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女婿又开边衅了!”
赵鼎收到消息,已经是四月初,无奈的对户部尚书晏孝广说道。
晏孝广当然要为女婿辩护,他如今的地位和前途,全看女婿的军功。在他之前,户部主官经常变动,到了他这里稳如泰山。原因不就是朝廷不能动他女婿,就不敢不用他。
“相爷。现在可打着仗呢,若说开衅,张枢密不也在开衅。还开的不好!”
他拉出张浚挡枪。张浚调赵立去陕西的雄文慷慨昂扬,可到了地方,根本不是那回事。从四川打进陕西,可比陕西打进四川难多了。那就不是个用兵之地,真能打开局面,吴阶兄弟早就做了。吴阶手下的西军,一点不比赵立手下的徐州兵弱。那也是跟女真人斗了好几年的精锐,很可能打野战的手艺,还远好过赵立的兵。吴阶打不开的局面,赵立同样打不开。
而且两个军头聚在一起,还闹起了矛盾。吴阶兄弟打仗没问题,但人品上有些瑕疵,贪财好色这些西军将领的恶习吴阶兄弟都有。历史上甚至记载吴阶去岳飞军营参观,发现岳飞身边竟然没有女人,只有一个老妻,还不纳妾。就去四川花钱买了个娇滴滴的川妹子给岳飞送去,结果被岳飞婉拒。岳飞隔着纱帘,问小娘子能否跟他一起吃苦,说他家的女人,只能穿粗布衣服,没有丫鬟伺候,小娘子只笑不说话,岳飞就将她送还给了吴阶。
岳飞还知道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拒绝,赵立是一个比岳飞刚烈的多的人。跟滑头的吴阶兄弟是很难处到一起,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两人互相攻讦,互相弹劾对方。赵立说吴阶兄弟谎报军情,保存实力,畏战不前。吴阶说赵立刚愎自用,折辱友军。
很显然,张浚镇不住这二人。吴阶倒是好说,能跟文官周旋,刚烈的赵立跟刚愎的张浚,根本就尿不到一起。所以已经多次上书,要把赵立调回开封,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
赵鼎是张浚的政治盟友,当然得支持张浚,已经多次朝议,希望调回赵立。赵立手下三万大军,加上家眷近十万人,浩浩荡荡入川,寸功未立,又浩浩荡荡回归,靡费钱粮,让言官很恼火,已经开始弹劾。
赵鼎哼道:“你少说风凉话,等你做到老夫这个位子上,看你还笑的出来?”
当宰相不是那么容易的,各路神仙都要伺候好,一个伺候不周,就得挨骂。赵鼎老谋深算,在各方势力中周旋,也感到压力山大。
晏孝广摆手:“相爷说笑了。下官这户部尚书就够难做了。也大概到头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怎么来的,不是两榜进士出身,能做到户部尚书,都是考虑女婿的功劳,皇帝可以允许一个户部尚书跟藩镇不清不楚,决不能容许一个宰相跟藩镇有牵连。
他要真能做宰相,除非他女婿起兵来杭州逼宫,那时候就不是宰相的问题了,而是鹿死谁手的困境,赢了他就是国丈,输了他就诛九族。因此他宁可平平安安把户部尚书做到头,也算对得起先祖了。
赵鼎其实并不反对李慢侯跑去女真人的土地上打仗,他主要是担心战线越来越广,财政无法承受。
叹道:“这下朝廷要动藩财,可就更没有理由了。”
朝廷财政困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藩镇没找朝廷要钱,其实已经节约了很多经费,如果还要从藩镇那里刮钱,就太说不过去。赵鼎想动的藩财,主要是藩镇在藩地之外的财源,比如李慢侯在江北印刷的粮票、盐票,这也是一个揽财的工具,目前可比钱引有用多了。
晏孝广道:“知足吧,相爷!东藩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可没管朝廷要一分钱。山东是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哪里可再榨不出一文钱了,东藩只提出兵,没提要饷,已经很为朝廷考虑。”
赵鼎不由摇头:“你这个女婿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能聚敛?我看你这个户部尚书,还不如给女婿做的好。”
两人关系很好,因为晏孝广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而且又能做事,帮赵鼎揽了不少财,还没有野心,不想往上爬,所以两人时常能说几句玩笑。
晏孝广道:“这也是个办法。我那女婿若坐了户部,恐怕真的国无匮乏!”
赵鼎又道:“我听说你女婿在上海开港口,还在上海印藩票。这事你得管一管,藩引过江可要出大事!”
晏孝广点头,这事很难办,上海务的财税是公主的食邑,可地方还是官府在管。官员已经换了一茬,因为之前的官员贪渎,被公主弹劾,现在基本都换成了公主的人。本来是一个没多大利的地方,就一个榷酒场,现在慢慢变的热闹起来,海船进出不断,还开始印藩引,在这里储粮。不知道是公主的主意,还是东藩的动作。朝廷都不好动,赵鼎十分难办,一旦在朝堂上讨论,得罪公主不好,激怒东藩更糟。
可不管,藩引过江,朝廷的钱引还活不活了?屡屡严禁,都挡不住长江南岸的百姓使用藩引,这要在上海弄大,还怎么禁?
晏孝广道:“这事我问过。说是愿意跟朝廷分利,一年给一百万贯!”
赵鼎皱眉:“一百万贯?少了些吧。”
他竟然讨价还价起来。
晏孝广道:“相爷觉得该要多少?这是粮票,没多大油头。盐票那里每年都给到六百万贯了。”
赵鼎点头:“那就凑个整。一共给一千万贯!”
晏孝广不由摇头。盐票那边分的利,其实是盐税,不是从盐票本身上刮到的。只是江北食盐往来中,大量使用盐票而已。但粮税并不重,朝廷也不敢玩粮食专卖,真把粮食价格炒到盐价的程度,那是要死人的。所以晏孝广一直以为,粮票赚不到什么钱。就真的是为了囤积军饷而设的,每年会印一批粮票,跟农民和粮商换粮。而且也不在按照票面来对付,而是在市场上拍卖,大粮商都到公所里叫价。丰年粮价略微低于票面价格,灾年略微高于票面价格,因为是跟官仓粮食锚定的,因此上下浮动并不大。
“我去说一说。估计就废了。你要是同意在江南印盐票,倒是可以给这么多!”
晏孝广叹道。
赵鼎哼道:“江南的盐制决不能动!”
谁动谁死!朝廷每年从江南盐场能得到七百多万贯税钱,谁敢冒险改动?江北的淮盐,那是没办法,是藩镇们自己搞出来的,朝廷已经接管过来,可以收税了。作为让步,给藩镇分利。可是江南盐场是一定要抓在手里的,而且要严禁淮盐入境。两淮盐场现在产量太大,太多的盐场,食盐堆积如山,便宜的要死。就是因为改了盐制,只收税,不限产。不像江南盐场,产销都是官府在做。盐户只管制盐,官府四文一斤统收,从各地榷场出货,以前卖三十三文,现在只能卖二十文,少十三文钱带来的损失,可是巨大的。但不减价,老百姓根本不买,宁可去买私贩的淮盐,又好又便宜。
赵鼎觉得,淮盐那种搞法,只收税,产销都不管。盐户想方设法搞生产,盐商想方设法搞销售,迟早要出事。现在江北老百姓吃盐,一斤只有十五文,而且都是精盐。这十五文钱中,光是官府的税钱就占了十文,怎么能这么便宜?肯定是盐商和盐户亏了!
晏孝广跟李慢侯商量,李慢侯竟然同意。而且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饵,如果赵鼎同意让他在江南印盐票,并改了江南盐制的话,他愿意给一千万贯。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饵,要知道蔡京时期,全国的盐税一年也就一千多万贯。现在朝廷的盐税,其实跟蔡京时候差不多,但只有半壁江山,而且分了六百万给江北藩镇。算下来总量已经比蔡京时代高了,那可是最富庶的时代。可李慢侯说江南就给朝廷一千万,那岂不是说明江南盐税还有潜力可挖。可是怎么挖,赵鼎想不到。按照江北那样搞,盐怎么卖出去?江南的盐现在已经堆积如山了,甚至开始向地方官府摊派。
如果改成江北那种,不限产量,恐怕更麻烦,一两年之内盐商们就要破产。这种事在江北可天天发生,许多几代人做盐商买卖的,说破产就破产了。盐户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江北的精盐价格,都已经被商人们压低到了三文钱,这在江南可是要逼死盐户的。
但是一年一千万贯,却真的让赵鼎心动。现在江南盐税,榨干油水就七百多万贯,而且成本很高。官府要将盐运到一个个榷场去销售,运输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可一旦官府不在官运了,几万以此为生的人就没了活路,其中许多运兵、漕卒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张俊这些将领的部下。断了他们生计,朝廷肯定得给张俊补足军饷。
这么一考虑,赵鼎就觉得为了一年多出来的两百五十万贯盐税,不值得在江南冒险。除非年年都有,否则不值得改动。
“让你女婿一次性给五年,我就准了!”
赵鼎开玩笑的说道。
一次性给五年,那可就是五千万贯,别说李慢侯愿不愿意给,关键是怎么可能给的出?
让赵鼎惊讶的是,这次李慢侯又同意了。
这还想什么,赶紧跟皇帝商量一下,这个东藩可了不得了,以前太小看他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