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霞从省城学习归来的时候,已经是五八年了,说好的进修,变成了上学。最后凤霞拿了一个医专文凭。也成了国家承认的医科生。
虽然逢年过节的时候,凤霞也回来过,但是毕竟来去匆匆。这回一回来,发现印象中的小土妞,竟然洋气起来了。
竟然有了几分当初的洋学生陈家珍的风采。
陈家珍看着自家姑娘,越看越美,忽然集体感叹自己老了,还看不到外孙子。
一下子就把回了家正高兴的,徐凤霞给整了个大红脸。
陈家珍问凤霞,在学校就没碰到个谈得来的对象?
凤霞扭扭捏捏的说,有人给她写过信,但是她看不上那人,也不想留在省城,就没谈。
陈家珍唉声叹气起来,国家好好颁布了婚姻法,广播喇叭里,也整天宣传,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
陈家珍也不好在自作主张,帮凤霞张罗。只是希望她能尽快成个家。
陈家珍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心态也渐渐老了,其实她才三十多岁,正式风华正茂的时候。没看定力十足的陆仁炳,也还勤勤恳恳地,辛勤耕耘着她这块地,经常累的腰酸腿疼吗?
徐凤霞这次回来被分配到了县医院,现在医务人员紧缺,像凤霞这种经验丰富,又是经过进修的医生,进去就是骨干。很快凤霞就在医院站稳了脚跟,干得风生水起。
这一天陆仁炳正在村里新盖的学校,扒窗户,看孩子们上课,徐有庆就在里边摇头晃脑。
有人从背后拍了陆仁炳的肩膀一下,原来就是那个带着有庆练体育的李老师。
徐家村集体翻新房的时候,就顺道建了一所学校。学校建成后,陆仁炳就去镇上请了几个年龄比较大的退休老教师来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
这些老教师其实还没到退休年龄,只不过是出身有点问题,最近政治气候,风向不太稳,他们就被退休了。当然了他们也没有那个被说左右的资格。
他们在家闲着没事,正好被陆仁炳挖来做老师。要说当老师,还是得他们这些老派的知识分子认真负责。
陆仁炳在外面听了半晌,就觉得这老师教的是真好,人算是请对了。
拍陆仁炳肩膀的李老师,他也被陆仁炳挖来了,名义就是支援乡村教育。
现在集体流行这个,这两年江南省光支援乡村建设的干部就有一两万人呢。
李老师找陆仁炳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他要带着有庆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去区鸡参加比赛。需要陆仁炳批点经费,这种事情当然没话说。
徐家村现在富得流油,虽然表面上,还是负债居多,但是实际上已经达到按需分配的高级阶段了。
当然是低水平的按需分配。
陆仁炳很痛快的批了经费,让李老师带着孩子们,放心去比赛,成绩啥的,陆仁炳并不在意。
要说些徐家村的孩子在读书上,还真是没啥值得夸耀的。一干毛孩子,几年来,考上初中的就小猫三两只。
高中的一个没有,出个中专生徐凤霞,还不是考上的,一帮完蛋玩意。
不过陆仁炳也不在意,随他们去吧,反正这年代读书无用论还是很有市场的。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算了。反正条件都给他们造好了,他们自己不上进,陆仁炳也没办法。
对徐有庆它也是这个态度,只要不杀人放火,作奸犯科,活得好好的,爱咋咋滴。
告别了李老师,陆仁炳回到了大队部。正赶上王福田从镇上回来。带来了陆家镇人民公社成立的好消息。
同时也带来几项任务,第一就是成立大食堂,吃大锅饭。第二就是砸锅炼铁,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嗯,对于这两项光荣地任务,陆仁炳没有任何异议,举双手双脚赞成。
王福田还说了一件事,就是他又挨批判了,原因当然还是粮食产量的事。
陆家镇的领导外县里虽然没有放大卫星,但是也跟了风,报高了预期产量。回来之后把压力转嫁给了,各个村。
其实领导还是希望徐家村能够勇挑重担的,但是奈何王福田被陆仁炳套可缰绳,根本不敢放大炮。
所以它也只能无视了,领导暗示他只要他放个卫星,就把他调到镇上来的暗示。老老实实报了个实际产量。
然后被不满的领导痛批一顿,随即外它报地产量上翻了一个番。
王福田抹了一把冷汗,还好他没有自作主张地加产量,看这劲头,不管它报傻产量,领导都是要给他们徐家村翻一番的。
虽然徐家村一再藏拙,但是人们都不是瞎子。谁都知道徐家村是头肥的流油地肥羊。使劲榨一下是没问题的。
这还是陆仁炳,王福田使劲经营好了各方关系的缘故。
镇里领导,也跟徐家村关系很密切。要不然徐家村这头肥羊,怎么着也得被扒皮抽筋不可。
不说别的,就单单徐家村那骚包的园林新村,集体太招人恨了。
虽说被省里,评为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还上报了国家。
但是在周围一片破砖烂瓦的乡村里,这样才鹤立鸡群不要太招恨呀。
先进典型,能学能推广的才是典型。像徐家村这样的,根本不具有推广的可能性好吧,想想就好气。
还好徐家村的养殖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上已经扩展到了整个陆家镇。大家一起发财,才算稍稍平息一下众怒。
所以各个大队的干部,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徐家村大队的人,外大会上挨批。可惜徐福贵这个老滑头,总是拿老实人王福天出来背锅。
一次也没挨过批,真是让人不爽??!
上级布置了任务,当然要完成,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红色歌曲,和各项国家政策。是的,现在陆家村的广播站已经可以全天播放了。
各行各业都在发跃进,农村广播事业当然也不例外。徐家村早早就排队扯了一根电线,直通大队部。
县里广播站,还给配了一对喇叭,个播音器材。
陆仁炳世来者不拒,他自己买的那对喇叭被他按在了学校。平常放个音乐,升国旗,奏国歌,做个广播体操什么的,也能用。
谁家办个红白喜事的总喇叭,就去学校里借,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