还不小,似乎是有人在行军。
狐毛心神一动,正值春耕时节,这可不是用兵的好时候,他从东一路行来,也没听闻秦国的边鄙出了乱子,况且戎狄寇边一般也是选在秋收季节,戎狄部族又不傻,这个时候寇边劫掠跟本就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难道是太子?狐毛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但也不怎么确定。
因为秦穆公是申生的姊夫,按说申生在秦国应该能够安定下来才对。
狐偃靠边停车,没过多久,果有大军行来,当前的一杆“晋”字大旗直入眼帘,狐毛狐偃兄弟二人对视一眼,皆是喜上眉梢。
一路上吃了这么多苦头,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
申生率军离开雍城,一路狂奔,秦国这个是非之地还是尽快离开的好,谁能保证秦穆公不会突然反悔?
刚过郿县没多久,申生便远远看到路旁有两人不断的在向大军挥手,先友和羊舌突同样也看到了。
先友有些不太确定的说:“太子,好像是狐老大夫家的两位公子?”
申生点了点头。
片刻,大军停靠,申生一瞧,果真是狐氏兄弟。
如果说魏犨的投奔,申生还没有多大感觉的话,那么狐氏兄弟的到来,让他多少有些诧异,这是要把重耳的班底全部收入麾下的节奏吗?
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这五人是所谓的流亡五贤,余者还有狐毛、介子推等人。
现在重耳的那个流亡小分队的成员已经来了三个,五贤占了其中之二。
说实话,申生并没有和重耳抢人才的念头,历史上这几人之所以有名,那完全是因为重耳最后成功了。
而像罕夷、先丹木、先友、梁余子养、羊舌突这几人之所以寂寂无名,只在伐东山皋落氏一战中出场了一次,那完全是因为原主失败了,历史的真相无从得知,但想来这几人在原主死后或是被清算,或是被边缘化了。
罕夷等人比重耳的班底差吗?
答案是一点也不差,甚至还要强上很多,罕夷和梁余子养分别是下军将、下军佐,能耐可想而知。
羊舌突和先氏兄弟是宗室,后来分别成为晋国大族羊舌氏和先氏的始祖,先丹木的儿子先轸更是晋国赫赫有名的战神。
所以说,申生一点也不羡慕重耳的班底,他身边都是晋国国内最优质的人才。
当然了,重耳的班底愿意弃暗投明,他也不会拒绝。
狐氏兄弟见申生下车赶来迎接,隐隐有些激动,行礼道:“臣毛(偃)见过太子。”
申生上前搀扶,笑道“二位贤大夫不必多礼,今日能在此地得见二位大夫,申生之幸也!”
罕夷、先丹木等人同样也下车赶来迎接狐氏兄弟,原本都是绛城同殿为臣的旧识,不过数月却都相继离开晋国,说起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各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慨。
几人围在一块,闲叙几句,狐偃道:“臣闻太子奔秦,故而与大兄前来投奔,而今太子又率大军东行,不知这是为何?”
说起这事,申生倒是脸色如常,罕夷等人却是脸色微微一变,不免叹了口气,原本相见的喜悦也被冲淡不少。
狐偃和狐毛兄弟二人见状,心里顿时明白过来了,怕是遇到不顺之事了吧。
还没等申生开口,先友便道:“子犯兄有所不知,秦伯实在是狼子野心。”
说着,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与二人听。
二人听罢,俱有愤愤之意,没想到秦伯竟然如此无礼,不过,事已至此,却也无可奈何。
狐偃说:“苟来日太子有幸享国,臣愿提兵伐秦,为太子雪今日之耻。”
狐毛点了点,深以为然,道:“此事暂且作罢,来日若有机会,我等必为太子雪耻。”
申生并未多说,这些事现在说有些为时尚早,狠话谁都会放,放一万句狠话,还不如作一件实事。
况且,未来的事谁知道呢,国家之间永远利益打头,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敌人,历史上重耳坑秦的招数就非常值得借鉴。
“二位大夫,我们路上再叙,而今还是赶路要紧。”申生提醒了一句。
众人闻言,也不再多说,既然相见了,以后多的是叙话的时间。
没过多久,大军再次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