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鉴宝无双> 第679章 一生无处安放的放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9章 一生无处安放的放翁

听到陆游的这首诗,吴夺的心头不由一振。

接下来,吴夺也听到了年份;再接下来,吴夺又听到了很多内容······

这件越窑青瓷香炉,确实是南宋的东西,距今八百多年了。

而用黄铜镶口的时间,只比香炉烧成的时间略晚一些。

黄铜镶口的时间,具体是10年。

10年,南宋嘉定三年,金朝大安二年,西夏皇建元年,蒙古太祖五年。

这一年,华夏大地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不少也被记录在史册里。

但是有一件事情,和这个越窑青瓷出戟香炉有关,=和香炉上的黄铜镶口有关。

陆游去世。

10年初,一生高产诗词的陆游,写下人生最后一首诗之后,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这首诗,就是吴夺听到的《示儿》。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严格来说,陆游是生于北宋时期的;但是,在他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发生了靖康之变;不久之后,北宋灭亡。

陆游是尚书右丞陆佃之孙,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之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

从历史背景到家庭背景,陆游的报国理想,收复失地的志向,可以说从小开始养成了。

而且陆游并不仅仅是一个文人,他是文武双全的,他“学剑四十年”,还曾多次射杀或刺杀老虎。

“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

陆游的诗词中,多次提及射虎往事;实际上,回忆射虎和向往北伐,是有着精神上的关联的。

陆游活了八十多岁,可谓高寿,但是却被人称为“长命而短运”。

陆游号放翁,但是他一生最大的志向,却始终无处安放。

陆游十八岁那年,也就是1142年,岳飞被害,南宋与金朝和议,但是他依然坚持主战的立场。

这一立场,一生未曾改变,但却也一生未能实现。

陆游一生之中,唯一有过的军旅经历,是作为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期间。

王炎在四川练兵,也有准备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想法;陆游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且手握实权的人,他兴奋地多次献计献策。

陆游几次射虎的经历,就是在这段时间。

但是时间不长,王炎却被调走,陆游也无奈离开四川。这段军旅生涯,好像刚刚开始,却就结束了。

好像,陆游就只能是一个爱国诗人。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后来,陆游也被朝廷起用过,却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被弹劾。

主和派称陆游太过狂放,于是陆游干脆就自号“放翁”。

1189年,南宋又换皇帝了,宋光宗赵惇登基。这时候陆游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期盼着新皇帝会有所作为,继续慷慨陈词,上书建议北伐。

结果又遭弹劾,理由干脆就是“喜论恢复”“不合时宜”。

不久后,陆游彻底被罢官。

此后的二十年间,陆游除了有一年回到临安主修孝宗、光宗的史料,就一直呆在越州山阴的老家。

在老家的日子里,蛰伏的陆游写过这么一首诗,似乎也可以总结他当时的状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仅志向无处安放,生活也越来越落魄。陆游又喜欢喝酒,最后竟然沦落到“典衣赊酒”的地步。

陆游有一个比他小十五岁的好友至交——辛弃疾,他到了越州山阴,想资助陆游,修缮房屋,却被陆游拒绝了。

1194年,南宋发生了一件大事,韩侂胄等人联手逼迫宋光宗赵惇退位,拥立宋宁宗赵扩登基;韩侂胄由此执掌大权,后来官至太师。

这让陆游和辛弃疾重新燃起了希望。

因为韩侂胄是主战派。

韩侂胄后来也真的主导了“开禧北伐”。但是,北伐太过仓促,朝廷的内部也并不团结,北伐初期虽然小胜,但终究溃败。

这时候,陆游已经八十多岁,风烛残年。当韩侂胄的头颅被割下送到金朝求和的时候,陆游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只是写了一首诗:

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

输与桐君山下叟,一生散发醉江天。

······

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而入冬之后,更是卧床不起。

10年1月26日,也就是农历1209年的腊月二十九,眼看就要过春节了,陆游却在病榻之上溘然长逝。

而这个出戟香炉,包括后来黄铜镶口,正是陆游卧病之后、去世之前,吩咐儿子去定制的!

陆游的儿子有好几个,吴夺没有听到到底是哪个儿子去办的这件事情。

但是,这个香炉,正是陆游让儿子乃至后代在“王室北定中原”的“家祭”之时用的!用来焚香“告诉”他一生魂牵之事。

为什么定制一个出戟香炉?戟,是兵器,这里头隐含着“出兵”的意思。

为什么要用黄铜镶口?一是黄铜谐音“皇同”,一个大宋皇帝而“九州同”。二是,瓷器脆弱,以黄铜镶口,能让这个“消息”传得更有声势。

这个越窑青瓷出戟香炉加黄铜镶口,在陆游去世之前就做好了。

陆游还曾亲自上手察看。

而这首《示儿》,就是面对这个香炉成诗的!

所以,吴夺上来就听到了。

只是可惜,南宋不仅没有北定中原,最终也灭亡了。陆游让儿子定制的这个香炉,自始至终都没有用上的机会。

至于这件香炉后来如何辗转,吴夺倒是也听到了一些。

但是很少,只有两点。

一是明代的时候曾经被人收藏,彼时黄铜镶口出现不少锈迹,所以经过了一次除锈和打磨处理。

二是清代嘉庆年间,曾经被越州的一处祠堂用过,后来祠堂更换了一个大的紫铜香炉,而这个香炉被人收走;收走之后,黄铜镶口又一次经过了打磨处理,还进行了精细的抛光。

······

吴夺抬起头来。

“看这么久啊?”葛亮微微皱眉,出口问道。在他看来,本来年份已定,却看这么久,会不会是因为又发现了什么问题?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