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这里刑学林的帖子还没有完全写完。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刑学林的原因,他能够把一本书看的很透彻。
同时,他带来的解读会比平常人要全面的多。
也有很多人会先去看这位评论家的文字再决定是不是去读这个人的作品。
只是在叶怀瑾这里,似乎是反过来的一样。
他们更多的是读过之后,来这里寻求更加深一层的讲解,然后带着这份讲解再去看一边。
并不只是他们,几乎是所有叶怀瑾的读者都会一个共同的认知。
那就是他笔下的文字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的简单。
同时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不管在他笔下的文字有多么的冷酷,多么的阴暗,当你悟透了之后,会在当中发现一个闪光点。
那是他的为数不多但是却又毫不吝啬献给他们的温柔。
“其实我初度这本书的时候很不习惯,总觉得故事都还没有讲完,会不会有个续篇或者有个转机之类。
但是当我意识到我拿到的书是完整版之后,才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作品的的确确被烙印上了叶怀瑾风风格。
那就是刻薄而又犀利的笔调描绘出孤独,苍凉,没有一一丝丝希望的那个世界,就是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
其实在这点上,我很认同这位少年的想法,这本书当中的确是失败的基调配合上不如意的情景,无疑会对他这种年纪的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负面影响。
所以在这里也要劝告一声,如果你的心智不成熟,那么请不要读叶怀瑾。”
这个也是刑学林后期添上去的标题。
他去看了那个高中生的书评,他能够感觉到那种世界观崩塌而又重新树立起来的情况。
当然,也还好他走了出来。
要是换做别人,很可能会因为这个丧失掉对生活的向往。
这也是叶怀瑾这个作者的诟病所在。
表面上尽是颓废之意,读起来感觉是在一旁讥笑讽刺着你,放弃吧你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就像是这个十一个故事写的那样。
一位教师,她竭力想各种办法去帮助已是孤儿的男孩,结果最后落得男孩恨她,并画色情图画来报复她。
一位军官,他冷酷严厉的外表之下其实隐藏了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但没人理解他,换来的是背地里对他的各种唾弃,和最后被挤兑走的下场还有之前提过的女人和追求梦想的男人……
但是,有一句话说的话好:罪孽深重者当他意识到自己有罪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他自我救赎的时候。
叶怀瑾的文字给了每个“罪者”这样一个清晰认识到罪孽的地方。
说是写的别人,其实写的就是他们。
当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里也就是刑学林最佩服叶怀瑾的地方。
然而,再接下来,不难得出所谓的孤独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了。
“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孤独源于爱,有爱或者无爱。
有爱的人想要更多的爱,而窒息了爱,无人回应所以变得孤独。
无爱的人为了找爱而奔命,最终因为不可得而孤独。
其实孤独更像是一个圆环上面的一个点。
有人站在那个点上原地不动地选择了孤独。未必是百分之百的自愿,只是在权衡之后做出的一个自以为理智的选择。
而另一种是为了摆脱孤独而拼命挣扎,绕了一圈最终回到孤独。
如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反抗宿命的过程中而最终落入宿命的圈套。
叶怀瑾笔下的人物也在努力逃避孤独的过程中陷入更深的孤独而终于无法自拔。
所以最后我们终将知道,就像是之前所讲的,学会去接受孤独,就如同我们接受生活一样。
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包括如何面对这些。
不管生活如何蹂躏了我们,它都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继续。
毕竟,孤独还是大多数。
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周一到周末的自然切换,还有就是天边的云卷云舒。
你说云是孤独的……
可是,你又不是云,又有谁知道呢……”
这里,整张帖子就结束了。
很多人看完帖子之后愣在了原地。
感觉这本书似乎很不一样。
他们能够感觉到。
虽然他们没有买到。
所有的小说人物创造都是来自于生活。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人间失格》,再清楚不过了,来自于作者自己。
《你好,忧愁》来自于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们。
那么……
想到这里,他们莫名的有些颤抖。
有点难以想象。
忽然,他们想起了一件事情。
有一次老刘在被记者问起那位作家有没有新书在流程当中的时候,意味深长的说过一句话。
老刘当时叹了一口气,语气也是有些波动,他看了看大众:“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所以,人间失格是写给他自己的,你好忧愁是写给孩子们的,那么自然会有一本书写给我们。”
当时,他们并不懂“我们”这个含义。
甚至都想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
此刻,看了刑学林的帖子,一知半解之间,戳破了那一层窗户纸。
是的。
他们是一类人。
那种徘徊在两点之间,有苦但是嘴上说着成年人从来不会说苦这样的倔强话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孤独患者啊!!!
他们有家庭,有孩子,有事业,有亲人。
但是他们说他们孤独,没有人信。
此刻,他们在这里说他们孤独。
叶怀瑾用文字无声的告诉他们:我信!!!
贫瘠的灵魂,咬着牙背负着孤独说他们富有。
这个时候。
他们恍惚之间才意识到。
这本书,和之前的书都不一样了。
那是真正写给他们的,是的,一个不少。
此刻,他们正面面相觑,都能看出瞳孔当中的神色。
不需要说话,他们都懂。
终于,有人懂他们了。
社会的力量是什么?
毫无疑问。
是成年人。
那么成年人有多少?
一整个社会。
所以……
不难想象。
这本书,要捅破天了!!!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