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周浩导演的《差馆》。
“差馆”是粤语派出所的意思,纪录片拍的是广州火车站的一个公安局。
拍摄时间是,2010年和2011年的春节前几天。
整个片子,将镜头对准火车站里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
这些人里,有没钱吃饭的,有小偷小摸的,有被骗被打的,还有各种站里的小贩......
公安局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各种魔幻又真实的事情层出不穷。
一开头,一个醉醺醺的男人在跟公安对话:5块钱的饼干,把我关了10天。
公安回:那饼干28块钱,偷别人东西肯定要关嘛。
男人提高音量说到:饿死了,饿死了怎么办。
………………………………
一天晚上,一个大爷来报案,说有人偷了自己的东西。
被偷了什么?
原来是他捡的上百个矿泉水瓶子,被另外一个捡垃圾的人偷走了。
……………………………………
还有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年纪尚小的女儿,在火车站偷东西被抓住。
他崩溃痛哭说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老婆也要和自己离婚,小女孩挽着爸爸的手臂默默流泪。
女孩的爸爸要被拘留十天左右,小女孩独自被送回家,而两天之后就是除夕。……………………………………
还有一个小女孩,一家三口都被抓到派出所,5个小时之后,他们被放出去了。
对于她的父母来说,带着小孩一起,还有一个作用:博取同情。
到晚上,就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摇醒,然后孩子哭闹,就能让警察同情早点放了他们。
…………………………………
公安局里,有一类很常见的“常客”,就是各种做小生意的摊贩。
有个卖烤饼的大叔被抓,还显得挺开心。
导演周浩就问他:进来了怎么还这么高兴?
大叔苦笑着回答:如果不能在外面卖东西,对我来说,里面外面不都一样嘛,在哪都一样。
他也知道火车站不让卖,可是他的烤饼卖两个赚1块钱,只能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赚点小钱。
周浩问他,为什么明知道不能卖还卖?
大叔指着肚子说:这里要吃东西嘛,小孩要吃东西嘛......
…………………………………………
还有个姑娘,已经买了过年回家的票,但这几天不想闲着,就想卖点开心果,结果就被抓了。
周浩问她,第一次被抓吧?感觉怎么样?
姑娘说着说着眼睛都红了:感觉钱很难赚。
…………………………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刻的农民工,他跑到公安局用热水泡面,面是从救助站领的,没有任何佐料。
他笑嘻嘻的说:我钱全部寄回家了,我搞忘记留车费了。
原来,他每个月在广州能赚2千块,但每年过年之前,他会把所有的钱都寄回家。
然后,就到救助站蹭吃、蹭住、蹭票。
想说他自私奸诈,但看到他端着碗无色无味的泡面,也能笑得一脸满足。
我无论如何也骂不出口,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心酸。
导演周浩说:在拍这个片子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多文盲。
没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也不知道,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
生活中,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事情,其实都不然。
平日里,总感觉大学生都快泛滥成灾了,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人遍地都是。
但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多年以来累计的大学生总共是1.15亿人。
其中专科生占一半,剩下的本科生也就是5800万人。
看起来是很多,但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啊。按比例来看,大学文凭的人有8.86%,而本科生只有4.43%。
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才4个本科生。
还有,王思聪曾在微博上说的:“都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吗?”
可事实呢?
目前,中国仅有1.3亿人拥有护照,即便这些人都出过国,那也只有10%的人。
网上有句流行的话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但其实富有,同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只是,一个是扼制了向上的想象力,一个是限制了向下的想象力。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生活富足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下面有无数颠覆你认知的答案。
@信口胡诌说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新闻。
记者去深山采访一位单亲妈妈,昏暗的小屋,透过破旧的窗户带来一丝光亮。
一个三岁大的小孩,坐在棉被上,手里捧着一个大碗,碗里装着泡面。
记者说: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
妈妈说:不总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不去了解,你真的很难相信,你以为的垃圾食品,会是他人心心念念,生日才能吃上一顿的美食。
你过腻了的日常,可能是他人拼命努力,也始终不可及的美好未来。
贾樟柯说:
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深以为是。
很多人喜欢以己度人,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世界。
却没想过,自己所谓正确的价值观,不过是局限之下的产物。
………………………………
很多时候,你没穷过,你真的不会懂。
8月23日,江西南昌某公交站台,一名女子跌跌撞撞想上车。
她摔倒了,又爬起,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倒在地。
摔了几次之后,才踉踉跄跄走到公交旁。
司机看到赶忙把她扶住,发现她满脸通红,头都抬不起来,还一直在流泪。
之后才知道,女子本就生病了,但为了300元全勤奖,她刚打完针就赶着去上班。
有人评论说:
不就是300块吗?命都不要了?
这就是穷人,目光短浅,为了300块连命都能拼掉。
是啊,这就是穷人。
但你不能说她目光短浅,因为你不是她,你不知道她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00块,对有的人来说,只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甚至只是一份水果钱。
但对她来说,可能是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可能是下个月生活费的大头......
对你来说不至于,对她来说就“很至于”。
有人为了卖出一瓶清洁剂,可以舍去自尊;
有货车司机被“油耗子”偷了油,只能边哭边骂边开车;
国家统计局发布过数据,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
也就是说,还有4335万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
年收入2300是什么概念?
一部最普通的国产手机,有人需要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赚到。
拾遗说过这样一句话:
现在处于精英阶层的很多人,正在慢慢丧失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你生活富足,所以你不知道,还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最最基本的生存挣扎。
在你不了解的地方,有太多你未曾想过的心酸。
……………………………………
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很喜欢指责穷人。
认为人之所以贫穷,都是因为懒惰、不努力、不上进、目光短浅等等。
“穷人原罪论”大行其道。
但真正的现实是,很多深陷贫穷的人,根本没时间考虑出路,考虑未来,因为单只是活着,就已经耗费了他们全部的力气。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在6个不同的城市打工。
在这些地方,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差不多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就是1250美元。
但芭芭拉发现,如果她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房租就得600美元以上。
这笔负担太重了,所以她只能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去租房。
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她每个月还需花费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
如此一来,每个月赚的钱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6种不同的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换了六个地方,六份工作,芭芭拉最后发现,“如果你在底层,就算忙到吐血,依旧翻不了身”。
是啊,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有很多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
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100元左右的报酬。
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等风险。
但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不比你努力?
但事实是,他并没有你过得好,他拼尽全力,也还是一片阴云笼罩。
还是那句经典的话: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
前段时间,王石教育年轻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着赚钱。
然后劝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险上去。
他举的例子是,他朋友的女儿在高考前突然不想上大学,要和父亲去登山。
后面又想读书了,考上了杜克大学,而就是这个登山的经验,让她被麦肯锡录取了。
哈哈,何不食肉糜?
谁不想慢点走,享受生活,多看看身边,甚至远方的风景?
但更现实的是,生活的压力,逼着你只能匆匆往前赶,生怕慢了一步,就再也赶不上了。
小说《十宗罪》中说:
“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在精英阶层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忘了,贫穷不是原罪,而是一种不幸。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一位院长叶敬忠,发表了一篇致辞叫——《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他说: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如果你做不到,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也请不要随意评价,随便提意见。
在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我们不要随意去评判他人,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经历,也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事情。
高高在上的批判,不会让世界更好,只会带来更多的戾气。
最后,借用院长叶敬忠的一番话收尾:
“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
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大众和底层。
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应该只有金钱和钞票。还应该有人情和冷暖。
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有500强这个目标,还应该有悲天悯人的灵魂。”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