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朕即大宋> 第四十五章和平与藩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和平与藩篱

随着谈判条件的逐一确认,宋金两国的靖康和议终于走到了尾声。

当梅执礼代表大宋在议和的国书上签字盖章,一份影响两个国家,无数生民的和议条约正式形成。

金国交还在战争中掠夺的大宋所有疆土,并全军撤出燕云南方地区,以换取大宋与金国休兵罢战,互市贸易。

正午时分,政事堂将消息昭告天下。

整座东京城立即陷入了狂欢。举城张灯结彩,无数官员、士绅、百姓走上街头热烈庆祝。

燕云!

大宋长达百年的执念!

无数君臣将相、名人英杰、仁人志士心心念念一生的燕云,终于又回归到了大宋的掌控之中。

就在今日,大宋版图恢复了曾经的鼎盛。

这对大宋、对天下而言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意味着整个国家已经重现了昔日的辉煌,属于父兄的功绩已经是过去的篇章。

大宋将继往开来,开创一份前所未有的崭新篇章。

当然除了诗和远方,这份和议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大宋带来了一份久违的和平。

大宋自澶渊之盟起,承平百年。

但自海上之盟后,兵戈连年。连绵的烽火使整个国家都不堪重负,大宋几乎已经忘记了和平宁静是什么模样。

如今宋金达成和议,百姓们在欢呼之余甚至有些恍惚。

和平的曙光就这样照耀在了大宋的土地上?

这份和平能够持续多久?十年?三十年?还是百年?

但无论如何,这份和议都是当下大宋最值得庆幸的事情。

和议的消息甚至惊动了一直在宫中安心养胎,不问俗世的皇后。

朱琏一脸喜意,挺着肚子找到赵桓贺喜,问道:“官家收复燕云,如此功勋是否要举办一场庆典,祭祀宗庙,祷告先祖?”

赵桓连忙扶着她坐到软榻上,如今皇后已经怀胎七月,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梨涡浅笑,格外温柔。

她的这个提议也是好意,毕竟太上买回燕云的时候,那可真是普天同庆,封王、封侯者难以计数,甚至连一块石头都封侯,结彩装饰。

自己夫君以堂堂正正之势,威压金国交还燕云,更当得起庆祝一番。

朱琏笑着说道:“官家也不要心疼钱财,如今宫室规模单薄,开销甚少。而内库却存有财富三千余万贯,置办一场大典亦毫无压力。”

赵桓摸了摸朱琏的脑袋,笑着说道:“朕倒也不是舍不得钱财。只是朕以为没有必要。大宋要逐渐习惯日后的开疆拓土,收回燕云只是第一步,朕还要统帅我朝大军打下更广阔的万里河山。日后天下人会发现,今日收复燕云只不过是开疆拓土中稀松寻常的功绩之一。”

看着豪言壮语的夫君,朱琏面露微笑,说道:“既然官家有如此壮志,那予便不多言了。便听官家的安排。”

话毕,朱琏感慨道:“只是未曾想和平会在此时达成。”

“嗯?为什么这么说。”赵桓好奇的问道。

朱琏感触良深,说道:“予记得当初国家积贫积弱,官家彻夜都想着求和,甚至已经急迫困窘,求之心切。但和平却遥不可及,四方烽烟四起,敌国骄横跋扈,战争蹂躏我朝。”

“可是如今朝廷大军百万,名师劲旅云集,良帅猛将如雨,官家战意凛冽,肃杀而坚决,一力主战,胆敢言和者杀。和平却倏忽到来。”

听完,赵桓也心生感慨,说道:“越是积弱,希望求和,越是被战争蹂躏。越是富强,战意凛冽,却越容易迎来和平。这世道,就是如此讽刺。”

“所幸大宋如今是国富民强的那一方。”朱琏不无庆幸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这个世界从不曾太平,只是有人为天下将战乱挡在边疆之外。

事实上与其说不太平,不如说战乱与争霸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大宋、西夏、辽、金、蒙古连绵的国家争霸在中原百姓看来如此频繁,仿佛扎堆出现。并不是这个世界乱了,而是在中原之外这种各国争霸才是正常形势。

只是在中原,大汉、大唐独尊于一方,将所有的周围国家都变成了藩国,将战乱挡在了边疆,才能有内地百年不识烽火狼烟。

如今大宋兵强马壮将战乱挡在了边疆以外,获得了和平与宁静,而在北方的金国则成了大宋的挡箭牌。

女真人不仅要面对崛起的草原部落,还要面对东西两侧强敌的战略威胁。

本应该压在大宋肩上的边疆压力,女真人一力全部为大宋承担了。

他们要外击蒙古,内扛侵扰,以绝对坚韧的意志,浴血厮杀,转战四方,把一切跳梁者打平。

想到这里,赵桓说道:“如今宋金形势倒是像海上之盟以前宋辽的关系。只是金国取代了辽国,为我朝抵挡了新崛起的番邦部落。”

朱琏笑着说道:“有女真人为藩篱,我朝便可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百姓们也能从不堪重负中缓解一下。”

“的确,难得迎来了和平,整个天下都能得以轻松下来,从容恢复生产,积蓄财富,建设发展。一如浴火重生的东京。”

“此皆赖官家之恩泽,东京才能有今日欢庆热闹之盛景。”

赵桓起身,说道:“朕虽然不打算办一场盛典,但也有意去感受一下东京百姓对收复燕云的无限欢喜。”

朱琏惊讶的问道:“官家是想去白龙鱼服?”

赵桓握着朱琏的双手,将她扶了起来,说道:“也不算是白龙鱼服,就是去东京感受一下欢庆热闹的氛围。而且朕也有意带皇后去散散心,顺便看一看东京城的重建情况。”

恭候在一旁的尚宫唐怡同时提醒道:“官家,今日还是太学的开学之日,您之前便有意在太学开学时去观览一番。”

“那今日也算是双喜临门。”赵桓心情颇佳。

最近一直在忙与金国和谈的事情,差点把太学开学的事情给忘了。

“那便一并去看看吧。”赵桓笑着说道:“有莘莘学子,有繁华城市,才有我大宋国祚光明。”

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