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娘,喝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一路巡视,夏安国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歌谣了。
这句在中原各地极为流行的歌谣,如今在京城中也早已泛滥了,不仅不少百姓兴高采烈的等着闯王入城以后不纳粮,就连守城的不少士兵,也是抱着这种心思。
如今的京营士兵,基本上算是彻底废了。
要么等着大同军来勤王,要么等着闯王入城不纳粮,自始至终,夏安国没有听到一句要忠君为国报效大明的口号。
大明,整个根子已经烂了,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军队,全都烂了!
“呵~闯王来了不纳粮?”
夏安国冷笑一声,流贼就是流贼,哪有一点要做天下的准备。
想做天下,不纳粮,国库没钱,你李自成能变出银子来治理国家不成?
就算是号称世外桃源百姓乐土的大同镇,永昌侯也只是许诺开荒之田免税两年,何曾说过可以永远不纳粮?
“大人,其实闯王来了不纳粮也没说错!”夏安国身旁,亲军头领悠悠地叹了口气,“因为入了城,百姓的粮食都被抢光了,哪还需要他们主动纳粮?”
“这个.......”夏安国一愣,有些迟疑道:“李自成等人若是入了京城,那基本上就是改朝换代了,闯王要是做了皇帝,总不能还和以前一样再抢老百姓手里的钱粮吧?”
亲军头领摇了摇头,“流贼就是流贼,有些贼性是根本改不了的,别太高估了他们!”
夏安国依然有些不信,道:“说句大逆不道的,咱大明太祖爷,当初也是义军起家,和闯王有什么区别?夺得天下后,不也是开始关心百姓,国家被治理的好好的?”
“那不一样!太祖当初实力做大后,可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着地盘根基,有着完善的军政体系,就连治理地方以及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也是极为明确。但闯王这些流贼,他们除了会一路抢一路杀之外,还有什么?”
“按你这个说法,我怎么突然间觉得,那永昌侯陆凡,和咱大明朝的太祖,有些相似呢!”
话落,夏安国沉默不语,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得失。
本来他心中也是有着打算,若是闯王大军真的兵围京城,实在不行,他便打开城门迎闯王入城,好歹还能混个功劳,以后新朝中,未必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此刻,他突然又觉得还是再等等吧,万一这边刚降了闯王,结果这贼首皇位都没坐稳,后续就被陆凡给灭了,那他这个投敌卖国的京营总兵,可就惨了!
“总兵大人,卑职觉得,与其想太多,您不如还是先杀几个扰乱军心的士兵立威吧,不然按照这个情形,流贼大军一到,恐怕一天都守不住,城门就得被人打开了!”
夏安国苦笑着摇了摇头,“京营中多是勋贵子弟,军官后代,对本官压根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我若是敢杀人立威,恐怕不用等流贼大军到来,京营那群兵油子,就得先哗变了!”
亲兵头领叹了口气,“看来,这大明朝,真的要亡了!”
..........
城墙上,京营士兵根本无心守城,懒懒散散的,要么在等着大同军勤王,要么等着闯王大军入城,丝毫没有一点大战前的紧张氛围。
而城中,百姓更是走街串巷的聚在一起,一个个互相商量着。
“听说了吗?皇帝已经跑了,有人亲眼所见,由几十个太监护送着从南门跑了?”
“真的假的,连皇帝都跑了,那这北京城还守什么劲,不如直接打开大门迎闯王进来得了!”
“谁说不是呢,闯王不杀人,不爱财,不抢掠,而且还不用纳粮,以后他老人家做了皇帝,咱们老百姓可就要享清福了!”
“李掌柜,这是真的吗?闯王真有那么好?”
“这还有假?这歌谣都传遍整个中原了,不然闯王为什么势如破竹,打完河南河北又打到天津山东地界,现在更是要打到这京城脚下?”
“要真这样,那闯王就是咱们老百姓的救世主啊,大家家里有当兵的,回去都劝劝,别再给那些吸血的官老爷们卖命了,等闯王大军一来,就打开城门迎接闯王入城吧!”
“是啊是啊,义军早点来,建了新朝,咱们百姓,也能早点过上好日子........”
如这种对话场景,在京城各处几乎随处可见,之前还因为闯王大军即将到来而显得有些压抑的北京城,如今的氛围,也彻底宽松了起来。
闯王毕竟也是汉人,和那些鞑子建奴不一样,闯王做了皇位,开了新朝,那也是汉家王朝,无论是百姓还是士绅官员,心里都没有多少抵触心理。
毕竟自古以来,哪有久经不衰的王朝,改朝换代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虽然听说闯王大军之前在河南等地杀了不少官员士绅,但京中百官并不担心。
毕竟以前是打天下,总要杀些人立威才行,但入了京城后,闯王就是坐天下了。
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同。打天下只需要军力强盛杀的够狠就行,但治理天下,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想要坐稳天下,闯王依然少不了他们这些官员士绅们的支持。
闯王能夺得天下,必然是雄才伟略之辈,想来这点道理应该是懂得。
.......
等待的日子最是磨人。
一天天过去,朝堂中没有了皇帝坐镇,朝中重臣几乎一个个都将流贼即将到了的事情忽略了,一个个待在家中,各自谋划着退路,丝毫无人愿意出头承担抵御流贼的重任。
就算有些官员干着急,但位卑言轻,他们的言论,根本不受朝堂重视。
已经腐朽烂到了根子里的大明朝,再也出不了于谦那样既有忠心又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的臣子了!
大家,都在等。
要么流贼拿不下雄伟的京城最后撤退,如此,他们这些文官便拥立幼小的太子登基,他们继续做大明朝的官。
要么,闯王入城,他们便会拥护闯王登基为帝,摇身一变,成为新朝的官员。
怎么看,都是稳赢,不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