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苗坐在山坡上,伸长脖子,看着拾级而上的曹植,心中疑惑,还有些担心。
这时候正是朝局暗流涌动的时候,曹植不留在宫里辅政,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难道天子承受不住压力,决定牺牲曹植了?
不过看曹植走路的劲头,和偶尔抬头仰望时的表情来看,又不太像是被贬出朝堂的样子。至于是他最近有了城府,还是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严重,就不好说了。
曹苗让红杏准备一点茶水,再准备一点吃的。这个时辰从城里赶来,曹植很可能还没吃饭。
果不其然,曹植来到曹苗面前,还没说正事,先叉着腰,喘着粗气说道:“有没有吃的,我午饭还没吃呢。”
青桃取来胡床,请曹植就座,红杏奉上饮食。曹植也不客气,一手拿着脂饼,一手拎着茶壶,一口饼一口茶,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看得曹苗直皱眉。
“父王从哪儿来?”
“太尉府。”曹植抹抹嘴,将今天的行程说了一遍。
他一大早出宫,先去太尉府,代表天子看望司马懿,交换了关中战场的意见,然后出城,赶到不周山庄。得知曹苗在山上,又一路爬上山,累得够呛。
如果不是最近一直坚持锻炼,真是顶不住。
天子要派他去关中劳军,顺便带太医为曹真调理身体,以免他因身体不佳无法指挥作战,影响关中形势。又让他带着太医来山庄,希望曹苗能够提供一些建议。
曹苗没说话。他对曹真的死活并不关心。陈仓之战,没有曹真也能赢。诸葛亮翻越秦岭而来,又没有运20这样的神器,就连木牛流马都还没出现,他的后勤是致命伤,拿下陈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一战,就是给郝昭刷名声的。
现在又加上了夏侯绩。
他意外的是曹叡居然会派曹植去关中。
不过仔细想了想,他又明白了曹叡的意思。曹植本来就没什么支持者,仅有的几个也被曹丕继位后杀了,如今的他就是个光杆王爷,到了关中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倒是个相当不错的替罪羊。
如果曹真病倒,陈仓被诸葛亮攻占,关中出了事,反对调张郃增援关中的曹植就是罪魁祸首。曹叡顺手将他抛出去,平息众怒。理由充足,不是我不用你,实在是你当不了重任,我听你的建议,结果惹出这么大麻烦,不杀你就是法外开恩了。
曹植被他卖了,还得感恩戴德。
万一打赢了,功劳是曹真的,面子是曹叡的,与曹植有什么关系?
不得不说,曹叡真是里子、面子全占了,进退裕如,简直是完美。
“太尉的伤势如何?”
“腹部受伤,要休养一段时间。司马师伤得很重,怕是不能人事了。”曹植顿了顿,调整了一下思路,严肃地说道:“不过,亲事还要办。不仅要办,还要尽快办,最好能在我离京之前定下来。”
曹苗很惊讶,歪着头,打量了曹植好一会儿。“陛下的意思?”
曹植点点头。“陛下也知道你有些顾虑,有些委屈。不过你身为宗室,理当为朝廷分忧,与太尉府结婚姻就是其一。你也清楚,眼下诸葛亮犯边于西,孙权谋逆于东,北疆的边事又未曾真正平息过,太尉与大司马刀兵相见,朝臣党争,绝非朝廷愿见。”
曹苗翻了个白眼,不予理会。他对司马果本人印象不算差,如果非娶不可,也不是不行。只是曹植这副公事公办,一心为朝廷着想的口气,时时提醒他这桩亲事背后的利益计算,让他很不爽。
他不免又想起生母崔夫人与曹植的婚姻。
政治婚姻,能有什么感情可言?更何况还是司马懿的女儿。
司马师受了重伤,成了阉人,司马懿一家不知道有多恨他。将来逮到机会,赏他一个全尸都是便宜的。就算他不会给司马懿机会,枕边有个仇人,天天想着掐死你,也不好玩啊。
见曹苗无动于衷,曹植又劝道:“太尉乃是文皇帝的托孤重臣。他身受重伤,长子成了废人,还能委曲求全,便是对陛下的莫大支持。你身为宗室,岂能落后?当初你提醒陛下,陛下深自赞许。如何再为朝廷着想,应下这门亲事,就算委屈一下自己,也是应该的。”
曹苗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你说完了没有?”
曹植有些不悦,却还是说道:“说完了。”
“说完了,我就带你去看看那天晚上交战的战场。”曹苗冷笑道:“如果我猜得不错,你来得这么匆忙,一定没有去过大司马府,没有见过德思,没问过当天晚上交战的经过。”
曹植听出曹苗的话音不对,连忙追问。曹苗却不是他,带着他下了山,来到河谷,四处转了一圈,把当晚交战的经过说了一遍。曹植听完,立刻明白了曹苗的意思。
司马师的伤是真的,司马懿的伤是假的。或者说,他是自残,并非真的被曹纂所伤。
且不说司马懿受伤和司马师受伤,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完全不同,如今司马懿以受伤为由,卧床不起,便占据了主动权。
如果朝廷内忧外患,暗流涌动,他又是双方都想争取的力量,必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现在却可以跳出漩涡,静观时变。天子要咨询关中形势,只能派人去太尉府。那些想借他之手,与天子较力的大臣们也轻易见不着他,除非主动去拜访他。
从钟毓的态度来看,这显然不是钟繇等人愿意看到的局面。不管他们承认与否,汝颍世家中还找不到能代替司马懿的人。在这场朝争中,司马懿对他们非常重要,只是他们以前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
当司马懿抽身后退,他留下的空白是如此明显,自然而然的提醒了汝颍世家。
这或许就是司马懿对之前汝颍世家没有为他力争的反击。
再考虑到化解与曹休的恩怨,司马懿这一步看似忍辱负重,其实一举三得,时机、分寸拿捏得极佳。
曹植站在河边,看着潺潺流过的河水,沉吟良久,转身看着曹苗。“允良,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更应该应下这门亲事。”
曹苗眉头紧皱。“为什么?”
“要对付司马懿,非你不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