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人说起江南吴越一带,多半会联想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缥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媚清丽;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怅惘愁思……
而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样的形容词很多,关于扬州的诗词也很多。
只不过,朱由校这个时候到扬州,没有什么想要逛一逛的心。到扬州来就是来搞事情的,怎么可能到处乱逛呢?
之所以这么快跑到扬州,无非就怕南京那边的消息传出去。
一旦南京那边消息传出去,事情就难办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跑到扬州来是最好的选择。
在朱由校到扬州的时候,所有人还都不知道,可以说来的是悄无声息。
朱由校坐着一艘船,打扮成游玩的富家公子,直接就来到了扬州。
到了扬州之后,自然第一时间就住进了扬州的丽春院。
听名字就知道,这丽春院是锦衣卫在扬州的产业,或者说是陈洪在扬州的产业。
在朱由校住进丽春院的同时,整个扬州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人进入。除了朱有校的护卫之外,还有就是朱由校调来的人马。
对于朱由校来说,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安全重要。
夜幕降临,扬州也变得灯火通明了起来。比起南京城,扬州的热闹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不过朱由校没有什么欣赏的心情。站在二楼的窗边,手里面端着一杯茶,朱由校不时的喝一口。
在朱由校的身后,老老实实的站着几个人。除了陈洪和魏朝之外,还有戚元功和许显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面生的人。
这个人自然就是扬州丽春院的负责人,他的名字叫做魏长生。
他三十多岁的年纪,很是富态,留着一抹八字胡。
此时魏长生身体微屈,双手放在身前,面容严肃的站在那里,脸上全都是恭敬的神色。
实在是不恭敬不行,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他能够惹得起的。
朱由校看了一眼身后的人问道:“人都安排好了?”
“回皇爷,人都已经安排好了。”魏朝连忙说道:“清吏司的人住在后面的院子里面,几位大人也分别安排在了两侧的客栈上,没有人察觉。”
这一次到扬州来,要查的可不光是那些商人,主要的是官员。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朱由校自己单独过来,也不可能让锦衣卫来查。
锦衣卫负责抓人和审问,这方面他们很擅长,可是其他的方面他们就不行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朱由校非常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现在听说把带来的官员们都安排好了,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可以开始了。
朱由校转回身,看了一眼魏长生说道:“扬州是个好地方,看看你就知道了。这几年在扬州过得还不错吧?”
听了这话之后,魏长生连忙向前走了一步,心里面怦怦地跳。
陛下说你过得不错,这可就有的琢磨了。你是不是办事没用心?
要是让陛下有了这样的想法,别说自己的前途了,小命可能都保不住。
魏长生连忙说道:“回陛下,臣自从来到扬州之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可以说是日以继夜,还请陛下明察。”
“朕从来不看这些。”朱由校语气平和的说道:“朕看的是结果。”
“如果这一次的事情你能够做到,那就不错。关于扬州转运运使陈正林,你知道多少?这个人有没有作奸犯科,有没有收受贿赂?”
朱由校看着魏长生,语气十分随意的说道:“你可千万别说你在扬州几年什么都不知道。”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欺上不瞒下,上面的人不知道的事情,不代表下面的人也不知道。
何况魏长生到了扬州之后,有内务府和锦衣卫的配合,他要是什么都查不到,那这里面就有事。
“回陛下,陈正林这个人为官还算清正,从来不收银子。只不过这个人素来喜好附庸风雅,对名人字画、古玩等东西,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所以盐商便从这一方面入手,这些年送了他不少好东西。”
“尤其是陈正林喜欢红袖添香,这些年盐商们也算得上是投其所好,每年都会送几个人到他的府上。在扬州城里面,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魏长生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朱由校。
见朱由校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魏长生继续说道:“扬州这边的风气如此,那些盐商的作风十分的豪奢,平日里做的事情也比较多。”
“举办个诗会文会什么的,这些盐商也会出钱赞助。每年科举制时,他们都比较忙碌。而且一旦有什么地方出了才子,他们也都会送一些银子,也会送个人过去,基本上都是他们练出来的漂亮女人。”
“这些女人从小就会被培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模样也是一等一的。她们平日里迎来送往也非常有分寸,可以说不逊色于大家小姐。红袖添香这样的美事,在扬州城很寻常,”
朱由校听了这话之后,看了一眼魏长生说道:“还算有见地,还有其他的吗?”
“回陛下,”魏长生说道:“还是有的。这些人不但有这样的做法,而且还会给官员们送园子、送女人、送田地、送宅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只要你那边稍微有一点风声,他们就会把东西送上去。”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在官场上斡旋。比如有一个官员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就会帮着走关系通门路。毕竟他们神通广大,很多事情都能摆平。”
“除此之外,官员有升迁的时候,他们也会送银子;如果有人想升迁,他们也会帮忙,托请之类的事情他们也参加。”
“总之,一个读书人如果要是傍上了他们,那么在读书的时候过的就是好日子,银钱使用不尽,还有红袖添香、科举的名次很好;做了官之后,家里面的人也会得到他们的照顾,宅子、田地、商铺全部都有。”
“而他本人在官场之上,他们也会帮忙,遇有考核升迁,他们都会处理。所以他们的势力很庞大。”
朱由校看着魏长生笑着说道:“你说的这里面还差一件事,如果让朕来做这件事情的话,朕会把科举也握在手里面。”
“朕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贿赂考官也好,买通本地的衙役也好,总之一句话,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做到。”
“如果真能够做到那种地步的话,读书人想要考上科举,那么就要来顺从;如果不顺从,他们就不要想着考上。”
“只有顺从,他们才会有前途。如此一来,就是恩威并施。跟着我就有好处,不跟着我,你们就什么都捞不到。”
听了这话之后,屋子里面的几个人神情都有一些怪异。
谁也没想到朱由校会说出这样的话,显然这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皇帝你这样说真的好吗?
可事实上,所有人听了这话之后,心神都是一震。
如果真的按照朱由校所说的,这些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这件事情可就大了。如此一来,他们握着的东西就很多很多。
事实上,在朱由校看来,当年东林党就是这么干的。东林党背后的金主出钱让他们建书院,然后大肆搜集和培养读书人,为他们造势,给他们钱财,为他们扬名,给他们送上女人,让他们做官。”
考试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买通,但是朱由校相信,作弊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法断绝。
何况在大明这个时代,他们这么有钱,没什么做不到的。
在后世的美国,有钱都能够买进名牌大学,何况在大明朝?
美国的政治环境怎么也比现在的大明朝要好吧?
可是结果呢?还不是一样?
科举把自己的人送上去,官场上让自己的人升官,在前面的官员提拔后面的官员,后面的官员支持在前面的官员,一个完整的闭环就形成了。
同时,在书院之中,大家可以针砭时弊,弄出一套完善的理论。我们的施政方针、时政思想,全都是那种“听起来很有用,但是干起来没法干”的事情。
反正批判、做个键盘侠还不容易?
嗓门大就行了。
“怎么都不说话?”朱由校的目光扫过所有人说道。
这种话题谁敢乱开口?
皇帝可以胡说八道,他们这些人可不行?
几个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魏长生的身上。
魏长生也不敢开口。
他之前说的那些事情他都知道,可是陛下说的这个事情他不知道,这就不能在陛下面前胡说八道。
何况他也在现场的人当中地位是最低的,所以就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
可是那几个人全都看着他。
你们能不能不要看着我?收回你们的目光!
不行了,压力太大了!还是得说点什么。
魏长生向前走了一步说道:“回陛下,这方面的事情,臣不清楚。请陛下恕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