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朕即大宋阅读> 第三十五章宋的朝忠义传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宋的朝忠义传统

天寒地冻的天气,秦桧后背却冒出一层冷汗。

御史与技术官僚已经细细查验过了人头,该是秦桧回报结果的时候了。

秦桧偷偷的打量了一眼城墙上面带笑意的官家,自己汇报的结果将影响无数方面,首先就是影响自己今日还能否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其次……其次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死存亡,全靠这次猜没猜对了。

深呼了一口气,秦桧沉声回禀道:“禀官家,这四十七颗人头,尽是金人首级!”

话音刚落,城墙上便传来一阵欢呼。东京杀胡令竟然如此迅速就见效,首日便收获了战果!

欢呼声中,赵桓冷静坚定的声音传出,说道:“赐所有有功之臣为东四班官身,以彰其忠义。李宝,朕等你再杀五十三人,东四班都指挥使的官职,朕给你留着。”

城墙下顿时山呼万岁之声不绝。

官家真的赏赐了!

一个金人人头,就能获得指挥使一级的官位!

有人喜极而泣,重重的在地上不断磕头。

李宝比这些兄弟们多读一点书,更清楚所谓的东四班是什么,为什么官家会以此来表彰众人忠义。

所谓东四班是在东三班的基础上,延申出来新编制。

而东三班又别称孩儿班。

历史上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立即率军回到都城东京,意气风发的赵匡胤在东京北面的宣右门吃了个闭门羹。

赵匡胤只得去其他城门碰碰运气,仁和门的守卫禁军看到老长官赵匡胤要进城,便开门迎接,于是赵匡胤顺利占据了皇宫,登基称帝。

称帝后的赵匡胤问明左右,仁和门的禁卫军叫“散直班”,宣右门的禁卫军叫“东三班”。

于是下令“散直班”全体降级一等,“东三班”从此成为赵匡胤的护卫。

但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东三班”全体自杀殉仁。

赵匡胤听说后赶紧过来阻止,但还是晚了。

当来到“东三班”的营地时,满地都是尸体,只有两位指挥使还未来得及死。当两位指挥使得到“东三班”的旗帜将延续时毅然自尽了。

东三班事件给赵匡胤很大的震撼,他下令对全体将士厚加抚恤,并信守承诺,重组东三班,并且在东三班的营地建立祠庙,四时祭祀。

“东三班”向天下人树立了一个信奉“忠义气节”的典型,而忠义气节也逐渐成为宋朝军民所推崇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岳飞会在背上刻字“尽忠报国”。

在随后的数百年,东三班对大宋矢志不渝。东京保卫战中有他们的身影,徽钦二帝被掳到五国城时,有东三班将士跟随。高宗皇帝躲避金军追杀,行在营地也有东三班将士护卫。

甚至直到千年后,在天朝杭州的城隍牌楼巷还有东三班的祭祀。

将这些忠义的东京百姓任命为东四班士卒,显然符合赵桓彰显大宋忠义气节的需求。也更能激励大宋军民共赴国难。

至于一次性任命这么多都指挥使一级的官职,是否会影响大宋禁军体系与财政正常?

赵桓微微一笑,有这种担忧,那实在是太小觑大宋了,太小觑这个“号称”财富冠盖历代的王朝。

大宋仅御前当值的禁卫军便有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二十二十四班,两千四百余人。

这还没算殿前指挥使直、御龙左直、御龙右值、内殿直等等、等等一系列骑兵。

《水浒传》说大宋班直通类有五千七八百人,赵桓虽然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但估计规模比这数字只多不少。

但随着东京被围,加上张叔夜带入城中的三万人,到如今东京城内的禁军总人数也只有一万两千人,被赵桓处死了一千余人,如今只剩下了寥寥万数。

五千八百的班直名额,现在绝大部分都空置了。

别说任命四十七名班直,就算四百七十名,四千七百名,赵桓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大宋岁入近亿贯的财政收入,八成都给了军费开支,能够提供的充裕军费,超乎寻常人想象!

如今大宋所谓的百万禁军,几乎在太原之战被金军全部报销。

赵桓只要能守住东京城,哪怕任命十四万七千班直,军费都消耗不上一半,剩下的一半军费依旧足以组建新军。

但显然,金军总规模恐怕也没有十四万七千。

若真的能够通过任命班直,奖赏民间,就能打退金军,那赵桓在睡梦中都能幸福的笑醒。

在大宋,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还叫事情?

在定下奖赏之后,赏功司的官员出城与李宝等人详细确认了受赏名单。

赏功司这个部门是赵桓前身在守卫东京时刚刚成立的机构,专门为奖赏士卒、记录军功而设立。

赵桓觉得这是钦宗设置的为数不多有意义部门之一,便予以重用。

当受赏的名额确定,城外将士激动的向城墙上那个平静站立的身影再次叩拜。

有了名额,也就意味着内城开始刻章制印,用不了多久这些此前地位低微的平民,就会摇身一变与各指挥使平级。自此拿国家丰厚的俸禄,全家衣食无忧。

有这激励,其他人怎能不热血澎湃,奋勇杀敌?

现在谁要覆灭大宋,谁敢动摇官家地位,就是与这些新贵军人为敌,不死不休!

看着这些热血豪迈,主动求战的东京百姓,赵桓感触良多。

东京城承平百年,但此时东京百姓的勇气却远超后世承平三十多年的普通百姓。

不是后世百姓更不堪,而是相比于东京百姓,后世百姓缺少了一些东西。

曾经赵桓看电视的时候,同样心生疑虑。若自己在国难当头时,能像那些伟大先辈一样,抗住严刑拷打,绝不招供吗?

赵桓觉得自己百分百做不到,甚至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后世百姓都做不到。

那是因为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即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恨。

那么多伟大先辈能做得到,而现代人做不到,只因为自己不在那个时空,亲人不再那里,没有那个冲天恨意。

若亲眼目睹了母亲被砍头,带着筋膜的头颅就滚落在自己脚旁。妻子光着身子被钉死在面前的桌上。可爱的三岁女儿被长枪当胸穿过,挑起来,她曾经清澈可爱的双眸里满是痛苦,鲜血顺着枪刃低落在自己头上。

会顶不住?会怕死?会跪在地上祈求侵略者饶命?

怕是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与侵略者搏命。

而在当下,东京城就遭遇着后世人没有遭遇过的一切。金军南侵,东京周围数百里恶臭可闻。宋人对金军的仇恨刻骨铭心,恨意冲天。

所以东京百姓只要官府鼓召,便一次次的其来如云,与侵略者作顽强抵抗。

至此,赵桓再不怀疑东京百姓的抵抗意志。

为了切实激励这些与金军殊死搏斗的百姓,更予以厚赏,绝不有任何拖欠。如此能使得东京外城得抵抗更加激烈,如烈火烹油。

金军每次进城进攻都要在这火热激烈的区域内遭受袭扰,被迫损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