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鉴宝无双> 第834章 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4章 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吴夺听了冯青树说的,连连点头,其实他和冯青树的感觉差不多。

这一对挂屏上的十二块瓷片,看起来就应该是北宋汝窑瓷片,但心里总有一种“落差感”。

这种“落差感”,并不是那种类似后世仿品的差距,而是质量上不够硬、档次上不够高的感觉。

吴夺必须得听一听。

“冯老师,让我再仔细研究研究,能摸么?”

“必须能摸啊,没事儿,你慢慢来,不耽误你自己的工夫就行。”

结果,听完之后,吴夺发现,居然真的是北宋汝窑!

只是这些碎瓷片烧制年份不一,所出自的器物自然也不同。

料想清代有人能收集到这么多,也费了不少工夫。

为什么是真正的汝窑瓷片,质量上却感觉不够硬、档次上却感觉不够高呢?

吴夺自然不可能听到原因解释,但是,他却听到了一条信息。

这条信息,也足够分析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条信息就是“供御所退之器”。

汝窑当时属于官窑的大范畴,却不像明清御窑厂有那么严格明确的制度。

汝窑瓷器在烧成之后,是如何操作呢?

先“供御”。

就是先把产品拿出来,让皇帝来挑选,让宫廷来挑选。而宫廷挑选剩下的怎么处理?应该是可以“二次销售”的。

这些汝窑瓷片所在的当年的瓷器,就是“供御所退之器”,也就是说是宫廷挑剩下的、不要不留的瓷器。

原来如此。

其实,吴夺之前是知道的,即便是故宫里收藏的汝窑瓷器,质量也有差别,有高有低,并不一致。

只是差别不算很大。

而在北宋,汝窑的“供御所退之器”,因为质量和档次不够如果被卖出,如今存世有多少,那也很难说。

这里头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很可能因为质量和档次问题,不被认定为汝窑;而过了北宋乃至南宋之后,不光是不被认定为汝窑的问题了,甚至连年份也有可能误判,比如认定到不了北宋。

不过说实话,这十二片瓷片,虽说质量和档次不够,但有一个很大的闪光点,那就是釉色好,基本都接近天青釉。

而且,即便是比不了“供御”汝窑,它们终究是汝窑,不是一般的瓷片!

当年收藏这些瓷片并精心镶嵌的人,想来是识货的。

······

吴夺听完之后,稍稍理了理思路,便对冯青树说道:

“冯老师,依我看,这定然是汝窑无疑,只不过比起传世的汝窑精品,确实在质量和档次上有所不足,但这并不妨碍是汝窑真品!”

“噢?汝窑也有高下之分······”

“对,汝窑供给宫廷,总得挑一挑吧,不可能完全一致,全部留下·····”

“哎?你这么一说,我想起看过的一本南宋的‘杂志’,有这么一句话: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句话有些地方不太顺,大致意思是:

汝窑瓷器,宫廷是禁止民间随意烧造的,只能是宫廷指定的窑厂才能烧,要求釉水中添加玛瑙粉末;而且即便是指定的窑厂,烧成之后,也得先让皇帝和宫廷挑选,挑剩下的,才能对外出售;如今已很少见了。

吴夺一听,“嗐!这不就对上了嘛!”

汝窑于北宋末年被毁,不复再烧,而且本来烧得也不算多,所以即便在南宋,那也很珍贵了。

这个“玛瑙为釉”,确实是真的;因为吴夺看到的这些瓷片,也应该在釉水里添加了玛瑙粉末,不然不会有这种光感。

“都是你提醒,我才能对上,我看这些瓷片的时候,却从未想起来过。”冯青树叹道,“看来这眼力不够,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啊!”

“冯老师,话不能这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您这一条,是个有力的佐证。”

“我又想起来一条南宋的记载!”冯青树连忙抬手说道,“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说的是赵构和汝窑的事情······”

冯青树接下来说的事情,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有一次到清河郡王家里去;原因没提,说不定就是路过之时兴起而至。

但是清河郡王一看皇上来了,那可了不得了,受宠若惊啊!

嗯,不能让皇上空着手走。

他给赵构送了什么东西呢?

汝窑!

十六件汝窑器物。

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盒一,香球一,盏四,盂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这件记载之事,至少能说明两点问题。

第一,汝窑确实在南宋就已经很珍贵了,要不然也不能送给皇上,否则皇上能看上吗?而且清河郡王也拿不出手啊!

第二,汝窑烧成后,确实并非宫廷独享,要不然清河郡王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而且他自己还可能尚有存留。

“这一对挂屏所用瓷片,也是经过挑拣的,虽然比不了精品汝窑瓷片,但很有特色,市场行情也低不了。”吴夺又对冯青树说道。

冯青树却没接他这茬儿,“通了,通了,这上面瓷片的鉴定,我算是通了!”

“我也受益匪浅啊!”吴夺点头。

冯青树这才回返,“多谢小吴先生指点!行情嘛,其实我也不打算出手,只要自己挂的别是假汝窑就行啊!”

瓷片买卖,在古玩市场很是常见;就算是汝窑瓷片,也有过交易记录和拍卖记录。

比如在十年前,有一箱的汝窑瓷片,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一共两百多片,拍出了将近三千万的价格。

那是在十年前,当年的行情并没有现在这么好,一块明代的官窑瓷片,有时候百八十的就能成交;而如今,一块带着“大明成化年制”落款的足底瓷片,少说也能卖大几千。

如果那一箱两百多片汝窑瓷片放到今天,肯定就不是三千万的价儿了。

至于冯青树这一对挂屏,要考量的内容比较多,确实也不太好估价;既然冯青树表明了不会出手,吴夺也就没有去多费思量。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吴夺一点启发,结合罗宇泽之前在瓷都也收集了一批瓷片要做挂屏的事情,珍贵或特色瓷片的收集和二次加工,也是一個不错的生意选项。

“小吴先生,你稍等一下。”此时,冯青树说着,便走出了房间。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