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二七章 显学胚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二七章 显学胚子

穿过兴奋的商贾,刘钰领着众人来到了过几日即将开盐卖下半年盐票的会馆,这里要先举行一场募股大晒盐场成立盐业公司的活动。

虽也还需几日,但这时候已经有不少商人聚集于此了。

等进去后,见过了这些商人,听完他们的期待,刘钰便问两淮盐政使道:“林大人于这晒盐场一事,有何看法?”

两淮盐政使对此并无反对意见。

“此事甚好。前朝徐光启便曾上疏此事,言及晒盐之利、煮盐之弊。只是,晒盐一事,定要与票法配合。引法晒盐,私盐必要横行。”

“盐税乃国税之次重,仅次于亩税,朝廷水利赈灾打仗练兵,都需要钱。若无相应的盐法就该晒法,走私横行,于国不利。”

“淮地盐场盐户,饱受煮盐之苦,取卤之疲。若能兴晒盐大场,确实利国利民。”

刘钰见他并不反对,心里正自高兴,却瞥见远处几个负责此事的官员身边,站着个打扮明显不太对的人。

既不是商人,也不是这边办事的人,更不是抽调过来的新学会计之类的,反倒是一副书生打扮,实在有那么点白鸽子站在一堆黑乌鸦里的意思,颇为显眼。

那年轻书生在那都瞅瞅、细看看、这也问、那也问,看的刘钰满是好奇。

这里出现商人不奇怪,甚至出现罪犯都不奇怪,但出现个正统的书生,就特别的奇怪。

好奇之下,他走到那几个官员身边,那几个官员和那年轻书生赶忙行礼,刘钰奇道:“此人是谁?这里竟有读圣贤书且不是做官的,倒是奇了。”

旁边官员赶忙道:“回国公,这是下官友人的弟子。姓孟,名松麓。他的先生,国公也应听闻过,正是古儒一派南渡传承的绵庄先生。”

“嗯?谁?”

一旁的秘书立马提醒道:“程廷祚。”

“哦哦哦!”

孟松麓这时候还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刘钰打量了一下,心下多奇。

应该说,他们学派的思想,是刘钰最最最警惕的反动思潮。

作为他最提防的反动思潮,刘钰当然看过很多他们的书,虽然和他们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但出于一种类似于了解敌人的目的,他对这些人的大致思想、领头人物还是了解颇多的。

他对类似思想的提防,从他还没大发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要不然当初年轻时候在京城闹事,也不会想办法把和他有矛盾的正统儒生扔到法国去。

既对方是本土打着复古儒学旗号的空想派南传领军人物,刘钰自然知道程廷祚是谁,也知道他们学派的一些基本理论。

当然仅限于经济、政治上,不涉及宇宙观、气、理、太极之类的东西。

他也是好奇这程廷祚让弟子跑这里来干啥,遂叫孟松麓不必多礼,问道:“你来此处是为何事?难不成,你先生也有些本钱,想要投资?”

孟松麓忙道:“回国公。”

“先生说,昔者,赵令穰作画,叫人身临其境。因其是宋太祖孙、秦王德芳之子,是以不得远游。每作新画,苏子得之,便说他必是又去祭扫帝陵归来归来了。前朝董其昌曰:作画就是赵令穰这般的道理,读书也是一样,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有成。”

“先生颇以为然。且本派学问,素来讲究实务。”

“先生言,苏南经济学问,虽多霸道,但若前朝因之,恐也未有险亡天下之乱。然其复杂,难窥全貌。”

“是故闻海州事,特叫弟子多见、多闻、少言、少论。晚生是来参观、旁听商贾求票、参股之事。”

程廷祚本就颇有名声,加之那首岛夷诗,更是名声大振。

一旁的两淮盐政使便道:“既是绵庄先生的学问。多行多看,确有好处。既如此,当可多看看。这盐改诸事,亦算是你们分斋之学中的大学问了。”

刘钰对他们学派的风格还是赞赏的,只是对他们学派的一些理论反对,不过这个学派名声大、势力却小,根本没几个吊人,暂时不是很成气候。

一则这本来就是个北方学派,因为华北地区的小农经济基础很稳固。但天下的文化中心在南方,而南方的经济基础,注定了这个学派在南边根本立不住脚。我反我自己?我均我自己?

二来就是这个学派,入室弟子规矩太多,而且学起来也苦,不但要学文还要练武,苦的厉害。问题是学的那些破玩意儿,科举又不考,谁肯学?有练武的功夫,多做几套八股文练习,岂不美哉?

如果要是按照原本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学派也就是类似于先秦诸子般的命运,被欺负的时候,被后人翻出来缅怀一番,假设若是他们会如何如何云云。

只不过,伴随着大顺改革,尤其是苏南那边的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刘钰心里很清楚,这种以复古为名的空想派,很快就再度兴盛、广为传播。

想了想,刘钰问道:“你老师对苏南的事、对盐政改革,有何看法啊?”

他压根没问阜宁土地的事,因为他不想在这件事上争论。

孟松麓连忙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道:“晚生来时,先生有书一封。只说若有机会见到国公,当代为递上此信。”

接过信,粗粗一读,便将信递给了旁边的两淮盐政使,笑道:“林大人饱读诗书,这秦伯嫁女一说,出自哪来着?”

两淮盐政使接过书信,不经思索便回道:“语出韩非子。秦伯嫁女儿,却把陪嫁的媵妾打扮的漂漂亮亮,而至晋人喜欢媵妾却低看秦伯之女。韩非子以为,这是善于嫁婢女,不是善于嫁女儿。如果目的是为了嫁婢女,那么这么做就极好;但目的是为了嫁女儿,那么这么做就不好。手段要以目的为指导。”

一边说着,一边将程廷祚的信看完,再交还到刘钰手中,赞叹道:“程绵庄之名响亮,不想其见识亦是如此。信上言论,下官以为,亦可借鉴。”

信上,程廷祚用秦伯嫁女的典故,来比喻刘钰或者说苏南发展的一些思路疑惑。

信上自然是拿盐政改革作为例子。

说是,按照现在的生产水平,全国百姓是不可能吃不到盐的。

这和丝绸不一样,如果全国百姓都想穿丝绸,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肯定不足。

这和粮食也不一样,就算粮食能保证吃饱,那么总还想着吃肉、吃鱼,或者我想吃大米不想吃馒头,我想吃窝窝不想吃煎饼。

盐就是盐,再怎么也吃不出花花来。这玩意儿它不是鸡,可以只吃鸡舌头、鸡冠子什么的,多少都不够。

既然如此,就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全国百姓吃盐是如同让百姓都穿丝绸那样的生产力问题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明明盐足够保证每个人用,甚至家家腌咸菜都够了,为什么百姓还是吃不起盐呢?

程廷祚在信上,整体上对诸多变革表示了支持,但也从自己见识的角度,提出了对一些东西的疑惑。

盐,是让人吃的。但现在,盐却成为了赚钱的东西。

以至于汉口等地,经常有大盐商,趁着枯水期运输不便的时候,故意放火烧掉盐仓、烧掉盐船,提高价格,制造稀缺。

如果说,丝绸瓷器铁器等,百姓用且不足,那么扶植资本发展,暂时不去考虑这么远的事。

那么,盐明明是够了的,而且现有的生产肯定是可以保证够吃的,为什么会出现百姓无盐可吃的情况呢?

在松江府那边,广为宣传的,是要建大晒盐场的事。因为松江府有资本,但那里的商人和盐引总承包商一样,并没有销售途径,所以不能去一群秃子那推销梳子。

故而盐政改革的重点,在松江府那边,听起来好像重点在于生产,而不是分配。

是以,程廷祚才隐晦地提醒了刘钰,这是秦伯嫁女,搞错了重点。

这算不上新鲜,此时欧洲那边的空想者也有类似的思考。

只不过,大顺这边的思考,源于盐。

准确来说,源于盐商为了提高价格,故意在枯水期焚烧盐仓、烧毁盐船而提升盐价的举动。

而欧洲那边,空想者的思考,源于香料。

准确来说,源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保证香料价格,将一船又一船的香料焚烧、倒入海中、甚至大规模毁灭香料树。

只不过,他们这两边的思考,还只是停留在此,并不是在思考“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还是为了赚钱”、“盐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吃盐的需求,还是为了满足收税和盈利”。

此时两边类似的空想启蒙,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最终殊途同归,也算是大顺商业发展的一个体现。

总不能说荷兰人砍伐丁香树、焚烧香料是商业资本的趋利选择;大顺盐贩子烧毁盐仓、凿沉盐船,炒作缺盐,提高盐价,就是单纯的道德败坏吧?

刘钰觉得还是蛮高兴的。

既高兴于这种投机、炒作、制造稀缺而涨价之类的事。往好了看,商业氛围浓重,生机勃勃,要走资的道路,要连这个都没有,实在不配。

也高兴于程廷祚等人的空想,总算是空想了点稍微有点意义的事,不再是仅仅纠结于均田井田,而是考虑工商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了。

但这封信里的疑惑,让他感觉到了极大的危险。

正确的想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有社会基础条件的,就现在的条件……

当初他和法国这边搞好关系,别的都好,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法国的那群空想派,和大顺的空想派融合。

法国农民多。法国集权程度号称欧洲小中国。虽然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但比较来说,肯定相对英荷更相似一些。

法国那群空想派的思潮,对大顺这边的空想派,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当然,同样的,大顺这边的空想派,对法国那边也有同样巨大的吸引力。

两边是王八看绿豆,非常顺眼。

所以当初他才扔人去法国,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互相影响,相见恨晚,你们在巴黎折腾着玩吧。

反动的不一定是听起来道德坏的,有时候,尤其是中、法这种情况,反动的那些东西反倒是更温情脉脉、暖融人心、听起来更暖和更温柔更温文尔雅。

就此时的经济基础,以及小农经济的底子,和法国那边类似,肯定奔着禁了欲、空想、兼爱、平均、道德、支持君主制家长制、往田园般理想化的村社手工场、全国变成大农村的方向上狂奔。

这种思想的传播是很奇怪的。

如果大顺是一潭死水,止步不前,那么很快就会湮灭,一时之语尔。

如果大顺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步步往前走,就会极快地扩张影响力,成为显学。

而且,大顺每往前走一步,其成为显学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同欧洲早期的空想派,很久之后可能会被天主教封圣一样;大顺这边的空想派,也基本要在变革期成为真儒的旗手。

算是现在各派里唯一能打的吧,剩下的没一个能打的。

刘钰将信取回,交人收好,问孟松麓道:“你可知信上说的什么?”

孟松麓连忙摇头道:“不曾看过。先生说,有些东西,我还不到可以弄清楚的时候。虽说,疑义相与析,但弟子年幼,不曾经事,是以析而无益、反遭心乱。是以,先生信上所论之事,必然深远,弟子不知。”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