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于曹操的粗暴经济改革反应有些迟缓,一方面是刘备不想操切,想等尘埃落定看看清楚各方反应。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临近年底,丞相李素公务和私事都扎堆了,比较繁忙。刘备不想老是让人加班。
毕竟,严格来说,曹操那些举措,虽然惊世骇俗、得罪人无数。但也正因为惊世骇俗,之前没人敢尝试,没人做过。
也就王莽打着复古改制的旗号弄过王田法,但不也是三年就完蛋了么。曹操这次怎么说也是找了更好的借口、而且把王莽当年王田法被反抗的最激烈的点改了,留下其余。
刘备自己,也非常想看看曹操能不能把这个改革推行下去,好为统一之后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提供一些经验教训。
自古以来,肯冒着自身覆亡的风险搞大改革的政客太少了,所以极端政策的试错经验才显得非常难得。
……
或许有人会好奇:李素不是很苟的吗?很贪图享乐的么?都快过年了,他还有什么好忙的?
之前九月份十月份的时候,李素把雒阳这边举办的第一场科举、乃至章武四年的钞引债券发售工作,都妥帖安排下去了。
这些大事儿都没出纰漏,到了年关,最多也就是召集百官进行下一阶段的“读书会”,学习《儒法论衡》、进一步统一思想吧。
这种活儿又不累。其他的日常行政,以李素的脾气,肯定是丢给荀攸、诸葛亮和九部卿料理了。
这种理解,也不能算错。整个十一月、十二月期间,李素主持的主要公务,还真就是那些务虚的官方意识形态工作。
但是他的私生活,着实是有点焦头烂额。
因为他的小妾甄宓临产在即,之前还有些忧虑劳心,伤了气,最后稍稍有点难产早产,让李素坐立不安,干什么都没心思。
幸好当时不是什么争天下的紧要关头,否则说不定后世史书就会拿评价袁绍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来评价他了——
历史上,袁绍可不就是因为小儿子重病,错过了发动官渡之战的最佳时机,没在眭固杀杨丑、为张杨报仇的第一时间就讨伐曹操,一直被后世耻笑。
李素只能是一边忙着亲自过问医官、看看目前使用的妇产医术有没有可以改良的,还让华佗来问诊安胎。
最后,总算是在十一月初,甄宓安全诞下一婴。孩子连九个月都不满,属于早产,极为瘦弱,只有不到十一汉斤(五斤)。
还好是个女婴,将来瘦弱矮小一点也就罢了。
产后第一天,李素没进产房,好让甄宓静养。
屋里都是提前换上煮过的干净纱帘,屋子的地板也是提前用的驱虫防蛀木料,连墙壁都包了,提前煮干净,所以卫生条件绝对没得说。
冬天比较寒冷,也减少了产妇的出汗,捂着不容易滋生细菌。
至于用刀具加热烫合脐带伤口、防止母婴感染的技术,也是早在一年前就试验过了。李素的次子诞生时就已经属于成熟技术,这次次女诞生,就更是轻车熟路。
等母婴都创口稍敛、状态稳定之后,次日李素才沐浴更衣、隔着消毒纱帘安慰了甄宓,给她精神鼓励。
甄宓神情还是比较憔悴委顿:“夫君执掌国家大事,却为这些俗务操心,实在于心不安。妾身无能,生了个女儿。”
李素带着煮过的手套握住甄宓手臂:
“别想多了,这不是你决定的。再说要是生个儿子弱不禁风、将来还要继承闽中郡公爵位,也不像话。先来个女儿挺好的,就当练练手,夫人第一胎也是女儿。”
甄宓这才好受了些,忍不住又问了一些别的:“都怪我之前老是担心家中生意出了事儿、会连累夫君的名声,伤了胎气。
可是忧虑烦恼,全不由人,明明告诉自己别想那些烦心的事情,却控制不住神思,真是觉得自己没用。不知……”
李素:“行了,早知道你如此牵挂,早点告诉你结果。就你嫁过来之前操持的那些营生,能怎么失信于民、损我名声?
最多就是亏点钱嘛,又不是亏不起,就当练练手了,去年赚的今年都赔回去,咱家还差那几个亿。好好养着吧。”
李素和甄宓言语之间聊的事儿,外人乍一听或许摸不着头脑,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
甄宓嫁人之前,不就一直在甄家经营那些民生产业么。
就是拿甄家的财力担保、居中周转,让长安雒阳周边几百里的百姓都种新鲜蔬菜,然后卖给两京的城里人、再调运粮食供给当地菜农。
这生意前面着实赚了几年,但今年雒阳这边全面移民、迁都成功后,甄家把这个产业模式从长安那边完全移植到雒阳,谁知第一年巨亏了。
行情是秋收之后恶化的,当时甄宓知道了就很忧虑,怕连累了夫君的名声,最后伤了胎气。李素也是之后才意识到,连忙让家中其他人把事情处理了,让甄宓别多想,一点小事而已。
亏损的理由,说来也好笑,居然是因为甄家一开始为了鼓励百姓、佃户,承诺了固定价格包销蔬菜、供给粮食。然后今年伊洛盆地周边萝卜、菘菜、韭菜这些蔬菜统统大丰收了。
按照市场规律丰年本该“菜贱伤农”,但甄家提前承诺了固定价收购,如果不压价的话,雒阳市民移民增加速度又不如预期,吃不完那么多新鲜蔬菜——说白了,就跟炒蔬菜期货,然后遇到丰收年一个道理。
这事儿,本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公示“情势变更”,丰年要压低收购价,或者不承诺全部收购了。就好比后世合同法都规定、情势变更可以重新协商变更合同条款。何况甲方势力雄厚,谁敢说个不字。
但农民不懂法,你跟他说丰年就不收购,对甄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用会有损伤,这个初生没几年的行业也会蒙上阴影。
将来说不定百姓和佃农就不听你的,重新回去自种口粮,不敢再把全部土地拿来种蔬菜了。
何况现在甄宓已经是李素的妾,她的名声不仅是自己的,还得提防连累夫家。
所以第二个办法,就是乖乖认栽,依约收购,多收购的蔬菜卖不掉,赔本罢了。相比之下,李素当然让人按照第二个办法处理,反正卖菜的生意每年都有几个亿净利润好赚,也不差今年偶尔赔几亿。
再说,多收购的蔬菜也未必就全赔了。
这个时代的人做腌菜的规模还不大,没有形成生意,都是普通百姓自己晒菜干、或者加点珍贵的盐干腌,而很少有酸菜、泡菜,更没有罐头。
汉末的陶土容器气密性也不好,没法腌酸菜咸菜,加烧了黄釉的原始瓷缸/瓮可能气密性好一点,学后世四川人那样瓮口扣个碗、瓮沿封上水隔绝空气,估计能腌腌泡菜。
实在不行,李素略加点拨,让甄家管相关生意的管事自己去组织研发腌泡菜呗,最多没得赚,但总不至于连收购剩余蔬菜的本钱都赔完。
历史上番茄酱的发明,不也是类似的事件逼出来的么。19世纪末的时候,某一年亨氏公司创始人的故乡宾州番茄大丰收,菜贱伤农,亨氏老板为了救乡亲们,就发明了番茄酱处理卖不完的番茄。
甄宓遇到这点小麻烦,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以李素的见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会担心这些小问题。
甄宓听了夫君如此让人处理后,心倒是放下了些,她也不是亏不起这点钱,只是她心思重,容易脑补过度。
她忧虑地说:“夫君已经位极人臣,还让家人对百姓如此守信重诺,固然是好。妾只是怕赔钱事小,被人嚼舌头说如孟尝君市义,便不好了……
当年萧何助高祖平天下,尚且让家人仗势压价、贱买百姓田宅以自污。王翦出征而求田问舍于秦王。夫君守信是守信了,这方面却愈发涯岸自高。妾几乎陷夫君于两难。”
李素好气又好笑,摇头叹息:“你呀,就是想太多。读书读了点,却胶柱鼓瑟,生搬硬套。自以为是在为全家着想,有时候纯是庸人自扰。
陛下对我信任,岂是秦王对王翦、高祖对萧何可比。我生平之志,陛下也早有所知,既已重用,复何可疑?
我志在封圣,便是这丞相之位,也不过如腐鼠之于凤凰,随便当添头附赠的了。重要的不是丞相本身,而是这个位置能让我的主张伸于天下。”
李素随口引用的夜枭、腐鼠与凤凰,自然是说的庄子和惠子那个典故。甄宓学问虽不算好,这些基本功还是读过的,理解起来自然没有困难。
听了夫君这嚣张言语,甄宓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怀颇畅,郁结渐解。
……
李素花了个把月的时间,一直到十二月中旬,每天只是稍稍料理公务,剩下的时间就早早下班,陪着妻妾女儿,照顾调养。
直到次女满月之后,早产儿的病恹恹状态有所缓和,让华佗又看了一下,确认夭折的概率不大,可以养活。李素才算是松了口气,把精力重新投注到正事儿上来。
李素这都已经第四个孩子了,原本他这人是不喜欢为了子女的事儿庆贺的。
尤其是之前次子出生的时候,考虑到孩子姓蔡,他就更是低调处理了,什么酒宴都没摆。
毕竟蔡家的孩子轮到他李家来摆酒成何体统?客人向谁表示庆贺才好?是恭喜太傅喜得外孙(宗法上算孙子)还是恭喜丞相喜得贵子?
同理蔡家当时也不好摆酒,否则容易提醒百官,丞相多了个儿子,却不是跟丞相姓的,多尴尬。最后只是蔡邕收了些贺礼,这事儿就算过了。
这一次生的个女儿,按古人的习俗更不值得操办。
但因为有点早产,养活不易,李素费了那么多心力,还是决定喜庆一下,冲喜镇祟。就大摆宴席,从皇帝到百官都宴请了。
百官也没人敢不给面子,全部来喝酒送了重礼。
李素还特地让人在府内外放了花灯,还让工匠改良了一些类似于大呲花、手摇棒的喷筒焰火,在满月酒当天燃放——
之前爆竹已经诞生有五六年了,不过那些传统爆竹的原理,都是靠火药瞬间爆炸,所以有巨响。哪怕后来李素改良了可以发射到几十步甚至近百步高的烟花,发射瞬间还是有明显的爆破声。
这次,李素怕府上太闹腾,吓坏了刚满月的孱弱女儿,才特地给工匠下达改良要求和思路,造出了没有爆炸声只喷火星的烟花。
因为是丞相得女才发明的新玩意儿,后来就被人模仿学习,引为风雅。
朝中高官生了儿子就要放鞭炮爆竹,生了女儿就只放漂亮安静的烟花。
后来凡是没有爆响的焰火,尤其是那种拿在手上摇着放的,都被称为“甄姬焰”。
……
女儿的满月酒摆完之后,第二天刘备就把李素召去议事。之前,李素都半休假状态料理自己的私事个把月了。
刘备也不跟他见外,开门见山:“看贤弟昨晚喝得那么痛快,想来是完全不担心弟妹和侄女儿了。
朕都让你闲散许久了,怕你无心政务,曹操那边折腾成那样,都没来烦扰,只是让细作静观其变,搜集动向。
现在贤弟心病尽去,也该出点力了。呐,这儿一堆曹操辖下关东各州对‘禁止庄园田地买卖’变法的反应、情报。
还有这些,是朕跟子瑜、子初他们商议讨论后,他们形成的奏疏。贤弟都看一看,说说你的看法。咱该不该看着曹操把这个改革推行下去,还是过完年立刻大军压境。
另外,曹操这些法子,将来天下重归一统,有多少是可以吸收借鉴的?还是要完全否定掉?”
李素昨晚女儿满月酒也喝得有点多了,虽然之前就有些思路,却不得不重新整理一下。
他就请刘备稍待,让他把别人的意见和第一手情报全部仔细看一遍梳理一下,再慎重给出意见。
还别说,这一个月他虽然在休假,但也并非对正经政务毫无心得收获。至少他在处理甄宓那个生意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颇受启发,觉得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控制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率的政策细节。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