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将军名号,今日得见,荣幸之至。”
“狄公子献万贯家财资助我军,大仁大义,李某也佩服得很。”
“些许钱财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知道了,或许还会生出祸事,我这也是避祸啊。”
李岩笑道:“公子自谦了,这若是避祸,我只希望来避祸的越多越好。”
“那些东西可换来了足够的军饷粮草?”
“十八尊佛像卖给了几家大寺庙,那些和尚有钱有粮,却封山闭门,着实可恨,我狠狠的敲了他们一笔。”
“和尚最是有钱,偏偏还有无数人拥护,动不得,碰不得,李将军能让他们出血,也是一件奇事了,海兽戏波黄金大盘呢?那东西不好卖吧?”
“海兽戏波黄金大盘送给了大西王(张献忠),他最近攻占了川蜀,钱多粮足,我们两家暂时结盟了。”
狄光磊赞道:“一石四鸟,公子大才。”
明明只是卖东西,为何是一石四鸟呢?
一、用不能吃不能喝的黄金大盘换来了巨量粮草,增强闯军战力;
二、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暂时结盟,解后顾之忧,可放心攻伐;
三、海兽戏波黄金大盘太过华贵,很容易让人升起奢靡之心,不送出去不放心;
四、张献忠很可能因此变得喜好奢靡,哪怕只有一点,也是不小的削弱。
仅仅卖了个东西就有这么多的算计,李岩之能可见一斑。
李岩没想到狄光磊瞬间就看破他的算计,心中一惊,转而大喜。
他不是嫉贤妒能的人,狄光磊已经算是投靠闯王,能力越强他越高兴。
“狄公子谬赞了,狄公子之能,不在我之下。”
此言一出,狄光磊只觉得浑身发冷,心说你没事出什么大招啊,这等级别的大招是随便用的么。
狄光磊道:“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在下对于铸剑略有研究,前些时日铸造了两把宝剑,一把名为‘碧血’,一把名为‘丹心’,愿赠与贤伉俪。”
董小宛笑盈盈的上前,手中捧着两把宝剑。
“‘碧血丹心’,狄公子如此推许,某此生必不负。”
李岩家学渊源,会一些武艺,只是学的不精,红娘子武艺也很一般。
有两把神剑护身,安全系数大大增长。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金砖开路,所向无敌。
收了狄光磊的宝剑,不管是李岩还是红娘子都对狄光磊亲热了许多。
李岩和华山派关系很好,华山派和狄光磊关系不好,但这不代表李岩不能和狄光磊关系好。
事实上,若非有袁承志这个“袁崇焕后人”,李岩和华山派顶多是泛泛之交。
他是官场中人,和武林门派天然不合。
相比于无法无天的武林人士,李岩更喜欢狄光磊这种为普通人出头的人。
当了好几年的官,还有狄公这等“官场专家”提点,狄光磊对李岩的想法十二分理解。
董小宛做了几碟点心,狄光磊和李岩品茶论天下,谈了不足一个时辰,李岩便以狄光磊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现如今的李岩如同热血漫画的主角,天真。
天真的觉得李自成是真命之主,辅佐李自成天下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
天真的觉得李自成永远是豪气干云的大英雄,不会因为地位而改变。
天真的觉得义军势力快速扩充是好事,一切矛盾都可以解决。
事实上呢,这百万大军只有数万精锐,其余的不是为了吃饭而加入的灾民,就是投降的老兵油子。
为了管理这“百万大军”,李自成又招降了不少大明的官吏。
这些人最擅长争权夺利,颠倒黑白,欺上瞒下,压榨百姓。
他们的加入,不仅没有增强实力,反而让闯军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大。
真个遇上精锐,必然是一触即溃,一溃千里。
狄光磊要用这只义军去对抗满清,自然不允许这等事情发生。
明着是和李岩探讨兵法,实际上暗中提点。
别的不说,那些精锐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当然,话不能说的那么直白,小心引导即可。
狄光磊来之前做了详细的攻略,忽悠李岩并不难。
李岩纵然发现不对,他也会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头脑。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李自成也该进京了。
虽然重铸了凤翅镏金镋,但狄光磊不打算在这个时候使用。
和李岩混熟了之后,狄光磊留下《怀英手札》中关于“治政”和“兵法”的篇章,离开闯军,去往关外。
一来是去打听玉真子怎么样了,二来杀几个重臣削弱清廷底蕴。
在这其程,鲍承先,马国柱,祖大寿等降将自然是重要目标,尤其是范文程和鲍承先,狄光磊必杀之。
一路无话,狄光磊和董小宛安全到了盛京城。
“小宛,我来考考你,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该如何搜集情报?”
董小宛白了狄光磊一眼,嗔怪道:“这事公子不是最熟悉么?何必问奴婢?”
“那你要不要和我去见识见识盛京城的花魁?”
董小宛面上露出一丝傲然:“这天下能让小宛服气的花魁,文采方面,柳如是;容貌方面,陈圆圆;性情方面,李香君;别的小宛一个不服。”
顿了顿,董小宛问道:“公子觉得如何?”
狄光磊笑道:“她们三个我都没见过,不过柳如是文采斐然,眼光却不怎么好。”
“公子何出此言?莫非看上公子才是好眼光?”
“看上我自然是好眼光,我师兄也是个妙人,算是良配,可柳如是真正看上的,是钱谦益。”
“钱大人谦谦君子,东林领袖,愿意出钱给柳姐姐赎身,还买了大宅养她,怎的不是良配?”
“是么?那你告诉我,他这个谦谦君子哪来的钱赎柳如是?哪来的钱买宅子?就他那点儿俸禄,攒一千年也不够吧?
此人貌似君子,整日高谈阔论,满口杀身成仁,实则虚伪胆怯,贪生怕死,他日若是鞑子南下,此人必然跪地投降。”
董小宛道:“真的么?我不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