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梅眼睛里顿时付出爱意的笑着道,“今天没风感觉比昨晚好多了。”
“北方就这样,要不然怎么会有寒风吹过来,就像刀子在割一样的说法。”
李长亨说完,看了看张峰和叶证,“你们俩呢?”
两个小家伙连忙摇头,叶证用戴着手套的手,拍拍自己头上的针织帽才笑着问道。
“师兄,现在都没什么人认可儒家了,我们为什么不去雍和宫反而去孔庙?”
李长亨白了叶证一眼,“我不喜欢辫子可以吧。”
“还有,要是有轩辕庙之类的地方,我也肯定不会带你们去孔庙。”
张峰一听稍微想想就明白过来说道,“亨叔,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多了解汉文化,认可自己的天朝人的身份?”
“没错”,李长亨也不管周围的陪同人员是不是眼睛一亮,“我最讨厌连自己是什么人都否认的白痴。
数典忘祖的投机者,不是人品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
还有,别看我是英格兰世袭贵族,但我比你们更清楚,英格兰不仅早就是过气,还会持续衰弱下去。
你们看看我在英格兰的投资,除了庄园,豪宅这种自住的房产。
还有为了分散风险,而放在英格兰的5400万捅,此时价值1.4亿美金的原油外,连在港岛的投资都比不上,就能知道未来的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地。
在亚洲,在岛国、南高丽、港岛,甚至是泰国这些人工成本低,能大量出口的国家,明白没?”
张峰和叶证听完李长亨的话,连忙点头。
这要是不点头,不仅得罪李长亨这个已经亲自开始教自己俩的大佬。
回家还得被自己亲爹,或者两个爹一起混合双打。
跟在冉新明身边一起走的傻柱,一听到1.4亿美金,心脏立马就狂跳起来。
张峰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居然明着拿出本子,写了几句的冉新明。
心里一笑,然后默默的想了想问道,“那亨叔,西德这些年的发展,不是有超过英格兰的趋势吗,您为什么没去那边投资。”
李长亨嘿嘿一笑,“这世界上赚钱机会多的国家有的是,我干嘛要跑去北极熊和白头鹰对抗最激烈的地方显摆,然后被人给惦记上?”
张峰听完就无奈的摇摇头,自己这位亨叔什么都好,就是太谨慎,甚至可以说胆小了。
不过,没几秒他又自己暗骂自己几句。
想着亨叔这么聪明,确实用不着像那些抓到一个机会,就不愿意,也不能放弃的去冒险。
随后他又开始想着,难道亨叔来内地,是看好兔子的发展前景,这才过来看看?
抬头看了看周围满是历史感的大大小小四合院,张峰第一次觉得从来都没失手过的李长亨会不会看走眼了?
可没几秒,长久以来的崇拜和亲眼看着李长亨不断成功,而建立起来的崇拜。
又让他开始怀疑,不是李长亨看走眼了,而是自己的眼光和判断没李长亨远和准确。
想到这,张峰再次无奈的摇摇头。
自我安慰一样的想着反正自己才14岁,还有的是时间观察未来的形式和向李长亨学习。
来到孔庙,李长亨很是无奈的发现,门口居然挂着文物报关车库的牌子。
不用说,孔老二和儒学是真真正正的彻底没落了。
不过,看到那块牌子后,李长亨就知道自己肯定没白来。
穿过第二道门,第一眼就见里面的两排年代久远的柏树,心里瞬间就有一股苍凉和跨越时空的感觉。
和接待自己一行人的管理单位的人握手、问好,李长亨很快就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
没半个小时,就让负责讲解的一位大姐,大冬天的脑门都开始冒汗。
“阿亨”,阮梅拉了拉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巨大石碑的李长亨,“你别每一块石碑都看老半天好不好。
照你这种考究的态度让你一路看下去,别说一天了,一个星期都看不完。”
李长亨回头看了看负责讲解的女老师,心里就嘿嘿一笑。
这次来孔庙,除了让叶证和张峰多了解天朝文化外,就因为此时的北惊孔庙被用来当做文物保管库房。
很多外面根本看不到的东西,这里面都能找到。
而如何提高文物鉴赏能力,说白了就是多看,多琢磨。
看的真东西多了,再结合前人的经验,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出,甚至感觉出东西的好坏。
加上他有过目不光的本事,在英格兰的时候,虽然没专门去学习,但也确实看过不少王室艺术品顾问推荐的,英文版老外对天朝的研究资料。
看的多了,和王室专家交流多了,不说是不是专家,但问一个仅仅是文物保管员的大姐,立马就让她十个问题顶多只能回答三、四个。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
无非就是想认识、认识这年头,内地在古董鉴定和鉴赏方面的行家。
也好自己确认、分辨出英格兰的专家,帮他从贵族或者法兰西、西班牙的贵族后代手上拿到的好东西,到底是不是好定西。
当然,这玩意也是他自己刻意培养的爱好。
否则钱太多,总不能一直放在银行里,更没法一直把赚到的钱,不断的避税下去。
而按照此时的英格兰、米国税法,买卖文物就是个最安全、安稳的一种避税渠道。
而且自己痴迷天朝文物的事,一旦传出去。
不管是天朝还是英格兰、米国人,今后对他时不时就来天朝的事,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等次数多了,反而就不会在意了。
说不定还能混个天朝和米国都认可的中间人身份。
当然,很多事他肯定不会参与,但有时候民间的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隐晦的意思。
所以李长亨对身边的女讲解员道歉后,问题没那么多,但也仅仅只是从一分钟几个,变成几分钟一个而已。
而且谁都能看出他此时嘴上虽然没说,但心里肯定很不爽。
等冉新明见他看着一块石刻字迹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的石碑,不断发出惋惜,甚至嘀咕着得如何修复,如何才能妥善保管的声音后。
立马知道这样下去可不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