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鉴宝无双阅读> 第422章 铁线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2章 铁线描

接下来,他们便分头逛了起来。

不要说漏儿了,就这么溜达着看,值得上手的东西都不多。

吴夺逛了十几分钟,好容易看中了一件东西,但是却因为晚了一步,有人先上手了。

这东西是一件青花大筒瓶。

筒瓶又叫象腿瓶,大致像个筒子,口大微撇,颈部偏直,溜肩长腹。

这个筒瓶是康熙民窑的东西,画片是山水,总体还是不错的。

可是因为大,也比较引人注目,吴夺看到的时候,有位老者正拿在手上看呢。

最后老者还买了。

虽然不算什么漏儿,只是比行价略低一点儿,但是碰上个这样的真品,在如今的古玩市场里,其实就挺不容易了。

宁霜笑了笑,“我现在逛市场,都是先做好了啥都买不着的准备,一旦碰上好东西,那就是惊喜。”

吴夺点点头,“其实要没有眼下的事儿,收不收东西的,逛也是一种乐趣。”

“放轻松。实在不行,最后上报,咱们也算尽力了。”

“上报也不是那么好说的,咱总不能和盘托出吧?怎么就能认定那里头有那啥呢?”吴夺说着,又摆了摆手,“在这儿,还是别提这事儿了。”

“嗯。你说得对。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现在跟爷爷学会了,遇上难事儿,不妨先沉一沉。”

“对了,你要是嫌那个‘马踏飞燕’太沉,不如要二等奖的笔筒。”宁霜就此转了话题。

“那个笔筒是机雕的,看着雕工太死板,摆着看也不舒服啊。”

两人一边聊一边继续往前逛。

不久之后,吴夺倒是又发现了一件东西,而且也上手了,但最终因为价钱问题没有拿下。

这是一件北宋越窑的青釉粉盒,品相还是不错的。

别看年份久,但这东西不算稀罕,因为宋代的粉盒生产量很大。在宋代,男人也是用粉盒的。

其实不光是宋代,历史上很多朝代,男人都是要傅粉化妆的。而且有些朝代,男子还流行浓妆,稍微有点儿身份的人,你要是不化妆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从唐代开始,陶瓷粉盒的生产量就开始加大;到了宋代,粉盒就很普及了。像越窑这样“大”窑口,生产的青釉粉盒那是要销往全国各地的。而且粉盒器型小,相对易于保存,所以才说不算稀罕东西。

综合来看,这粉盒的市场行情,十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估价。但是,摊主叫得太高了,一口一个北宋的,而且最低二十万一分都不让。

这吴夺肯定不能买啊。

古玩市场里,不是没有老东西,不是没有真东西;但是就像这件北宋的越窑青釉粉盒,够真够老,一样没法买。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摊子上,粉盒没法买,吴夺却又看到了一件青花香炉。

确切地说,是吴夺和宁霜几乎同时看到的。

这件青花香炉,不像粉盒那样放在锦盒里摆在摊主眼前,而是摆在一个不起眼的边缘。

很显然,摊主并不重视。

摊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长相有点儿“冷”。他这个摊子主要就是瓷器,同时他也不是一个人守摊,旁边还有个小伙子,嘴上叫摊主叫叔。

吴夺拿过了这个青花香炉,而后又和宁霜一起蹲在了摊子前,两人一起看了起来。

这是个钵式炉,圆口鼓腹,带三足,

炉内白釉,青花纹饰主要在炉外,枝叶花卉,画得挺满。

不过,这画片看着挺满,花卉和枝叶,却没有一处平涂的情况,仔细一看,本该平涂的地方,是划了细线来填满的。

这容易给人一种偷工减料的感觉。但是呢,这种细线所导致的效果,却也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这种手法,叫做铁线描。

最开始出现在明晚期,当时青花钴料欠缺,就用这种办法来节省钴料。

后来,居然变成了一种纹饰风格。特别是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挺喜欢,所以雍正朝的不少青花瓷器上,也用了铁线描的手法。

这件铁线描青花三足炉上没有款儿,不过吴夺和宁霜一致认为,这是明代万历朝的东西。

万历民窑的精品。

因为虽然用了铁线描,但是画工上佳;铁线描的效果,远看“全蓝”,近看铁线描得挺有章法,不出边,不杂乱。

这件青花三足炉,摊主不重视,但眼下的市场价值,其实比他很重视的越窑粉盒低不了太多,几万是值的。

“老板,这件什么价儿?”看完之后,吴夺开口问价。

“给两万块钱吧!”摊主应道。

“这么贵?”吴夺皱了皱眉,“老板,刚才那件越窑粉盒,我说明代的,你非说北宋的,我也不争了。但这件青花香炉,我看是晚清仿雍正。晚清民窑,两万太高了吧?”

刚才吴夺为了讲价,把北宋的越窑青釉粉盒说成了明代的,但是摊主咬定就是北宋。

确实是北宋,他咬得没错。

但这件青花三足炉,摊主报这个价儿,那就肯定是看错了。所以吴夺在砍价的时候加了点儿“技术含量”。

摊主听了吴夺说的,一直比较“冷”的脸上,居然有了点儿笑意,“小兄弟有眼力。刚才的粉盒,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你还别嫌我价儿高,这件粉盒,不出三年,行情就能翻一个跟头。”

“粉盒咱不提了,这件两万属实高了。”吴夺接口道。

“那你给个价儿吧!”

“两千。”吴夺也不客气。

“就照你说的,晚清仿雍正,这个画工不弱,你这价儿也差着事儿呢!”

······

两人一来二去,最后成交的价格是五千块。摊主既然没看懂,报两万显然是虚价,他又“承认”了吴夺的说法,所以吴夺最后就卡着“晚清”的行情来了。摊主还真是这么认为的。

几千拿下几万的东西,肯定算是漏儿。

逛了半天,就捡了这么一个漏儿。而且在吴夺眼里,只能算小漏儿。

还别小看这个小漏儿,他们四个人到最后,也就这么一个小漏儿。

午饭肯定得吴夺请客。当然,请客这个说法,就是个乐子。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