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可达辽东?”
等张春见到探险支队,他的灵魂都是颤动的。
因为张可大等人的出现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当初他前往辽东时,自然是查阅过地图的。
只不过那时战场都在辽沈,因此他看到的地图也只是辽西区域。
“原本我等也以为这是异想天开,可我家参座坚持如此,我们也只好姑且一试。没想到参座学究天人,足不出户却对万里之遥了如指掌。”
张可大同样震惊。
尽管他早已看过了更大的地图,却始终觉着其中不尽不实。
没想到真的跑了一遭,左梦庚所言和地图所述全都是真的。
要说对这次会师最激动的,莫过于吴将和梁发等人。
他们当初领受任务前往辽东时,被告知前往萨哈连乌拉入海口一带,便能得到支援。
虽然军令不可违,但他们还是将信将疑,觉着此行恐怕有死无生。
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莽古尔泰、莽古济和冷僧机等人躲在一旁,看着两伙汉人聊的热切,始终摸不着头脑。
这伙明军从哪里来的?
不过看着海湾里满满当当的战船时,他们多少也猜到了一些。
这个现实令他们毛骨悚然。
原以为极北之地偏远荒僻,没想到还有别的路径可以抵达。
那岂不是说,后金的背后,其实并不安全?
因为后金的不断胜利,即便如今正在落魄之中,莽古尔泰也对汉人十分瞧不起。
总觉得即使是他取代了黄台吉,也能对汉人压着打。
今日这一幕,却让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害怕。
“不知政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补给?”
张科大的回答却让吴将、梁发等人十分失望。
“此次之行,只为探索航路。能否成功,谁都没有把握,自然不敢携带物资,以免找不到你们还增加了负担。”
吴将和梁发失望之余,也知道探险支队这么做并没有错。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也要趁此机会汇报。
“我们一路从辽东杀到这里,大战小战数百起,当初准备的那些弹药已经消耗一空。虽然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但没有武器的话,很难将这边的部落全都统一起来。一旦黄台吉派兵来攻,我们只有逃命的份儿。”
张可大虽然没有带来物资补给,但是带来了左梦庚的计划。
“大海对面,有一座大岛,土地十分辽阔,而且距离陆地不远。参座的意思是,借助海水解冻之机,你们全都转移到岛上去。这样一来,即便黄台吉追到这里,也难以渡海作战。待我们回去之后,带了物资过来,那就更加固若金汤了。”
如今的后金,对于大海无能为力。
这就是吴将、莽古尔泰、张春等人的机会。
只要在库页岛上守住三个月,等到探险支队再次返回,那么便不是担忧后金如何进攻,而是后金担忧全军覆没的问题了。
毕竟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温暖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再次入冬的话,后金大军的补给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通盘了解了计划,即使是莽古尔泰、冷僧机等人,都十分赞同这个方案。
毕竟他们也清楚,就凭手头的这点兵马,无论如何是打不过八旗大军的。
退避到岛上,借助海峡天险,才能高枕无忧。
翌日,休整完毕的吴将、莽古尔泰等人,率领所部尽数登上了探险支队的船,仅仅花费了半日工夫,便在库页岛完成了登陆。
没有人知道,探险支队发现的海湾,其实是后世的德卡斯特里。
从这里再向北走不远,便是库页岛和大陆距离最近的地方。
这也是为何瞭望员通过望远镜能够发现库页岛的原因。
此时的库页岛,被称为苦兀。
这在探险支队的明朝地图上有所标注,但是在左梦庚给他们的新地图上,则被直接称为了库页岛。
…………………………………………
谷夎
就在北上探险之队攻略库页岛的时候,南下的船队也在深夜时分靠近了松江府的岸边。
这里就是后世的外高桥一带,不过如今全是荒郊野岭,了无人烟。
加上长江口的海防已经全部被松江府的商人买通,因此这里发生了一切的当地官府一无所知。
岸边的灯笼火把照亮的如同满天星一般,也不存在任何担心。
松江府的商人们准备了三千多人的队伍过来搬运棉花,要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棉花全部卸船并且运走。
“如今松江的气氛愈发紧张,那些生意受到影响的织户每日都在闹,估摸着用不了多久,那位方知府也会对我等动手。”
徐骥和潘云龙亲自迎到海边,将松江府的情况一一告知廖中坚。
他们这些商人,最怕坊间和官府风吹草动了。
如今能够依靠的,只有远在山东的左梦庚。
廖中坚传达了左梦庚的意思。
“如今工厂已经在松江府遍地开花,更有无数人口在工厂中做工为生。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业化的受益者,肯定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就是实力,如果善加利用的话,改天换日未尝不能。各位只需坚持数月,待我山东打通海上路线,海军训练成型,则松江府稳如泰山。”
徐骥大悦。
“如此一来,我等便有了抓手。”
眼前着卸货如火如荼,廖中坚拱手告辞。
为了保证航路畅通,必须要去拜会郑芝龙这个东海龙王。
脱离船队,廖中坚孤身南下。
次日黎明时分,舟山岛已经依稀在目。
“把旗挂起来。”
“郑”字旗挂上桅杆,福船朝着舟山岛径自行去。
还未靠岸,便吸引了数不尽的目光。
明代初年,汤和奉命署理东南防务。他部下有两个将领在秀山岛干预当地居民的民事纠纷,结果被打死了。
汤和大怒,奏请朝廷,说“昌国居民外结倭寇,内多盗贼,是不可教化之顽民。”
这样的地方,是边防大患,执意要撤废县治,将岛上的居民迁走。
朱元璋听信了汤和的奏报,下诏废除昌国县,将所有岛民悉数驱赶迁移到内地。
诏书下达后,昌国州紫微岙人王国祚以为大谬,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说理,力陈舟山岛民不可内迁的理由。
为此,朱元璋作出调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
即城区四里内的五百四十七户,八千零八十五人可以留下,其余四十六岛居民全部赶往内地。
这就是舟山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海禁。
昌国县废后,史书开始称昌国为舟山。
“舟山”一名来自民间,或以为本岛“山形如舟”而得名,或以为“渔舟云集于此”停泊而得名。
迁徙的命令虽然颁布实施了,县治也没有了,但实际上不少居民陆续返岛,逐渐打破了限制。
沿海渔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为避风,或为淡水食品的补给。
至明嘉靖年间,舟山群岛又有居民六千余户。
虽无县治,但规模已远超一般府郡。
廖中坚渐渐靠近码头,目光所及,但见舟船如鳞、白帆如云,铺满了大海。
个中繁华,又有异域风情。
岸边、船上,汉人有之,倭人有之,朝鲜人亦有之,就算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不稀奇。
此时这些人毫不例外,都在盯着靠近中的“郑”字旗。
东海之上,这面旗帜代表着什么,人人清楚。
当船靠岸时,早有人懒洋洋地走来。
乍暖还寒的天气,此人却极为彪悍。
只穿了一条犊鼻裤,光着胸膛,浑身上下古铜色中呈现油光,一看就是水中蛟龙。
“从何而来?缘何挂我郑氏之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