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宋耻阅读> 第四十节 黑云压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节 黑云压城

局势急转直下。

第一时间,李慢侯去了公主府,果然两个公主也很慌乱。

但他没有安抚,他不是来安抚公主的,他来是为了一个重要的目的。

上次从他们这里得知,皇帝准备来扬州,他需要知道,皇帝的行程到哪里了。

皇帝的行程,这是高度的机密。包括皇帝要来扬州的消息,目前扬州这里,知道的人不超过一只手,连地方官都不知道。

李慢侯从公主这里知道皇帝要来扬州的消息,是在三天前,如果皇帝那时候已经启程,现在就在半路上,这是最危险的情况,意味着皇帝失去了城墙的保护。

现在李慢侯已经不考虑赵楷来不来扬州,对局势的影响了,赵楷成功退到扬州,对国家来说,当然比赵构当皇帝要好一些,至少赵楷不会一味的逃跑,他身边都是李纲这样的主战派,不会那么怯懦。可现在道路被切断了,一个比赵楷来不来扬州更可怕的可能摆在面前,那就是赵楷被金军俘虏。

已经失陷了两个皇帝,假如第三个皇帝也被抓,这对国家的民心士气的打击,李慢侯无法想象,可能比赵构不断逃跑还要严重的多。

公主告诉李慢侯,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是否启程。

没有皇帝的消息,也未必就是坏消息,这至少说明皇帝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最坏的结果是,金兵侦查到了皇帝的行程,突然出现在徐州,其实就是冲着皇帝来的。

离开公主府,李慢侯第一次主动去大明寺求见赵构。

他相信赵构这里拥有最准确,最快速的消息,比皇帝,比官府更快速和更精确的消息,不是康王的势力更大,只是因为康王的军队就布置在金军南下的道路上。

康王身边是有厉害的人的,那些部署都很到位,每一步都将康王放置在一个最安全的位置,李慢侯不相信这是一个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的亲王能够布置出来的。

或者是王渊这样的武将,或者是某个文官,或者是两者互相商量出来的。无论如何,在整条金军金军道路上都安排了军队的康王,肯定掌握着金军最准确的情报。

但康王没有见他,依然闭门谢客。

李慢侯转而找到王渊,王渊倒是没有吝惜跟他分享情报。

王渊也没想到金军会突然奔袭徐州,不过他让李慢侯不用担忧,出现在徐州的金军,只是一只偏师,他们发现的数量,其实只有几百人,金军主力目前还在邹县,邹县前方还有藤县。金军主力即便过了这两个地方,进逼到徐州也不用太惊慌,他手下的韩世忠就布置在徐州侧后方的淮阳军,一旦金军攻打徐州,韩世忠部肯定能给金军带来重大威胁。他还夸赞了韩世忠的勇武,又说他最近多次加强了韩世忠的兵力,部署万无一失。

李慢侯当然知道韩世忠的勇武,所谓的中兴四将中,真正打过硬仗的,其实也就是韩世忠和岳飞。

李慢侯又建议王渊,如果康王要渡江,尽快安排康王过江。理由是为了康王的安全,可实际上赵构此时留在这里,已经成了一颗炸弹,随时可能把金军引过来。

康王赵构南逃虽然耻辱,但李慢侯却并不认为他南逃本身是错误的选择,南逃没有错,打不过金军南逃是唯一保住半壁江山的希望,但逃跑的姿势错了,不该仓惶而逃,如果赵构能有序的撤退,对他,对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李慢侯提出请康王尽快过江,让王渊颇为奇怪,因为目前的舆论风气,根本就不支持王爷南渡,朝中尽是李纲这样的人,他们连皇帝南下都坚决阻止,连皇帝都要死社稷,一个亲王此时敢南渡,那是会被骂死的。而李慢侯是公主府的人,公主是柔福公主,是皇帝的亲妹妹,他以为李慢侯是不希望康王南渡的,却没想到李慢侯主动提了出来,王渊第一反应甚至是不相信。

言语中试探了几番后,才发现李慢侯是真心想让康王走,倒不是他有多爱康王,仅仅是他觉得康王在扬州是一个累赘。王渊这才公开他的态度,表示他会劝谏康王南渡的。但目前的情况不安全,江南开始乱了。

先是溃兵赵万作乱,裹挟上万乱兵流民,有军有贼,称为军贼,占领长江对面的镇江。这种溃兵作乱,往往只是吃不上饭,发不出饷,因此骨干是一群下级士兵,指挥能力比流寇要强,却容易诏安。王渊派人去诏安他们,并打着康王旗号,表示要调他们过江护卫康王。然后将这些人一船一船运到扬州,下船一批人,王渊就杀一批人,最后剩余两百多骑兵一起在扬州街头斩首。这些西军杀起人来毫不手软,除了王渊还有韩世忠。宗泽死后,他收拢的巨寇丁进叛乱,纵掠淮西。韩世忠军中正好曾经收编过一百多丁进的手下,韩世忠毫不手软,将这些人绑起来要杀掉,杀到一个叫王权的人的时候,手下武官劝阻,王权成为韩世忠部将。

镇江上次被军贼赵万攻占,王渊收复之后。淮西军贼张遇近几日又攻占了镇江,这个张遇李慢侯也打过,因为此人的活动范围很广,从扬州以西,一直到湖北附近都有他的踪迹。扬州和扬州西部的真州,是张遇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李慢侯的手下跟他打过几仗,谈不上胜负,主要是追不上。倒不是这人有什么骑兵,而是他会逃,手里有许多船,追他他就跑,而且往水里跑,水军恰好是目前李慢侯最大的弱点,江南地区河道纵横,张遇又在长江沿岸活动,动辄进入长江,让人望江兴叹。

张遇的势力发展很快,人数高达两万人,已经拥有了攻占城池的能力。一路席卷到淮西最西的黄州,知州赵令城虽然不会打仗,也觉得自己守不住,但胆量不小。张遇邀赵令城去他山寨里相见,赵令城就去了。张遇请他喝酒,赵令城说他知道喝了必死,请张遇不要屠城,说完就要喝酒。张遇将酒打翻在地,说酒里确实有毒,不过只是试试知州的胆量。最后张遇不但没杀他,也没攻城。

张遇离开黄州之后,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打算攻占建康(南京),没有成功后,继续到了镇江,结果镇江就这样被攻占了。

镇江两次失陷,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守臣弃守。宋朝的文官啊,见到金兵会逃,见到溃兵会逃,见到流寇也会逃。上次张万攻城,守臣是一个宗室,叫赵子崧,溃兵七八百,赵子崧派湘军拦截失败,聚集乡兵守城,乡兵溃散,赵子崧就弃城而逃,之后赵子崧被贬。张遇沿江而下,攻池州,守臣滕祐弃城遁走,攻镇江,新任知府钱伯言也逃跑了。

王渊说的这些情况,李慢侯也担忧不已。他的家可就在江南呢,之前江南虽然也有一些混乱,总体局面还算稳定。却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去浔溪争夺过护送公主功劳的那个平江知府孙觌,不久前被罢免了,罪名是饶命。其实是他追索平江府历年积欠的赋税,导致了当地土豪们的反抗,被御史弹劾丢了官。可是官府不搜刮物资,又怎么能进行战争呢?而搜刮物资,已经开始激起民变,需要罢免地方官平息民愤的程度了。

这还不算坏,真正快速败坏,还是二十天前赵构南下扬州之后发生的。赵构前脚南下,身后跟着横行北方的巨寇,最后才是金军的铁蹄。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却又比较诡异。因为赵构并非是被挤压南下的,他是主动先所有人一步逃跑,比追他的敌人还早一步。可赵构南逃,又给南方带来了压力,将崩溃之势迅速推到南方。

镇江之乱,事实上就是赵构的军队引发的。他留在扬州之后,不久手下帅营统制辛道宗就带兵过江了。名义是去杭州一带平乱,平的就是陈通之乱。这件事本来已经平了,可是问题没那么简单。

陈通最大的麻烦是他杀了文官,而最大的失误是胆子还不够大,没敢把文官都杀干净,知州叶梦得一直扣着没杀,赵叔近劝降他们之后,叶梦得就给放了。之后赵叔近上书朝廷,请求赦免陈通等人的罪行,结果朝中文官们坚决不允。而叶梦得直接跑到了扬州,一边向朝廷请求,一边以地方官的名义,请求赵构派兵平乱。

辛道宗就这样被派到了江南,如果没有叶梦得,李慢侯会怀疑这是赵构安排好的退路,他现在已经打算逃往杭州了。但有叶梦得在扬州这里活动,整个官场都一边倒的认定陈通那些人可恶,一定要镇压。李慢侯周旋了一些时候,但李纲很快就同意让赵构派兵南下,李慢侯无法阻止。

辛道宗过江,彻底将北方的混乱传染到了江南。他从扬州过江到了镇江,镇江是江南物资北运的基地之一,因此不缺钱财,知府赵子崧给了辛道宗大笔钱粮,可是辛道宗吃空饷吃习惯了,一个钱都没给士兵发。在士兵们怨言四起的情况下,一直到秀州(嘉兴),才给士兵没人发了五百钱。这些被欠了几个月军饷的士兵愤怒了,当即就有六百人溃散,局面一片混乱,辛道宗干脆奔还镇江。

辛道宗的部队中,除了少量心腹是西军之外,还有许多收编的河北义兵。其中一个叫高胜的,曾在太行山做过大盗,诨名高托天。辛道宗一跑,溃兵拥戴这个高托天做他们的首领,然后发病攻打秀州,秀州知州是赵叔近,他一边守城,一边安抚这些溃兵,每人给了四缣罗绮,这些人就跑向北方了。

高胜带着这些人去了平江,守城的奉直大夫赵研将高胜骗进城,然后剁碎了,城下的士兵吓到了,他们推举高胜的徒弟赵万带领他们。之后离开平江,北上攻下了常州,又跑去无锡。李纲就是无锡豪族,李纲家筹集了一些钱财给这些溃兵,于是他们就又走了。

这些人大都是河北义兵,他们的目的是想回家,或者只是求活,不管是高胜还是赵万,都没想着当皇帝这种远大理想。他们一路往北,裹挟了一些活不下去的流民,最后占领了镇江。

所以南方的混乱,从一开始就是赵构带去的,算是河北溃败的延续。

赵万这些溃兵被镇压了,更强悍的张遇却占领了镇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面对这些困局,李慢侯真的没有办法,他手里没有权力,无法干涉。他手里有兵,现在却不敢乱动,日日加紧训练,已经不练野战了,天天演练守城,江南也好,淮南也罢,只要金军不来,守住重要城池,大局就不会坏,他手里有限的力量,需要用到最重要的地方。

西军败坏的军纪,已经让李慢侯对这些西军失去兴趣,此时即便王渊这些人允许他挖墙脚,他都不敢挖了。万一这些人在他守城的时候,给他拖后腿,他哭都没地方哭去。手里目前已经有了五千众志成城的官兵,只要经历过实战,经验迟早都会有的。

最危险的还是两淮,去年李成就曾寇掠过这里,被刘光世击退。现在再次混乱,金兵攻打东平府,守将孔彦舟不敢抵挡,一路南下,裹挟了数万大军,在亳州一带打家劫舍。这让皇帝从淮西南下也变得不安全,丁进依然没有被剿灭,刘正彦带着三千骑兵一直追击,丁进跟他反复兜圈子,在寿春一带徘徊。黄州、江州、池州这些沿江州县,都有张遇活动。扬州以北还有一个刘忠,头戴毡帽,骑兵众多,到处打家劫舍。

唯一还算平静的,就剩下扬州和真正,已经淮东的通州、泰州等地。因为赵构十万大军坐镇扬州,还是有些用处的,刘光世等人打流寇没有问题。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徐州,金兵出现在徐州的消息日渐增多,而且普通百姓也知道了,市面恐慌,却无处可逃,因为江对面的镇江都被流寇占了,让他们往哪里逃。

官方得到的信息更多,更加准确。李慢侯已经确定,徐州已经被围。金军主力攻占了袭庆府之后,在没遇到阻碍,沿途州县纷纷投降。山东的屠杀已经让军心、民心彻底丧尽了。他们知道,守城不会有援军,而且守不住,最后被屠城,趋利避害,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结果就是金军兵不血刃的快速南下,先派兵奔袭徐州,起先是五百人,很快就增加到了一万人,又完颜宗弼等名将率领。

皇帝那边的消息总算收到了,果然皇帝南迁的打算,被李纲等人拦阻。李慢侯在开封是亲眼见过李纲拦御驾的,这次李纲地位更高,要拦下一个威望大跌的皇帝,更加容易。李纲的阻拦,让皇帝的御驾没来得及出发,就接到了金兵到达徐州的消息,这时候皇帝自己都不敢跑了。

赵家人都十分的看重自己的性命。赵构狂逃最明显,而且受不了任何危险。李慢侯请他尽早过江,却因为张遇在镇江,而迟迟不敢动身。李慢侯护送公主到了扬州,李成当时寇掠宿州、虹县,皇帝立刻就让公主先留在扬州,接着越来越乱,干脆不让公主启程了,直接在扬州建行宫,为皇帝南迁打掩护。

王渊几天后就平定了张遇,这张遇也好死不死的,在黄州劫掠日子过的好好的,哪里避开了抗金前线,远离宋军主力,他却非得南下,又是打江宁又是打镇江的,结果惹了王渊这一群煞星。

或许是太看不起官兵了,在镇江劫掠了足够的物资之后,张遇竟然渡江到了真州。他在水里,别人拿他没办法,上了岸一下子就被堵住了。他攻破了真州,放火烧城后逃窜,被逼到了杨子桥一带,迫于无奈接受诏安。

王渊带兵从镇江返回,进入张遇的大营,告诉张遇,我回来晚了,不然你的脑袋就不属于你了。

张遇接受诏安之后,王渊这次没有杀人,只是将张遇的部下打散,将张遇调走,把他的部下全部发到韩世忠手里,韩世忠镇守淮阳,直面徐州,此时压力很大。

不过有韩世忠在北边,李慢侯还是很放心的,这意味着扬州不需要面对金军主力,最多是一只偏师。李慢侯甚至计划,一旦韩世忠跟金军主力焦灼,他可以冒险支援,没准可以击溃金军主力,那就是比黄天荡提早两年的奇迹了。

李慢侯不是自信的人,他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他做事情总是往坏处想,却用道理逼迫自己去积极做事情。这让他很难升起自己去创造奇迹的心态,韩世忠在历史上的名头,让他觉得配合韩世忠可以创造奇迹。

王渊收复镇江之后,李慢侯再次重提渡江,但这次王渊却不同意了。江南的混乱,让他觉得不安,他告诉赵构,他镇守镇江,确实能保镇江一地安危,可镇江之外呢?康王留在镇江好还是留在扬州好?当然是扬州好,镇江两次失陷,已经残破不堪,扬州虽然混乱,却保持正常。

王渊请求南下平乱,他认为镇江根本不安全,长江未必那么保险,但去了杭州就不一样了,哪里有重江之险,即便金兵过了长江,还有钱塘江呢。

王渊南下了。

赵构不肯走,李慢侯直接去找公主,他希望公主趁着现在局势暂时稳定,赶紧渡江。

两个公主竟然也不肯走,主要是柔福公主不肯走,他哥哥是皇帝,现在生死未卜,她哥哥之前让她在扬州接驾,她不想弃兄南逃。她被哥哥抛弃了一次,却不愿抛弃哥哥。柔福公主不肯走,延庆公主也就不肯走。

所有事情都不顺,让李慢侯心情极坏。他不断推演可能发生的情况,最好的情况,徐州知州王复挡住了金军,韩世忠救援及时,金军撤退,这种可能性不太高,王复一个文官,恐怕很难真正取得军事胜利,韩世忠手里的兵力不足两万,恐怕也无力回天,关键是此时韩世忠这样的名将,手里也没有能跟金军野战的精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武再生也没用;最差的是,金军快速攻陷徐州,接着击退韩世忠,主力兵临扬州城,这种可能性也不太高,但却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旦金兵南下,赵构肯定要逃跑,他一跑军心立马就散了,因为目前主力都在他手上。十万大军南逃,无数平民逃窜,到时候李慢侯要怎么守这座城?

最让李慢侯生气的是,赵构不跑,也不做事。整天躲在大明寺跟自己的妃子厮混,一群文人整天跟和尚一起讨论禅法,日子过得清闲逍遥,他们真是活在桃花源里的人啊。

不仅仅李慢侯生气,其实这些人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公愤,不仅老百姓不满。军队也不满,军队不满,主要是士兵发不出军饷,而这些文官却天天吟诗作对,浪漫的紧。

这些行为其实也没什么大的过错,只是不合时宜。可他们能做什么?作为李纲的反对派们,他们手里无权,只是帅府属官。但现在的局面,赵构这个兵马大元帅也无所作为。这当然让人恼恨,可转念一想,赵构此时又能做什么?

手里没钱,十万人要发军饷,根本就约束不了这些士兵。甚至行军途中,韩世忠的部下当众将赵构的一个下属推进了水里淹死,赵构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那个叫做孙琦的军官带着人溃逃。

要让士兵稳定下来,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可稳定的社会秩序却又被破坏了,士兵又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很难立刻制止。

李慢侯发现自己能做的,其实也不多。赵构不敢有秩序的过江,公主不愿抛弃兄长过江,城里拥挤着十万数不服节制的各路兵马,周边每天还有大量难民因为流寇而往扬州逃难,扬州城里拥挤了快三十万人了。

李慢侯手里有大量财富,应付他五千人马绰绰有余,可也顾及不上赵构那十万大军,甚至都不敢接济他们,担心一旦露富,会被他们给抢了。

现在能拢住这些乱兵的,其实只能是他们的将领,靠将领跟士兵的私人轻易,勉强稳定住他们,保持最起码的秩序。在城里打个人,吃个霸王餐现在都不叫事了,只要不杀人,那就算没失去控制。

李慢侯频繁接触各路军头,他试图说服这些人约束部众,也试图说服他们一旦金军南下他们能留下来守城,有几个能约束住士兵的将领帮忙守城,成功的希望会更大,李慢侯以公主府的名义,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能留下来守城,会供应他们的基本物资。

许多将领都表示应该如此,却只想立刻从李慢侯手里要到钱财,真心的有几个,李慢侯自己也不确定。

渡江的难民川流不息,每天都有百姓前往镇江,但过江的能力是有限的,江口是有水闸的,只能容许漕船通过,漕船数量也不多,经过反复拉锯,百姓手里的船只,不是被张遇这样的军贼夺走,就是被官兵征用,能用于渡平民过江的船比以往少了太多,而手里有船的,又没人组织他们帮忙运输。

所以尽管每天都有人南下,扬州城里的人依然不见少,反而继续增多。

物价早就飙升超过十倍,官府开仓也无济于事,逃难而来的难民,此时别说承担生活费用了,连饭都吃不起,卖儿卖女开始频繁起来。

李慢侯手下的士兵也加入了万恶的人口买卖中,李慢侯对此非但没有杜绝,反而鼓励他们。那些可怜的女孩,与其被人贩子买走,当瘦马养起来,不如让自己的士兵买来当老婆。这些穷苦的山民绝大多数都没娶过媳妇,甚至有人这辈子都不可能娶到媳妇,现在娶一个扬州媳妇也不错。对那些被迫卖儿卖女的家庭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他们的女儿有了归宿,他们能得到一笔救命钱,度过绝境。

李慢侯不但允许他们买人,甚至鼓励他们多买,一个不多,两个刚好,三个也行,只要他们愿意养活,现在于公于私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唯一的麻烦是,士兵带了家属之后,管理起来不太方便。于是李慢侯将这些女孩,全都安置进了公主府,除非轮到放假,不允许夫妻见面,这才没有影响到军营的日常运作。

唐子城继续加固。城墙和各种防御设施已经修建完备,大大小小的房子都盖了起来。难民的到来,其实也为李慢侯筑城提供了很大便利。

最开始他只能雇到三千左右的民夫干活,后来到了五千人,赵构到来后,人数立刻到了一万,目前已经有三万人在这里工作。都是逃难进城的周边难民,最远的甚至有从黄河沿岸一路套过来的。招募难民工作,此时甚至是一种慈善,以极低的价格雇佣他们,却让他们感激涕零。李慢侯还要甄选那些有家人的青壮,认为这样能帮到更多的人。

雇佣三万人做工,让李慢侯也吃不消,侯东囤积的那批物资是有限的。压力最大的是粮食,侯东屯下的粮食,只有三十多万石而已,足以支撑李慢侯的士兵吃五年,但多了几万人做工,就最多能撑一年了。李慢侯可以用极地的价格雇佣青壮,主要就是因为他提供伙食,每天发米,发的米够两个人吃饱,这样至少可以让一家人不用饿死。

建炎二年,十二月初,康王赵构抵达扬州刚满一个月,徐州失陷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徐州这样一座坚城,竟然只坚持了二十天!

徐州是李纲重点打造的三大帅府之一,这里是河防的后方,囤积了大量物资不说,还让文官招募了大量士卒,假如没有吃空饷的话,这里应该有三万士兵,却只能坚持二十天!

徐州失陷的消息,给扬州上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现在这团阴云连李慢侯都被压的吃力了,在李纲朝廷的计划中,徐州的重要性还要超过扬州,这里是沿河帅府所在,是黄河防线的大后方,同时也是保护南京侧翼,让皇帝可以安全从宋城撤退的重要保障,李纲用了两年时间营建这里,耗费了江南不知道多少资源,却只坚持了二十天。

换做扬州又能坚持多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