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群想离开农村的知青们,秦河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每个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利。
姜百里的记忆中,在这小李庄的九年中,饥饿和无休止的劳动占据了太多的记忆空间,李淑英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那时候的姜百里,无时无刻不在想逃离这里,男人就是这么贱,失去之后,才回想起,曾经失去的东西,是那么珍贵。
这场炉火会议最终在1979年的小年夜前夕结束,八位知青其中七位选择离开农村,包括那些拖儿带女的女知青,只有姜百里一人选择留下。
第二天,秦河被推门声吵醒的,一个小女孩探头探脑伸了进来,这个小单间就是姜百里和另外一个男知青的房间,土砖房加茅草房顶。
小李庄是真的贫穷,贫穷到连瓦房都算村里的好房子,整个小李庄,是周围几个生产队公分最低的一个生产队,不过听说明年就要取消生产队了。
姜百里的同伴今年五月份就回城了,留下姜百里独居。
探头探脑的小鬼见到床上的姜百里,带着有些不满地喊道。
“丑懒虫,都太阳晒屁股了!”
看到这个小鬼头,姜百里的记忆瞬间反馈到他脑海中。
“这不是兰兰嘛?来,到姐夫这里来!”
“哼,我才不叫你姐夫!”
秦河打了一个哈欠,半靠在床上,神情有些好笑地看着这个小鬼头,李淑英有四姐妹,李淑英是老大,下面还有淑晴,淑兰,淑媛,三个妹妹。
眼下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就是老三淑兰,姜百里和淑英好上的事,整个大队都知道了,姜百里以往也在几个女孩面前自称姐夫。
不过这事从去年就开始发生变化,李占军也禁止家里人再和姜百里接近,这也影响了几个女儿和姜百里的关系。
这个年代,在农村,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的李占军,原本是想找一个上门女婿的。
姜百里和女儿李淑英好上后,他并没有过多反对。
他原以为姜百里会扎根农村,到时姜百里当一个上门女婿也不错,谁知道,去年知青回城浪潮后,姜百里也露出明显想回城的心思,这让李占军也是勃然大怒,禁止家里人和这个负心汉见面。
但是李淑兰这个小丫头突然出现在姜百里的房间,这倒让他有些好奇,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肯定是昨天晚上的知青炉火会议已经被李占军知道了。
秦河看到精灵古怪的李淑兰,也有心逗逗她,从手环中掏出一包旺旺饼干朝着门口的小丫头道。
“哎,本来姐夫我已经准备好饼干了,可惜了!”
站在门口的小丫头,眼神一亮,连忙蹬着小短腿跑到秦河的床前,好奇地看着秦河手上的小饼干。
秦河撕开包装,把两块小雪饼拿了出来,扬了扬手上的饼干道。
“叫姐夫,这两块饼干就是你的了!”
秦河话音刚落,小丫头就连忙带着讨好的语气喊道。
“姐夫,姐夫,给我,给我!”
秦河哈哈大笑,把两块饼干递了过去。
小丫头接过饼干就往嘴里塞,但是刚塞进嘴,连忙又吐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块,小眼睛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拿起小饼干就朝门外跑去。
刚跑门外,突然又回头朝屋里喊道。
“姐夫,我爸叫你今天中午去家里吃饭!”
“啊?哦,好的!”
秦河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小丫头大早上来打扰自己,是为这事。
小丫头得到秦河回复后,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秦河看着这个简陋的房间,不由摇了摇头,不过转眼想到自己就要见到李淑英了,秦河突然感觉有些小激动。
尽管融合了姜百里的记忆,但是秦河很清楚,自己依然是秦河,而不是姜百里,自己只是代姜百里完成他的遗愿而已。
想到要和那个女孩结婚生子在农村过一辈子,秦河内心又激动又紧张。
在现实中,秦河虽然某国爱情动作电影看过不少,但是他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的处,三十岁的处,想想就有点可悲。
而这个世界,姜百里其实也是一个处,虽然他和李淑英好上了,但是并不代表两人发生那事了,两人目前最亲密的关系就是亲嘴,还是一碰就分开那种,而且最倒霉的是第一次亲嘴就被村里人看到了,所以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就算公开了。
想想自己就要和一个女孩结婚生子,秦河内心不激动是假的,先结婚,后谈恋爱吧!
秦河隐隐约约有些期待今天中午的宴席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秦河爬起床,用凉水冲洗过后,忍不住打了一道拳法,仔细想想,自己已经很久没用过武功解决问题了。
偶尔也有点怀念元末世界的小秋,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秦河胡思乱想后,穿上那件蓝灰色中山装,走出房门。
实际上,小李庄虽然是生产队集体制,但是上面好像已经有传言,说要取消生产队公分制,实行家庭联产制,应该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
秦河这群知青虽然也是生活在农村,但是大多因为是知识分子的原因,分配的工作也大多清闲一些,村里老师,会计,甚至赤脚医生知青都可以担任。
而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知青第一年还有45块钱补助,大多第一年都能吃饱饭,但是很快到了第二年,他们就发现农村的生活实在太枯燥了,由于第二年没了补助,只能下地干活,和农村人一样拿公分。
一般当地人拿一天拿十个公分,知青只能拿七个公分,这样下去,一年到头都没吃饱饭,这种反差,让绝大多数知青受不了,很多女知青也受不了,宁愿嫁给当地条件好点的农民。
但是就算如此,知青的生活条件还是比当地农民好一些,这个年代,农村都一家七八口人,为了不饿死,大人必须一年到头干活,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简单的生存条件。
而且还有一点,这些知青大多都有城里父母亲戚,城里条件好,偶尔父母会拖人带些食品和穿的生活用品,这些也能改善一下生活。
当然,这些能拖人带生活用品的知青,大多都是本省本市的知青,落户到当地生产队,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批人大多趁着回城潮,拖关系第一批回城了。
而姜百里这种外省知青,才是最艰难的,远离家人不说,还没有家人补贴,十几岁独自到这大山中,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那股想离开的迫切心情,是非常好理解的。
知青突然从城市到农村,心里落差也是非常大的,他们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而知青占用农民的资源,农民心里也不满意,这就造成大家都不满意的状况。
眼高手低,这就是大部分农民对知青的看法。
此时正是一九七九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农历小年,天空已经很冷了,估计是零度一下了,灰蒙蒙的,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秦河收拾一番后,总觉得自己这空手去岳父家吃饭有点不好意思。
他在手环里翻找了很久,最后找了一块腊肉,有两斤左右,又找到两瓶五粮液,想了想,又觉得这个包装太现代化了,最后把酒收了起来。
最后又拿出一小盒阿尔卑斯棒棒糖,他手环里除了黄金之外,基本都是吃喝的东西,一平方的空间可以放很多了,这是他上次逛超市手上买的。
提着两斤腊肉和一小盒棒棒糖,秦河把头发梳得透亮,兴高采烈朝老丈人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