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汉世祖> 第343章 宦官少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宦官少府

刘规面相很正,是那种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的模样,只是白净的脸上,隐隐透着一股阴柔的气质。当然,这也属正常,毕竟刘规是一名宦官,也是那么多任少府监中唯一的一名宦官,就冲这份特殊性,可见其不凡。

刘规是根红苗正的宦二代,其养父刘延稻,可是当初开封宫廷的高级宦官,资历一定程度上比王继恩、喦脱都深,且颇具名望,曾担任过茶酒使、飞龙使、宫苑使,属于德才兼备的“贤宦”。

而在刘延稻的言传身教下,刘规的能力、素质极强,别说是宫中的宦官了,就是在朝廷的大臣之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了。

刘皇帝曾说过,也就是宦官的身份限制了刘规,否则此人的成就不可限量。当然,同样因为宦官的身份,刘规在做事办差的过程中,也能少许多束缚。

刘规真正进入刘皇帝的视野,是在当年进行货币改革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旧的度量衡已经复杂落后,且严重不符实际,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在财政司紧急商讨,准备出台一部新权衡称法,重新标准之时,刘规适时地站了出来,向刘皇帝提交一份《二称法》。

在那份初版的《二称法》中,刘规借鉴历代权衡法制,结合大汉国情,进行总结完善,制定出了一套十分精准详细权衡规则。尤其在金银价值的衡量上,更可以做到以毫厘计之。

刘皇帝将《二称法》传视财政司讨论,财政司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研究出此法的人是算法大才,完全可以据此推行权衡新制。

后来才知道,这份被他们给予高评价的权衡法,竟是出自一宦官之手,大概是为了挽尊,后来财政司对于刘规的《二称法》进行了一定删加,改头换面一番,而后进行推行,逐渐替代旧法,颁布全国各地。

但不论怎么改,其核心要旨,并没有变化,刘规在其中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那时的刘规,还不到三十岁,籍此扬名,并且开始得到刘皇帝的重视。

在后来的了解中,刘皇帝发现,刘规除了在度量衡上的研究天赋之外,还犹善管理,干什么事都是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并且还是个好读书的人,文学修养也十分不错。

宦官队伍中,出现这么一个人物,又是从小长在宫廷、出身清白,刘皇帝自是欢喜。那个时候,多疑的刘皇帝,可就没多考虑,一个有才的宦官可能给朝廷带来的祸患。

有来自刘皇帝的赏识,刘规的宦途自然是一帆风顺,甚至可说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任职宫苑、宫藏二使,最后干脆被刘皇帝放到少府监的位置上。

要知道,这少府监可是三品的高官,实职、重权,毕竟管理着皇室的产业。这是引起了不小非议的,在很多老观念里,刘皇帝如此抬高宦官的地位,分明就是在走旧路,宦官干政,千年教训啊!

于是,不可避免的,有一干清流言官上奏进谏,拿秦汉唐几代宦官干政、祸国殃民的事情来劝阻刘皇帝。

但是,刘皇帝哪里会听这些,他当国三四十年,何曾出现过宦官干政的情况?出现那等情况,根本原因还在于皇帝不行,皇权衰落,而倘若到那个地步,宦官对于皇家的危害,可未必有官僚大臣们来得严重。

另一方面,刘皇帝就会考虑,这些大臣反应如此激励,恰恰证明他感受到了威胁,能让官僚们感受到威胁的事情,刘皇帝自然是要做的。

同时,刘皇帝还认为,那些做出一副公忠体国姿态的官僚,更大可能,是想拿此事做文章,其根本目的,还在于限制皇权。

多了这些考量,刘皇帝自然坚定决心,并拿出了一些“良宦”举例,落实了刘规的少府监之职。

而刘皇帝对刘规的信重,在庞大的宦官群体中,同样引起了不俗反响。宦官是个格外封闭,等级尊卑堪称严厉的群体,其中竞争则更加激烈,每进一步,竞争难度一点都不比外朝那些官僚上位小,其中的残酷则更胜之。

毕竟,官僚还有一个轮换制度,人来人往,属于常态,但宦官职位的流动性,则是极差的,属于严重固化。光看看嵒脱,便可见一斑,三十年内侍行首,名义与实际兼具的大内总管。宫廷之内,诸监使,各寺局,十几二十年掌主管一署者是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刘规的崛起,完全是破格提拔,打破了诸多条条框框,当然,所谓的潜规则,是抵不住皇帝一句话。刘规也算是给那些中下层的宦官们打了个样,如何取悦官家,成为了许多宦官潜心研究的事情。不过,这么多年下,也就出了刘规这么一例,其中的运道也实非常人所具备。

而对刘规的际遇,王继恩与喦脱这两大宦官首领,心中便吃味不已,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皆有。

要知道,这二人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当牛做马,栉风沐雨,靠着资历与功劳,方才打破了宦官的品级限制,被授予三品衔。

然刘规这小子,因为官家的宠幸,竟然一步登天,晚来后进,到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地位,如何能让二人心里平衡。

当然,这些怨望是不能指向官家的,官家用人自然是“唯公”的,只是刘规这厮,投机取巧,迷惑了官家。

越级上升,往往意味着根基不稳,木秀于林,则风必摧之,担任少府的刘规很合常理遭到了来自嵒脱与王继恩的双重打压。

尤其是王继恩,皇城司的眼线是死死地盯着刘规的一举一动,意图找他的差错。

但对刘规的任用,再度证明了刘皇帝的看人眼光,虽然有些争议,但刘规用在任上的表现,再度出人意料,少府诸事被他料理得井井有条,从无疏漏,精于算计的刘规还就管理制度做出了改变与革新,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在“精细化管理”上,做出了巨大进步。

刘规自然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做事高调,卓有成效,但做人却十分低调,谦逊内敛。

当然,有些表现或许只是迫不得已。刘规敏锐地察觉到了荣耀背后的风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冷箭时时瞄准他,对于这些,从小长自宫廷的刘规,看到的听到的太多了。

面对有些险恶的局面,刘规自然也有应对办法,他采取了化敌为友、借力打力的策略。

先是向嵒脱靠拢,又是送礼,又是表忠心,积极取得其原谅。而面对如此识趣的后辈,嵒脱最终还是被“感化”,接纳了刘规。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嵒脱看出了刘规起飞之势难遏个,并不是一些小动作就能轻易打击的,而其主动靠拢自己的举动,则更让他感到欣慰,至少没有投向王继恩那老狗。

当取得嵒脱的认可后,刘规的少府监自然稳如泰山了,一有刘皇帝的信任,二有嵒脱的维护,三则本身素质能力足够。

唯一的隐患便是站到了王继恩的对立面,但大汉宫廷也不是一个王继恩能够只手遮天的。而王继恩也在后后续的发展中反应过来,刘规不可小视,不可卒除,在官家那般信任下,一些小节小亏根本动摇不了,而大问题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思虑过后,王继恩决定暂时放下成见,甚至主动向其投去橄榄枝,毕竟不能让实权实职的少府监彻底投向敌对的嵒脱,那对王继恩可没有丝毫好处,平白树一敌人的事,王继恩也不干。

就这么,借着嵒、王两名汉宫大太监之间的矛盾,刘规活动其间,游刃有余,逐渐站稳脚跟,甚至建立起一支属于他得内侍派系……

l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