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并州匪政
建康四年,即公元一九九年,作为公元二世纪的最后一年,总让人感触良多。
当下百姓虽然不以公元纪年,但十分巧合的是,到处也都是辞旧迎新的气象。四方臣民都在收尾各项事情,打算彻底与曾经的灰暗生活告辞,迎接崭新的世界。
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孟朝的建立,成为一种风气。
二月朝会开完,关东开始更进一步的清查户籍,了解国家基础,为将来的政策落实而奠定基础。
三月,在辽东的军队返回中原。说开疆拓土是没什么意义的,汉四郡被禁军轻松收复。
但与其说是收复,不如说高句丽、鲜卑等主动放弃了这里,一退数千里。留下大片荒废的土地,中原也无法完全占据。
只要等中原大军退回,这里就又会被蛮夷侵占。
这也是大一统王朝的一大弊端,军事实力都在京畿重镇,对边疆的掌控能力有限。不设立各大都护府,真的无法应对边疆周围绵延不断的日侵月蚀。
朝廷想强力掌控边疆,只有几个方法,第一是设立诸侯王,第二是设立都护府,第三是建设火车轨道。
二战德意志的强悍,很大程度就依托于其境内发达的铁轨运输。数十万大军,今日还在帝国东线,次日便成建制的抵达西方防线。
中原王朝要是有这个交通实力,别说小小的辽东,张瑞敢亲自率兵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去。
说是有三种方案,但无论第一种设立诸侯王,还是第三种铺设铁轨都不符合现在的国情。
就以孟朝皇室那单薄的皇子数量,能确保最终有一两人安安全全、健健康康长大成年,足以继承大统,就已经让所有大臣如释重负了。
这时候把皇子封到边疆苦寒之地,这不是造福社稷,而是完全拿国本在开玩笑。
倒是另外一种建设火车轨道,至少还有一丝眉目,在缓缓推动。
火车的运行模式,后世人都大概了解。即便张瑞也知道,火车的几大模块,分别是铁轨、火车头、火车厢。这其中火车头又是以烧煤为动力。
相比于历史上火车先驱们的一代代摸索,一点点改进,张瑞直接能向科学院讲述最完善、具体的方案。
直接用人类两千年文明的结晶,推动着某一项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实历史上火车的发明,并没有国家太多的投入。
不对,应该把太多划掉。在古代与近代,一项技术运用之前,国家可不会像张瑞一样,投入重资,进行研发。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十八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但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
仅这份好学与勇气,就令人钦佩。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位矿工出身的人才,终于在1817年,三十六岁的时候,主持了第一条完全蒸汽动力驱动的火车轨道。
也就是说,这位火车先驱,从十八岁目不识丁,到三十六岁设计建造首条蒸汽火车轨道,只学习了十多年的时间。
这寥寥几句话,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首先,蒸汽动力火车的发明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不然也不会被一位直到十八岁还目不识丁的矿工创造出来。
其次,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只是第一条蒸汽动力火车。
那么在以蒸汽为动力之前,火车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只能是畜力。
这方面大清给了太经典的反面教材,清庭以“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诸夏自产的第一台火车头也充满了坎坷。当时缺乏原料,设备简陋,机车车架是用煤矿旧井架的槽铁制作,锅炉用废旧起重机上的锅炉改制,而车轮则是用生铁制成。时速仅有三十公里,运输能力百余吨。
不要瞧不起这个时速三十公里,这就是六十华里,七十二点一七五汉里。
这意味着火车行进一小时的距离,等于当世最精锐禁军行军一整天的旅程。当初高顺、张辽率领左武卫、右骁卫两支禁军骡马化疾行军奔袭刘备,从清晨到日暮,也只有百余里。战前,无论高顺、张辽都非常担心禁军疾行军一天,还能否击溃刘备大军。
但有了最初、最原始的火车,一小时就能走骡马化军队一天的路程。这孟朝疆域,将会立即变得稳如泰山。
以科学院与长安学宫的技术水平,怎么也不至于连矿井里架设井架的槽铁与生铁都制作不出来。
孟朝万象更新,阳春三月,在关中大地上终于出现了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风景。
一条崭新、比直的轨道,从长安城西侧三门中位于中间的金光门外,一直铺设到了渭水河畔的长安学宫。
比直一词,说明了这条轨道的路线情况。真的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为了减少技术难度,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官府极度配合科学院轨道项目的建设,一路逢山搬山,遇水搭桥。无论是树林湖泊、还是良田民居,只要在这条直线上。全部被官府以强大的物力人力,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丘陵矮山被工匠、力士用人挑肩扛,一斗一斗的将泥石搬走。居住的百姓被尽皆迁走,推平房屋。湖泊、水沟、陷坑、树林等一切都被推平。
然后在这绝对平坦的路面上,一条长达九里十三丈两尺三寸的比直铁轨连接了长安学宫与长安城两端。
包括张瑞在内,数十位军中大将高官,站在金光门外的火车站台上,目光期待的望着遥远西方。
不要奇怪,为什么火车明明在经济方面意义更重大,却是一群军中大将对此更关注。
最初级的铁轨运力小,造价昂贵,又保养困难。
能用得起的,一定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这些不计成本,只求效果的军中将校。
若一列火车皮能输送三百名士卒抵达边疆,那么只要十列火车,就能送三千精锐禁军抵达战场。
三千精锐禁军,已经足以改变一场小型战事的完全走向。
至于大型战争,这就无需担心了。出动二十万大军的灭国之战,从来不是争分夺秒。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不论铁轨还是行军集结,都能顺利抵达战场。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