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吴国的宫殿中,吴国皇帝打了个哈欠。
他对于千里之外,儿子惨死的事情尚一无所知。
眼前有十多名身材妙曼的舞姬正跳着最时兴的胡旋舞。
金银色的绸带和花球在空中不断穿梭却始终不会撞在一处。
配上轻快的鼓点和诱人的舞姿煞是好看。
吴国皇帝再次打了个哈欠。
这个时候忽然有宫人来报,说大皇子崇志文有军务上奏。
这才让吴皇稍微提起一点兴趣,他懒洋洋地斜躺着道:“宣。”
不一会,便有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走了进来。
他容貌与暴毙的太子崇志武颇为相像。
只是气质中没有崇志武的骄傲自信。
生为大皇子的他,反而看着有些卑微。
只见崇志文对吴皇行过大礼后说道:
“父皇,儿臣前几日从韩国的大商人处打探到他手中有一千头大象。
本来打算卖与越国。只是越国皇帝忽然反悔。
一千头大象便砸在商人手中。
他欲半价出售,只是天下却没有哪一国吃得下这一笔单子。”
吴国皇帝听了这话眼睛一亮,他连忙坐了起来道:
“大象么?朕记得十五年前暹罗国就是靠的大象奇袭才抵挡了敌国来犯。
这大象可是好东西。更何况有一千头……”
崇志文从父皇的眼中看到了欣喜的神色。
这不由让这位大皇子心中鼓舞。
接着他又说道:“儿臣已经让暗线打听过了。
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情。说是越国这些年国库虚亏。
本来承诺了要买大象,最后却无法支付足够的银子。最后只能赖账。”
说罢崇志文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笑意。
他的父皇更是赤衤果衤果地笑道:“越国就是个乱臣贼子。
他也想要玩整军经武?别先将自己玩垮了!”
崇志文跟着父皇一阵大笑。
连跳胡旋舞的舞姬和打着鼓点的乐师也跟着笑地前仰后合。
崇志文接着说道:“那大商人其实是想试探儿臣,愿不愿意将一千头大象买下。
儿臣自然又是狠狠杀了价,只用八成的价格把一千头大象买了下来。”
吴皇甚是高兴。他的二儿子是真龙血裔,定有一天要带着吴国一统天下。
而大儿子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往往能办几件漂亮事情出来。
接着吴皇兴奋地前倾了身子问道:“如今大象何在?”
崇志文笑着道:“已经让商人送到了静水苑,暂时养着。
只待儿臣找来的驯师一到就可以操练了!”
吴皇立刻起身,道:“走!咱们去看看!”
作为一国之尊,吴皇出宫来到静水苑自然有其排场。
而这一次吴皇高兴,更是带了不少佳丽和一干文臣。
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向着静水苑出发。
按说这静水苑本是吴国京城中的一个特殊的所在。
静水苑位于京城的重心,但是占地极为宽广。
其中亭台楼阁异常华丽,还有一个极大的花园。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一千头大象才有地方可以暂时安放。
但是当吴皇从龙辇上下来的时候,却是眉头皱地极深。
以至于大皇子崇志文心中开始忐忑,生怕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错了什么。
吴皇看着自己平日里钟爱的草坪竟然被这些大象踩踏的不成模样。
这些庞然大物虽然是战场上的好帮手,其破坏力也确实惊人。
但这么多大象在他心爱的静水苑中一呆,这里简直变成了臭水苑了。
果然就见吴国皇帝皱着眉对大皇子崇志文道:“太臭了!”
两边的美女也是用袖子捂住口鼻,连声唤臭。
崇志文一呆,他自从买下大象之后,还是第一次来到静水苑。
他也没想到这群庞然大物的破坏力如此之高。
本来青葱平整的草坪之上,如今被踩踏地秃了。
更有许多巨大的粪便四处堆积着。
就光凭这些粪便就是奇丑无比。
崇志文脑门上沁出汗水。
他不由地脑中急转,想要说些什么话挽回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形象。
最后他灵机一动,对吴国皇帝道:
“父皇,这些大象本来就是用来打仗的利器。
放在京城之中并不合适。儿臣这就命人将这些大象赶去边疆。
这才能够发挥它们的作用!”
吴国皇帝听了这话,点了点头。
崇志文虽然不如他的弟弟,却也还算机灵。
虽然这些大象将美丽的静水苑破坏地惨不忍睹。
但它们到底还是攻伐利器。
他一样袖子道:“准了。”
接着吴国皇帝又打了个哈欠,又几位美女搀扶着重新上了龙辇。
这次跟着他来的文官与美女再次组成了浩浩荡荡地队伍,重又回到宫中。
在高高的金銮殿上,美酒与舞姬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以庆祝这一场军事上的重大成就。
而大皇子崇志文见到父皇最中并没有责怪自己也是深深喘了一口气。
他回头看向那些庞然大物,竟然也是用袖子掩住鼻子道:“太臭!”
接着他立刻命手下将这些大象赶到边疆去。
接着他又忙不迭地勒令工匠们立刻将静水苑修葺回原状。
若是不能尽快恢复的话,说不定父皇会在这件事上看低自己。
大皇子崇志文心中暗恨。
自己本来处处都比弟弟优秀,又是长君。
偏偏因为他弟弟有什么不死之身,所以便顶了他成为太子。
若不是如此,崇志文此刻才该是那个趾高气昂之人。
又何须要在此小心翼翼地讨父皇欢心呢?
他将心中怨气胡乱发泄在一众下人身上。
这才带着手下离开。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当崇志文刚刚离开不久。
一只信鸽便扑棱着翅膀向外飞去。
他的腿上绑着一只信筒,上面将吴皇与大皇子崇志文今日的话语都记录下来,只是用的暗语罢了。
信鸽熟门熟路地向着远方飞去。
半日之后便到了一处路边的小小茶摊。
茶摊没有生意,空荡荡的。
一个其貌不扬之人忽然伸手,将那信鸽接下,再把它脚筒上的信抄录了五份。
不久之后,五只信鸽各自带着脚筒中的信息向外飞去。
再过一些日子,这些信鸽中必定会有一只将脚筒上的消息带到越太子君梧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