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朕即大宋阅读> 第六十八章取回良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章取回良种

在白令海峡的对面,那可是一块富饶无比的大陆!

不提军事征服,不提经济掠夺,仅是当地的粮食品种、各类农作物,就能给大宋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薯、土豆、玉米无不是美洲大陆赫赫有名的高产作物。

尤其是红薯,这东西简直是帝国的福音。

一亩地轻轻松松六七千斤,甚至上万斤都不是不可能。

仅从维持稳定而言,这简直就是天国利器。

种十亩地,能够有十万斤的收成。哪怕如今没有肥料,产量大削,十亩地三万斤也是有的。

平均下来,一户人家,每天能有一百斤的粮食。

这简直是令统治者疯狂的一个数据,什么人家天天能吃上百斤粮食?

像赵桓这种饭量小的,一碗米饭就够了,还不到三两。

就算让一个顿顿干饭三大碗的壮汉过来,这一百斤粮食也能养三十三个劳力。

这也意味着,大宋哪怕不从外部收割财富,只靠自食其力,人口也可以翻四五倍。

而且红薯是植物里最耐干旱的品种之一了,越是天灾严重的时候,它越是地位突出。

可是这一切都不是番薯拉开与玉米、土豆差距得关键。

要说产量,玉米和土豆得产量也不低。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红薯的环境适应性。

像玉米就要种在地势平坦的平原,水稻要种在水源充沛的江南。

而红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在平原可以种,在丘陵可以种,甚至找块山地把种子丢进去它也一样能生长。

这对中原王朝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中原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只占了土地整体的不到百分之十。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在那里浪费、闲置。

而有了红薯,将显着改善这一问题。山地、丘陵的土地将会被大量开垦出来。

随便中原东西南北哪个州县的任何低防都可以种红薯。

甚至百姓在丘陵、田地的土里扒拉,寻找红薯成为后世对大清的印象之一。

只要赵桓想,轻轻松松就能缔造一个大清所谓的那种盛世。

所以赵桓对在场的一众商人们说道:“昔汉臣张骞,开拓西域,带回胡瓜、葡萄等良种无数,功在千秋,利在万代,所以封侯策勋,青史留名。”

“我朝开拓东海,朕同样不吝重赏。能为我朝带回良种,使农田产量翻倍者,朕不吝封侯之赏。”

“能农田产量翻一倍者,封开国县侯。能使农田产量翻两倍者,封开国郡公。”

话音落下,一众商人们瞬间激动的喧哗了起来。

封侯拜公!

没听错吧?

这一项是千古人杰,名臣勐将才有的待遇,大宋商人们居然也有这种机会?

大宋文明包容,对士农工商一视同仁不假。

可是如今竟然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

以商人之身而封侯拜公者,应该是千古未有了!

在场所有商人无不是身家巨富,钱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数字了。

可是封侯拜公的机会就这一个。

所有人都激动得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即跟官家告辞,回去组建探索队伍。

反正去冰天雪地里艰苦跋涉得又不是他们,只洒洒钱,就可能为自己赢来开宗作祖,青史留名的机会,没人能够抗拒这份诱惑。

甚至有人已经想好怎么去各学院重金挖角那些农学家、植物学家了。

这大宋世道真的是日新月异了啊,谁也没想到以往不受重视的农学子弟,如今也能有身价骤翻的时候,成为无数豪族的座上宾。

看着一众激动、急迫的商人,赵桓缓缓起身,笑着说道:“看诸位都归心似箭,朕也就不留诸位了。卿等今天给朕讲的风闻,朕非常喜欢。”

“远方有数之不尽的财富,我朝不取,其他各族就会取之。朕希望卿等能扬帆出海,开拓进取,把商队足迹遍布四海八荒每一个角落。”

“把传说中的交人带回来给朕看看。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秦始皇陵里有交人油脂为灯,千年不灭。”

“朕一手缔造了这建业盛世,卿等为国子民,致君尧舜上,总不能让朕见识连始皇帝都不如吧?”

最后一句虽然只是笑谈,所有人还是立即恭敬地起身,韩穗立即带头行礼,说道:“臣等必不负官家之厚望,必汇聚四方万里,海外异域珍奇怪伟、希世难得之宝,以献官家。”

“朕等候卿等早传捷报。”

与一众商人谈完,赵桓御驾就离开了韩园,再留下去就要出事了。

韩穗一定会想方设法送上各种美女。赵桓自然是喜欢美女的,可是不喜欢成为一个只会交配地野兽。

这种男女关系,一旦掺杂上了利益牵扯,就必然跟这些商人说不清道不明了。

赵桓只要想要女人,绿肥红瘦,随意挑选,没必要用这种方式。

但赵桓显然低估了江南这方面地姹紫嫣红与风花雪月。

离开韩园,他就发现苏州知府胡铨还跟在身边,便问道:“卿还跟着朕坐什么?这时节不应该赶进去处置方方面面地政务吗?”

“今日政令一旦下达,必定会有数不清地富商、豪族涌到苏州,来购买各种商船,以出海经营。”

“苏州的造船业、商业、工业都必然会迎来一个巅峰。卿都准备好了?”

“朕把苏州交给卿,可是希望卿能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农业、商业中心,把各种工坊都开起来,百业俱兴,直接产出各种工业品,随船出海。”

胡铨立即拱手,说道:“官家所言,臣时时不敢稍忘。但臣以为,工商繁茂是硬件基础,但气节精神,同样必不可缺。所以有位士绅,臣不得不引荐给官家。”

“臣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赵桓讶异的看了一眼胡铨,眉毛一扬,说道:“这还真是稀奇了。竟然有人能影响我朝堂堂知府?是谁有这么大能量?既然如此显赫,为何不跟商人一同见朕?”

胡铨拱手,说道:“是钱氏。其影响,臣的确是不能无视。”

dd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